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心理學研究:孩子害怕時,家長的這3種做法,效果會更好

  • 由 孕育島 發表于 武術
  • 2022-01-17
簡介面對孩子的恐懼,家長的這3種做法,效果會更好1)陽性強化法如果孩子會因為恐懼感而產生某種對抗的行為,即使他還是嚇哭了,並且之前的確表現出被嚇到時的種種行為,父母也應該表揚

怎麼疏導孩子的恐懼心理

心理學研究:孩子害怕時,家長的這3種做法,效果會更好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只要是一個醫院的兒科,就少不了孩子的啼哭聲,尤其是打針的科室。

有些孩子打針時,甚至還沒等針頭扎進來,剛看見護士就開始大哭。

這也對應一種心理學上的行為,就是

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作用。

孩子的恐懼,可能來源於條件反射

孩子們每次打針時,肯定都會有白大褂和口罩等畫面,等到護士的針紮在胳膊上,

這種疼痛感也給孩子帶來了恐懼感。

再有幾次後,只要一看見穿著白大褂,戴著口罩的人,孩子就會以為是打針。

幾次經歷之後形成的條件反射作用,自然而然就讓孩子形成恐懼感。

不過,恐懼是一種十分正常的人類感覺,這並不可怕,

要學會的是如何克服。

根據心理學研究,孩子害怕時,家長的正確做法能起到緩解或消除恐懼感的作用,究竟該怎麼做呢?

面對孩子的恐懼,家長的這3種做法,效果會更好

1)

陽性強化法

如果孩子會因為恐懼感而產生某種對抗的行為,即使他還是嚇哭了,並且之前的確表現出被嚇到時的種種行為,

父母也應該表揚。

心理學研究:孩子害怕時,家長的這3種做法,效果會更好

這種方法靠的就是以父母的認可,幫助孩子形成自我認可,以培養孩子的勇敢程度。

比如,有的孩子害怕和大人說話,認生也好內向也罷,家長也要試著鼓勵孩子主動與人溝通。

如果成功了,還會提高孩子的成就感,只有慢慢突破自我,才會變得更加勇敢。

即使沒成功,

家長也要對孩子勇於做出嘗試的舉動進行肯定鼓勵。

孩子的培養肯定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很多家長卻有一種急於求成的心理。

這也就好比幻想“一夜暴富”,發生的機率特別特別低。

孩子膽小,也是很多生活細節導致的,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過來,肯定需要一個過程。

2

鼓舞孩子勇於面對恐懼

當面對恐懼時,只要孩子稍加鼓起勇氣,就會有更加勇敢的行為和表現,兩個生物學家曾經做的一次實驗就揭示了這個道理。

這次實驗中,兩人邀請到了一些怕蛇的人,並將蛇扔到了這些人的腳邊。

向恐懼低頭的人會要求把蛇拿走,或向旁邊移動;敢於面對的人則會主動靠近蛇的位置。

實驗同時,研究者也一直在透過相關裝置觀察這些人的大腦變化。

結果發現,

敢於面對恐懼的人大腦皮層的活躍度明顯更高,

而且負責恐懼感皮層的活躍度降低。

心理學研究:孩子害怕時,家長的這3種做法,效果會更好

這也說明,敢於面對才會降低恐懼感,反之則會變得更加恐懼。

孩子也是如此,教他直面而不是逃避,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

自我安慰

這是一種很多人都曾使用過的自我疏導的方法。

曾經有一個英國小孩,他在一次上學的路上遭到了一個醉漢的毆打,小孩被打掉了兩顆牙,臉上也滿是鮮血。

被打後,這個孩子好長一段時間都沒走出那次恐懼經歷,而且也害怕再上學,

形成了心理陰影

父母見孩子如此,就帶其去看了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先是告訴孩子畫出那次經歷,孩子剛開始十分抗拒,即使後來妥協了,情緒和態度也是十分消極。

可畫著畫著,孩子的情緒逐漸得到穩定,

而且還在畫圖的旁邊配上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建議。

打這之後,孩子才算逐漸走出恐懼感,畫旁邊的建議就是孩子的一種自我安慰。

心理學研究:孩子害怕時,家長的這3種做法,效果會更好

如何判斷3種方法的使用前提?

如果孩子

正處於

3-4歲以下

的年紀

,家長可以用第一種方法鼓勵

,超過這個年齡段的可以用第二和第三種。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要針對不同的孩子,根據效果選擇不同的方法。

總之,孩子的恐懼感來源很多,這是他們想象力豐富且對世界認知不足的必然結果,家長不必太過焦慮。

但若孩子已經出現心理陰影,就一定要採取專業的心理學手段進行治療,以免蔓延擴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