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論語心解 學而篇第一》:慎終追遠

  • 由 大德堂語文 發表于 武術
  • 2022-02-02
簡介所以李澤厚先生說“現代人類學家說,當人知道埋葬死者,或給死者以某種喪葬形式,即人的族類自覺的開始,亦即人的文化心理的開始

慎終什麼意思

1.9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譯文】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歸於忠厚老實了。”

【心解】

本句從三個方面來說。首先是“慎終”,意思是認真謹慎地辦好喪事。儒家思想體系大廈的基礎在於“仁”、“孝”二字。錢穆先生說,“葬祭之禮,乃孝道之最後表現。對死者能盡我之真情,在死者似無實利可得,在生者亦無酬報可期。”儒家不提倡宗教信仰,而講究人的一切言談行為都根基於人的本心,仁如此,孝如此,信如此。慎終不僅是個人情感與精神的需要,也是一個群體的文明與文化的需要。所以李澤厚先生說“現代人類學家說,當人知道埋葬死者,或給死者以某種喪葬形式,即人的族類自覺的開始,亦即人的文化心理的開始。”[i][1]你想想看,父母把你好不容易拉扯大,所謂的恩重如山,莫大於此了吧?去世了,如果不能得到你認真地安葬,那你的德行從何談起呢?“人”字一撇一捺,又如何支撐得起呢?所以孔子以為孝為德之本,有本則立,無本則廢,大致的意思就在這裡。

我們再來談談“追遠”。“追遠”的意思是緬懷、追憶先祖。“慎終”是一種情感與態度,而“追遠”則是一種自省、沉澱與承繼。對於一個家族而言,它不只是對血脈的承繼與綿延,更是一種對先祖“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精神的承繼。所以“追遠”絕不是簡單地在情感上對有恩於己的人的懷想與追念,更多的是從中感受到的自己身上的一份責任與擔承。這種責任感來自於過去,更是指向未來的。個人是如此,家族是如此,一個民族更是如此。所以李澤厚先生又說,“可見儒學的觀念、範疇遠不是隻供個體思辨的理論,而主要是供群體實踐的法則。”[2]

第三個層面是講“民德歸厚矣”。中國人常講候拆池“上樑不正下樑歪”,也就是講“上吊消這梁”的垂範效應,這就是對“上”的要求,也是“上”理所應當盡的責任與義務。這裡的“上”,是指長輩,兄長,也是指上層,國君。而如何做到家族的門風振興,如何做待剩到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上下和諧一心,關鍵就在於“上行下效”。

我總在想,華夏民族為什麼五千年綿延不絕?其根本不在於血脈,而在於一種情感與文化的傳承不絕;包括對官員的要求與期待其實皆是如此。所謂的“慎終追遠”,不僅是對處上位的要求,也是對處下位的人的要求;不僅是情感上上下融通與追懷,更是一種歷史的負荷與責任感,皆來自此。所以孔子說“民德歸厚矣!”

[1] 李澤厚《論語精讀》第41頁,三聯書店,2008年第一版。

[2] 李澤厚《論語精讀》第42頁,三聯書店,2008年第一版。

《論語心解 學而篇第一》:慎終追遠

《論語心解 學而篇第一》:慎終追遠

本文由大德堂語文原創,特此宣告!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大德堂語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