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禾賽科技 VS 速騰聚創,鐳射雷達Tier 1之戰

  • 由 紅色星際媒體 發表于 武術
  • 2021-12-31
簡介(速騰聚創發展圖片)我們速騰聚創的目標就是做鐳射雷達行業的Tier 1,從公司轉型做鐳射雷達那天起,我們團隊就按照1:1的比例在研究鐳射雷達的同時,配套AI軟體

禾賽怎麼樣

禾賽科技 VS 速騰聚創,鐳射雷達Tier 1之戰

禾賽科技 VS 速騰聚創,鐳射雷達Tier 1之戰

作者:Mark

出品:紅色星際(ID:redplanx)

頭圖:一汽集團與速騰聚創合作圖片

今日風和日麗,晴空萬里,但今天的比賽卻非常殘酷。

有請今天參加“跨大步”的2家公司,禾賽科技和速騰聚創。2位作為鐳射雷達領域的兩位佼佼者,在過去5年中國鐳射雷達的發展歷史中留下了燦爛的腳印。

先請2位佼佼者介紹一下自己。

禾賽第一個講話,我們為什麼叫禾賽科技呢?因為我們的第一個辦公室在美國矽谷聖何塞,2014年搬到上海,所以就以這個地名取了禾賽這個名字。

包括我們的競爭對手Velodyne在聖何塞也建有鐳射雷達生產基地,可以說這個地方就是鐳射雷達的聖地。

速騰聚創鄙視的看了一下,說道,我們之所以取名叫Robosense,是希望可以提供低成本,小型化的無人駕駛感測器,所以我們叫Robosense,中文名叫速騰聚創。

裁判喊道,在比賽開始之前,我再問最後一個問題。你們為什麼加入鐳射雷達創業大軍。

速騰聚創一馬當先講道,此前我們產品主要用於靜態測繪,2015年末和2016年初,我們看到了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爆發的前兆。在對團隊和市場進行了雙向評估後,我們下定決心轉型研發針對無人車的多線鐳射雷達。

無人駕駛的大方向沒有人不認可,特別是資本市場。我們根正苗紅,從名字到業務,都和是鐳射雷達相關的。

禾賽說話變得小心多了,我們之前是做鐳射氣體檢測的,包括天然氣和霧霾檢測,做著做著感覺到這個行業天花板太低。我們都是斯坦福大學畢業的,不可能做個幾千萬的市場,而且還是偏DIY的產品,需要很多的手工除錯。

我依然清晰的記得一個場景,那天下著雨,我們幾個吃著盒飯,在大街上除錯無人機氣體檢測,場面相當淒涼。當時我們團隊就覺得業務必須轉型了。

我們也認同無人駕駛這個賽道,很長而且很大,那時我們團隊突然都謎之自信,認為我們可以做好鐳射雷達這個產品。

聽完2位選手的賽前發言,裁判喊道,廢話不多說,比賽馬上開始。今天的比賽沒有那些條條框框的東西,主要看興致,誰吹的牛大,並且還能把吹的牛給實現了,誰就是今天的King。

禾賽科技 VS 速騰聚創,鐳射雷達Tier 1之戰

我們最終目標是Tier 1

今天我們參加的是室內“跨大步”比賽,最遠距離是10步。首先我們先看一下各家的戰略,再決定誰先開始第一步。俗話說,戰略和願景是公司可以做大做強的根基,沒有價值觀的公司註定是走不遠的。

速騰聚創先講道,我們從2016年開始,對標的就是Mobileye,要做鐳射雷達圈的Mobileye。

裁判驚歎道,你說的是那個被英特爾153億美元收購的Mobileye公司?

速騰聚創點點頭,裁判喊道,你可以直接走到第十步(終點)了。你這麼牛逼的戰略完全可以不用參加這場比賽,你就是鐳射雷達界的King。

禾賽不解的說,憑什麼啊?憑什麼啥都還沒做,就說做一箇中國版的Mobileye,直接就當了King了。

裁判反問道,你們公司的戰略是什麼啊?

我們公司的戰略是做中國版的Velodyne,把Velodyne趕出中國市場,再做全球的禾賽。裁判接著說,嗯,你可以走一步了。

裁判繼續反問,做中國版的亞馬遜牛,還是做中國版的eBay牛?很多公司從最初定位就決定了這個公司未來的發展。目標和參照物一定要選好,否則公司在之後的發展就會偏航,公司剛開始制定戰略的時候可以定得高一點。

不過話說回來,我是很公正的,吹牛可以,關鍵看公司做的怎麼樣,如果做的很爛,我直接把速騰聚創從第十步拽回來,甚至拽到你身後都沒有問題。

一邊安慰禾賽,一邊聽速騰繼續講。

Mobileye作為近30年唯一拼出來的Tier 1公司,其價值不言而喻,要不英特人為什麼150億美金收購?而Velodyne雖然作為鐳射雷達的老大,嚴格講他的產品並不是工業品,而是工藝品,所以給不了太多的估值。

禾賽科技 VS 速騰聚創,鐳射雷達Tier 1之戰

(速騰聚創發展圖片)

我們速騰聚創的目標就是做鐳射雷達行業的Tier 1,從公司轉型做鐳射雷達那天起,我們團隊就按照1:1的比例在研究鐳射雷達的同時,配套AI軟體。80人做鐳射雷達硬體,70人深耕基於鐳射雷達的點雲演算法。

有AI配套的鐳射雷達和沒有配套的鐳射雷達差異很大。

我們在和很多客戶的溝透過程中發現,鐳射雷達與演算法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的問題。沒有點雲演算法,鐳射雷達硬體條件再好,也沒法為後面的決策提供支援;如果鐳射雷達沒有輸出理想的點雲資料,靠演算法去填補硬體的坑,不僅會增加計算量,穩定性也無法保證。

我們透過軟體AI演算法,鐳射雷達的威力被髮揮到最大,我們也很少和客戶定製鐳射雷達。像禾賽他們就和我們不一樣,定製的鐳射雷達比例就很高,最近他們也在與百度和滴滴定製新一代鐳射雷達,如果一個產品有太多的定製需求,量產就會成為一個問題。

特別是對於我們立志做Tier 1部件的公司。對於L4級自動駕駛公司而言,他們可以不關注這些,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軟體研發能力,有時候搭配AI演算法反而會成為他們的累贅。

但是對於傳統主機廠而言,或者對於低速無人車而言,他們的研發能力沒有那麼強,有時必須要求我們帶有自處理的點雲軟體,這樣可以減少客戶後期處理的負擔。

Mobileye因為影象識別智慧感知演算法的優勢,令大量車廠擯棄傳統Tier1所提供的前置攝像頭,最終EyeQ獲得巨大的市場份額;儘管Scala只有四線,但奧迪仍然選擇了他們提供的系統方案。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做這樣的。

裁判說道,禾賽你們為什麼沒有做呢?

我們當時也想過做軟體AI演算法,一方面我們的人手不夠,當時我們不到100人;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客戶都是L4級自動駕駛公司,他們軟體研發能力很強,根本不需要我們做這樣的軟體。

最主要的一點是我們做的40線和64線鐳射雷達,製造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手工除錯以及工程師的深度參與。不像速騰聚創他們做的是16線的,難度比我們低一倍多。

各種各樣的原因吧,我們就延後這個業務。

聽速騰聚創這麼講,很牛啊,但是我們只有十步的比賽場地,要不你站在第十步的終點線上吧。

速騰聚創繼續吹著自己的戰略。如果想真正成為Mobileye這樣的公司,除了AI軟體外,還必須自研晶片。我們內部專門討論過這個問題,如果不進行提前部署,萬一哪天有公司做出晶片級的鐳射雷達,我們就會很危險,甚至被競爭對手替代。

Mobileye EyeQ系列晶片正是由於在影象識別感知演算法上具有優勢,才令該系列晶片在 ADAS 市場上獲得了巨大的市場份額。對於OEM廠商而言,這種融合的做法能夠減輕ECU的執行負擔,達到降低空間和成本的目的。

我們也將我們的智慧感知演算法寫入晶片,嵌入鐳射雷達,直接向自動駕駛車輛輸出目標級環境感知結果。內建AI演算法和專用晶片的鐳射雷達能同步輸出高精度的定位和障礙物檢測等駕駛環境資訊,對於L3和低速駕駛無人車有很大幫助。

在自動駕駛和ADAS行業,自研晶片是很重要的,就像特斯拉拋棄Mobileye之後,選擇自研晶片,因為特斯拉不想讓自己的資料被Mobileye晶片收集。我們也透過全球6-7萬臺的鐳射雷達,構建了中國最大的鐳射雷達資料庫。

晶片和A計算法讓我們快速壘砌足夠高的護城河。

在這裡,我必須延伸一下,為什麼鐳射雷達資料感知系統比視覺鐳射雷達系統有更多優勢,也更適合Tier1。

目前我們在用的攝像頭視覺如果採用360度的全景,它的畸變會比較嚴重,這樣它後續的計算量就會比較大,但是機械鐳射雷達可以實現360的三維無損空間建模。

像速騰現在的32線鐳射雷達一秒的輸出資料量不到三兆,但是視覺圖片一張就有好幾兆,一秒能輸出20張圖片甚至更高,所以從這點上看,視覺的資料量毫無疑問會比鐳射雷達輸出多得多,處理難度也更大。

另外,視覺鐳射雷達系統容易受到環境光照的影響,它主要依賴紋理色彩工作,如果兩邊都是白色的牆,它是無法實現定位製圖和判斷的(這就是為什麼特斯拉撞上了白色的貨車)。

綜合而言,鐳射雷達資料感知系統比視覺鐳射雷達系統有更多優勢,也更適合Tier1。

為此我們建立了2套鐳射雷達系統套件,機械鐳射雷達套件和混合固態鐳射雷達套件。

我們和Webasto合作開發了一套固態鐳射雷達系統,裝載在車頂上,主要面向L3級量產自動駕駛車輛,未來將會用在更多的車型上,包括我們的合作伙伴一汽,上汽和北汽。

禾賽科技 VS 速騰聚創,鐳射雷達Tier 1之戰

(混合固態鐳射雷達圖片)

同時我們也學習Waymo的自動駕駛鐳射雷達組合方案,製作了一套機械鐳射雷達套件系統RS-Fusion-P5。頂置1顆效能爆表的長距離鐳射雷達,前後左右4顆近距離補盲鐳射雷達,從近到遠,實現鐳射雷達三維感知的全方位覆蓋。

每秒輸出超460萬個掃描點,環境資訊極其豐富,透過先進的AI感知演算法,車輛可以準確識別全方位的障礙物。這套方案已經在AutoX L4車型上實驗。

我們團隊討論過,鐳射雷達融合是實現ASIL-D感知的關鍵,所以高度整合,高度可靠的零部件非常重要,我們的目標就是做Tier 1。

裁判驚歎道,你們真的是太猛了,吹過的牛皮都實現了,但是現在你們已經站在終點線了,再往前走,就要上牆了。速騰回答,我們願意,只要能在行業領先,上牆算什麼。

裁判哈哈哈大笑起來,為了保持公平,我們需要照顧一下禾賽。禾賽你們2016年是怎麼考慮的,為什麼最開始不做中國版的Mobileye?

我們最終目標是Tier 1

禾賽說道,主要原因是當時我們犯了一個錯誤,最先做了一款32線鐳射雷達。那個時候應該說只有16線和64線的市場,做32線就是個雞肋,16線是低線束主流,而64線是高線束主流。做完32線,發現我們做錯方向了,但是速騰那時已經推出了16線,我們被迫做64線,但是現在看還是做的不錯的。

而且我們團隊也認為,未來5年無人駕駛還是主流,高線束鐳射雷達還會佔據最大的市場,目前看至少證明過去5年我們的判斷是正確的,可能未來5年這個判斷就不對了。

而且當各家創業公司處在同一起跑線下,誰做的線束越高,誰在資本市場獲得的勢能也就越大,獲得的關注也越多。因此我們做了等效64線的40線鐳射雷達。

其實我們也想做成Mobileye模式,公司也於2017年底成立晶片部門,自主設計晶片,並根據我們產品上積累的系統需求定義晶片引數。但是開發速度太慢,主要是因為我們團隊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64線鐳射雷達上。

現在過去的優勢現在變成了桎梏。就像一艘大船一樣,方向錯了,如果沒有破釜沉舟的信心,是很難調轉船頭的。

禾賽科技 VS 速騰聚創,鐳射雷達Tier 1之戰

(禾賽科技未來大樓)

速騰接過禾賽的話,我們在2016年也陷入了艱難的選擇:量產多少線的鐳射雷達?

但是從市場角度看,自動駕駛未來肯定是先從限定條件自動駕駛逐漸轉變為無條件自動駕駛,從低速場景向高速場景依次落地。

比如特定場景物流車、低速園區車、特定領域公交車等,對這些限定條件下的自動駕駛車輛,16 線鐳射雷達完全能滿足需求(低速、周圍環境簡單)。而且這些需求的數量非常龐大。

而對高速自動駕駛來說,受限於技術、政策等因素,落地時機還未成熟。從技術角度看,高線束鐳射雷達後續量產很難:因為線束高,角解析度低,64 線鐳射雷達在生產效率提升和質量把控要求更高,而16線的更好量產

所以我們選擇了16線鐳射雷達,我們速騰的規劃是先量產16線,接下來是32線以及後面會量產固態鐳射雷達。幸運的是,當時禾賽沒有做16線,感謝他們做了32線(心裡暗喜),這樣我們就具有先發優勢和規模優勢,我們當時就判斷,高線束鐳射雷達市場只能越做越小,市場空間會被不斷擠壓。

裁判插話了,我很好奇你們是怎麼將國際巨頭,擁有幾十年沉澱的Velodyne攆出中國的?

速騰接著說,我們16線的產品在每秒出點數和精度方面完勝Velodyne。16線剛釋出的時候,我們是7天包退換。所以只要有客戶提出不滿意,不論是本身的質量問題還是“磕著碰著了”,速騰全都包換新。

我們團隊當時都不敢去統計會不會虧錢,虧了多少錢。禾賽他們我聽說是提供24*7服務,我們的服務要遠遠高於Velodyne。低線束領域更好打一些,加上我們還有AI演算法,在16線這個領域,Velodyne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

由於是進口銷售的原因,Velodyne的產品在成本、售後服務上逐漸處於劣勢,因此在2018年和2019年價格戰中丟失了很大一部分市場。

未來我們不光要做固態鐳射雷達,也要進軍高線束機械鐳射雷達。目前我們的產品16線產品等效32線Velodyne產品,32線等效64線產品(速騰的 32 線產品採用中間密兩邊疏的鐳射頭排列方式。)。

目前高線束產品發展已經有加快的趨勢。我們也順勢推出了80線和128線鐳射雷達。未來64線市場我們用80線鐳射雷達去打,這塊市場我們肯定是要吃下的,未來我們和禾賽在128線市場必有一場惡戰,我們打算採用Waymo的套件策略,1配4(1顆128線和4顆近距離補盲鐳射雷達)的方案來做這個市場。

禾賽科技 VS 速騰聚創,鐳射雷達Tier 1之戰

(機械鐳射雷達圖片)

正如上次講的,傳統的策略在已有市場上已經不起多大作用了,我們的策略就是偷襲,田忌賽馬的方式來侵略這個市場。

禾賽反駁道,你們速騰之前不是喜歡鐳射雷達耦合方案,把4個16線雷達的點雲資料結合起來,達到Velodyne 64線的探測效果。把2個64線雷達耦合起來,當做128線用。現在怎麼不做了?

你們這個方案就是逆時代潮流,感測器現在是越少越好,多鐳射雷達耦合是在增加自動駕駛處理負擔,增加功耗和計算能力。

裁判驚詫道,是嗎?速騰你們退一步,不用老是趴在牆上了。

而且車規級這個標準是相對於乘用車而言,對於目前自動駕駛研發專案和低速自動駕駛應用,現在的產品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暫時還談不到維護問題。機械鐳射雷達的車規量產還有很多路要走,不是弄個4加1就可以吹牛說的是行業解決方案。

你們想要偷襲我們的大本營,沒有那麼簡單,這個辦法我們幾年前就用過了,現在我們有一套非常精密的應對策略,只是現在不方便透露,歡迎來和我們相戰。

我們最終目標是Tier 1

裁判問道,你們怎麼看固態鐳射雷達?

速騰笑了笑,說道固態鐳射雷達,我們最有資格講話,我們的M1將馬上成為世界上第三款透過車規的混合固態鐳射雷達。固態鐳射雷達由於符合小型化、低成本化等特點,是未來的趨勢。

第一款是法雷奧與Ibeo共同開發的機械式鐳射雷達SCALA。經過多年的測試和驗證,於 2017 年實現量產,被應用在奧迪A8車型上。第二款是鐳神CH 32混合固態鐳射雷達,於去年獲得了全球第二個車規認證,已被應用於東風Sharing-VAN L4級自動駕駛移動出行服務平臺。第三款就是我們提供的結構精簡的M1混合固態鐳射雷達。

我們認為機械式是第一代,MEMS是第二代,Flash是第三代,OPA可能是第三代或者第四代的一個方向。

MEMS是五年前大家在討論固態鐳射雷達路線時認為最快落地的方案,實際上的確是,我們很多客戶已經在用了。

FLASH因為元器件問題,長距離雷達可能還要等幾年效能才符合主機廠;OPA受制於工藝和技術限制,目前都只能做很多的短距雷達,未來能否做長距離都還是個疑問。

我們現在做的就是MEMS方案,售價在2000美金以下。傳統機械式的鐳射雷達,16線採取16個發射器,32線要採取32個發射器,MEMS這種固態雷達就不一樣,鐳射發射接收器就只有一兩組,但是掃描效果等效甚至超過百線傳統機械雷達,物料成本、裝配成本、校準除錯成本都很低,容易量產。

禾賽科技 VS 速騰聚創,鐳射雷達Tier 1之戰

(速騰聚創混合固態鐳射雷達)

而且它的零部件都可以變成幾塊晶片,做成車規級完全沒問題,量產效能非常強。

當然車規認證只是固態鐳射雷達的開始步驟,還得獲得車企合作訂單,否則就是自嗨了。我們速騰車規級MEMS固態鐳射雷達M1已經連續獲得全球多個量產車型定點合作訂單,包括一汽和通用汽車,功能安全方面,速騰聚創嚴格遵守ISO26262技術安全要求。

從Demo到各個Sample階段,批次生產前不同的產品節點對鐳射雷達結構、硬體、軟體與測試驗證和可靠性均提出了不同階段的需求,對於車載鐳射雷達而言,任何新的平臺設計均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從概念走向真正穩定量產階段。

在鐳射雷達歷史上,這個過程都是以年為單位的,特別是固態鐳射雷達。所以我們過去五年積累了超過500個專利,80%都在固態鐳射雷達,來確保我們的產品在市場上有一定先進性和專利優勢。

目前我們在美國有個晶片研發基地,在歐洲有1個車載研發中心,未來我們還要在長沙建立一個車路協同研究中心和智慧座艙研發中心。除了車載鐳射雷達領域,我們還會衍生到車路協同和智慧交通領域,最終形成一個大鐳射雷達產業聯盟。

好好好,你們厲害,你還要趴在牆上,還是就站在終點線上。速騰回答,我們肯定要趴在牆上啊,這麼多年風風雨雨都走過來了,還怕這一時半會。

禾賽,我聽說你們也在佈局,裁判問道。

對,禾賽回答,我們除了在2017年推出晶片研發部門外,也於同年成立了固態鐳射雷達研發中心,並於2019 年1 月推出了基於微振鏡方案的鐳射雷達 PandarGT。

最近我們也將推出基於轉鏡方案的PandarST(搭載公司自研的V1。0晶片),保障效能的同時提高可靠性並控制成本。同時在2019年就開始拉攏博世集團投資,雙方將在 ADAS領域的鐳射雷達產品開展合作。

我們這邊的融資之前更多的投資機構和自動駕駛公司,不像速騰他們的投資人更多是產業公司(菜鳥無人物流車,北汽L3車型等)。我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們如果想做固態鐳射雷達,必須要有更多的主機廠或者低速自動駕駛公司的投資,這樣更方便我們開展業務。

像最新一輪融資,我們就改善很多,和造車新貴小米集團,無人物流車公司美團一起繫結在一起,為下一步固態鐳射雷達一起研發和開展業務打開了合作的空間。

從2020年下半年我們就意識到行業在逐漸發生變化,包括本次上市融資我們的目標也是Tier 1。融資主要用於“智慧製造中心專案”、“鐳射雷達專屬晶片專案”、“鐳射雷達演算法研發專案”三個專案,說通俗點就是,鐳射雷達產業鏈建設,鐳射雷達AI演算法和鐳射雷達晶片研究。

我們也明顯感覺我們的佈局總是慢人一拍。這次融資的3億美金,我們將全力向鐳射雷達Tier 1商邁進。

禾賽科技 VS 速騰聚創,鐳射雷達Tier 1之戰

(壁虎上牆圖片)

現在我們三頭並進,固態鐳射雷達研發我們在加速,AI演算法和鐳射雷達晶片也在加速開發和升級,雖然我們目前的佈局還不能和速騰聚創相比,但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未來速騰聚佈局的,我們也要有,而且還要超過他們,我們也要上牆。

好,禾賽科技可以往前走3步了。今天的比賽我們先告一段落,1年之後我們再比。

今天的King,就是趴在牆上不願下來的速騰聚創。

1年後再見!

-EN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