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宋朝突火槍的主體不是金屬,而是竹筒,為何有150餘步的射程

  • 由 侃有聲有色 發表于 武術
  • 2021-05-27
簡介顯而易見,宋朝突火槍之所以會用竹筒打造肯定還另有原因,而且其150餘步的射程有很大機率不是吹牛

突火槍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公元1259年,宋朝發明了一種名為“突火槍”的火器,從而正式拉開了現代管狀噴射武器的發展序幕。

但不同於此後用金屬來打造銃管的火銃或者火炮啥的,宋朝突火槍的主體赫然是用“竹筒”打造的。

正如史書所記載的,“以巨竹為筒,內安子窠,……遠聞百五十餘步。”

這也就意味著這種突火槍的射程更是能夠達到150餘步左右,而古代計量步數講究的是雙腳前進一步,也就等同於現在的兩步。

雖然古代平均身高還要低於現代,但宋朝一步的距離怎麼著也能到1米以上了,這也就意味著宋朝的150餘步最起碼也能達到200米左右。

宋朝突火槍的主體不是金屬,而是竹筒,為何有150餘步的射程

可是相信大家也應該都清楚,即便明朝時期的射程較遠的魯密銃,其射程也就只有兩百米左右,而且銃管還是用鋼鐵所打造的。

就這都還時不時就面臨著炸膛的風險。

那銃管主體用竹筒打造的突火槍怎麼就能達到200米左右的射程呢?

難不成是古人吹牛了?亦或者就真的是另有原因。

宋朝突火槍的主體不是金屬,而是竹筒,為何有150餘步的射程

突火槍的射程是吹牛嗎?

那麼我們先來看看突火槍這個射程到底是不是吹牛,也就是有沒有水分。

畢竟“爆竹”這個東西在我國已經流傳了近2000年了,竹子受熱易開裂的特性宋朝不可能不明白,再加上魯密銃的裝藥量白紙黑字記載的是“四錢”,也就等同於是能爆發出2400焦耳左右的能量。

可能很多人對於焦耳這個能量單位沒有什麼具體的概念,這麼說吧,從機械做功的角度來看,只需要10焦耳的能量,就能讓1公斤的物體舉起一米。

所以,如此大的能量爆燃,那突火槍有很大機率會炸膛的。

宋朝突火槍的主體不是金屬,而是竹筒,為何有150餘步的射程

如果這麼看的話確實有可能是吹牛,畢竟從《神器譜》等一系列火器著作上面的記載來看,在火器威力這上面稍微誇大一點的其實也不在少數。

而且為了防止炸膛,士兵在使用突火槍的時候,也很有可能會透過減少裝藥量的方式來預防突火槍炸膛,這樣也行的通。

但是這裡又有一個問題,減少了裝藥量的突火槍雖然可能不炸膛了,但是還能剩下多遠的有效射程?

因為原本那200米的射程就只是最遠射程,子彈到這個階段其實已經沒什麼威力了,就連魯密銃的有效射程在經過衰減以後都只能剩下不到一百米的有效射程。

宋朝突火槍的主體不是金屬,而是竹筒,為何有150餘步的射程

明朝同樣以金屬澆築的三眼銃的有效射程更是隻有四十米左右,那這突火槍豈不是隻有十幾米、甚至幾米的有效射程?

在當時那裝填極慢無比的火器時代,這十幾米的有效射程顯然沒什麼實際用途。

可能會有人覺得可以用來綁在長矛上干擾敵人呀,但如果只是為了干擾敵人的話,宋朝顯然有更好的火器。

也就是“大足銃炮”,說是叫“銃炮”,其實也是手持火器的一種,不過不是用來擊發彈丸的,而是用來噴射煙花,相當於一個“火焰噴射器”。

宋朝突火槍的主體不是金屬,而是竹筒,為何有150餘步的射程

從四川大足石窟中那兩尊刻於建炎二年(1128年)的手持“大足銃炮”的石刻神像來看,“大足銃炮”的發明時間顯然要比突火槍更早。

最為關鍵的是,大足銃炮的主體是金屬打造的。

雖然南宋時期由於疆域的縮減,金屬資源相對匱乏,但是開慶元年(1259年)之時,江南一帶其實還是在宋朝手中的,而這一帶也是有銅鐵資源的。

宋朝突火槍的主體不是金屬,而是竹筒,為何有150餘步的射程

這也就意味著宋理宗趙昀沒可能放著銅鐵不用,然後用竹筒去打造一個有效射程只有幾米的玩具來打仗,那不就跟放棄治療沒啥區別了嗎?

顯而易見,宋朝突火槍之所以會用竹筒打造肯定還另有原因,而且其150餘步的射程有很大機率不是吹牛。

宋朝突火槍的主體不是金屬,而是竹筒,為何有150餘步的射程

宋朝突火槍用竹筒打造的實質

這個原因的重點便是在突火槍的“彈丸”上面。也就是史書中所記載的“子窠”。

雖然“子窠”的字面意思是“巢中之卵”,可以引申成子彈,可問題是宋朝的子彈是啥?

那個時候並沒有“鉛彈”,更別提後來火器逐漸興盛以後的“鉛丸”了。

這也就意味著宋朝時期所用的“子彈”大機率就是一些碎瓷片、鐵砂、亦或者石子什麼的。

那麼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在突火槍裝填了黑火藥以後,如果直接就把這些鐵砂、碎瓷片啥的放進去,那麼最後會出現什麼狀況?

毫無疑問,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如上文所說,火藥裝填量不大,那麼其即便能夠順利激發,肯定也沒什麼實際意義。

宋朝突火槍的主體不是金屬,而是竹筒,為何有150餘步的射程

另外一種就是正常的火藥量,這裡咱們先不提這些火藥能不能讓竹筒炸膛,單說這些鐵砂、石頭啥的跟火藥混合到一塊以後,其爆炸方向還可控嗎?

想都不用想,非但不可控,而且已經跟一個炸彈沒什麼區別了,否則大家覺得三眼銃有必要造成那樣嗎?

當然,這裡暫且不談三眼銃的冷兵器作用。

雖然突火槍的槍口算是一個傾瀉口,但在2400焦耳左右的能量下,大家確定竹筒能受到住那些鐵砂或者石子的衝擊力?

所以,在這些鐵砂或者石子外面,定然還包裹著一層用紙或者別的什麼東西製造的外殼,就成本來考慮的話,很有可能是“紙”。

宋朝突火槍的主體不是金屬,而是竹筒,為何有150餘步的射程

那麼是不是就有著另外一種可能,這個“子窠”其實就是換了一個名字的“二踢腳”呢?

從《武林舊事》中的記載來看,南宋時期已經出現了一種名為“地老鼠”或者“走線流星”等利用火藥燃燒產生的反作用力來昇天的“煙火”。

那麼這“子窠”到底是個啥其實就很明顯了,應該就是“二踢腳”沒錯了,畢竟想將鞭炮改造成二踢腳的話,也就只需要將火藥分成兩層,然後下面那層的封土別封的太嚴就足夠了。

如果我們再把這種子窠套用在突火槍裡面,顯然也不需要多少火藥來擊發,只需要一點點的火藥來點燃二踢腳的引線也就足夠了不是嗎?

從而也就使得突火槍成了一個類似於榴彈發射器的存在。那麼150餘步射程還是問題嗎?

顯然不是問題。

雖然還可能因為子窠的質量問題而產生炸膛的風險,但明顯比直接用黑火藥擊發鐵砂什麼的要安全的多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