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于謙被殺後,瓦剌為何沒有捲土重來呢?

  • 由 情懷歷史 發表于 武術
  • 2021-12-23
簡介因此,在土木堡之變中,明朝恢復和瓦剌之間的通貢互市,雙方很快就相安無事了

瓦喇是現在什麼民族

在明朝歷史上,土木堡之變是影響深遠的事件。在土木堡之變後,明軍戰敗投降,傷亡過半,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大臣戰死。但是,在明朝最危急的時刻,于謙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朱祁鈺即位後,于謙整飭兵備,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明英宗逼和,于謙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

于謙被殺後,瓦剌為何沒有捲土重來呢?

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明英宗。透過京師保衛戰,于謙粉碎了瓦剌軍企圖奪取京師的野心,明王朝得以轉危為安。不過,在明英宗朱祁鎮復位後,于謙在天順元年(1457年)被冤殺。那麼,問題來了,于謙死後,瓦剌為什麼不捲土重來,再次攻打明朝呢?

首先,在筆者看來,于謙死後,瓦剌之所以沒有捲土重來,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兩點。一方面,這是因為當時的瓦剌已經分崩離析,缺乏再一次大規模進攻明朝,乃至於包圍明朝都城的實力了。在土木堡之變中,瓦剌太師也先成功俘獲明英宗朱祁鎮。因此,也先趁機包圍了京師,希望可以獲得更大的收穫,結果是于謙組織的京師保衛戰中,也先率領的瓦剌大軍傷亡慘重,再加上內部矛盾重重,所以也先在公元1450年被迫將明英宗送還,雙方重新恢復正常通貢互市關係。

于謙被殺後,瓦剌為何沒有捲土重來呢?

對於瓦剌來說,也先與脫脫不花一向不相睦。脫脫不花名義上雖然是汗,但實際權力卻操在也先手裡。因此,在攻打明朝都城失利後,也先將注意力放在篡權奪位上了。脫脫不花死後,也先自稱“天聖大可汗”,建號“添元”,以次子阿失帖木兒為太師,併兼並了瓦剌各部。

對於此時的瓦剌,實際上是擁有進攻明朝的實力的。但是,好景不長,公元1455年,也先的即位引起一些不滿和反抗,後被其部下阿剌知院暗殺,也先去世後瓦剌逐漸衰微。後分為其長子博羅納哈勒統領的杜爾伯特部和次子阿失帖木兒統領的準噶爾部兩部分。公元1457年,于謙被冤殺。而在於謙被冤殺之後,瓦剌各部依然處在一個分崩離析的狀態下。

于謙被殺後,瓦剌為何沒有捲土重來呢?

眾所周知,當年成吉思汗正是因為一統蒙古的各個部落,這才可以縱橫睥睨,打造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蒙古鐵騎。而現在的瓦剌,則缺乏一個成吉思汗這樣的人物。在此之前,也先雖然成功一統瓦剌各部,卻沒有長期維持下去。等到瓦剌分崩離析之後,各個部落根本沒有單獨和明朝作戰的實力,如果貿然進攻明朝,無疑是自取滅亡了。

同時,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土木堡之變一度威脅到明朝的安危,由於也先發動戰爭只是為互市貿易,一旦恢復與明朝的通貢互市,雙方很快就相安無事了。對於明朝和北方的遊牧民族來說,通貢互市的恢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戰爭爆發的可能。比如到了公元1570年,明朝和韃靼進行了封貢及互市。對此,《明史》記載:“自是邊境休息。東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鎮,數千裡軍民樂業,不用兵革,歲省費什七”。

于謙被殺後,瓦剌為何沒有捲土重來呢?

因此,在土木堡之變中,明朝恢復和瓦剌之間的通貢互市,雙方很快就相安無事了。在此基礎上,明英宗朱祁鎮冤殺于謙後,瓦剌也沒有進攻明朝的動機了。另一方面,明朝整體實力高於瓦剌,也即土木堡之變不能完全體現明朝的真實實力。雖然也先俘獲了明英宗朱祁鎮,但是,明朝以強大的實力作為基礎,依然打退了瓦剌的進攻。

最後,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及八年的軟禁後,明英宗朱祁鎮這位皇帝在天順年間開始任用了李賢、王翱等賢臣,又先後平定了石曹之亂。冤殺于謙後,明英宗朱祁鈺曾對首輔李賢說過他每天的起居情況:“吾早晨拜天、拜祖畢,視朝。既罷,進膳後閱奏章。易決者,即批出,有可議,送先生處參決。”

于謙被殺後,瓦剌為何沒有捲土重來呢?

因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明英宗後來任用賢臣,聽取納諫,仁儉愛民,促使明朝的國力得到了明顯的恢復,再加上之前的明代宗朱祁鈺也是比較有作為的君主,所以,明朝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土木堡之變的陰影了。在明朝恢復國力的背景下,瓦剌反而分崩離析,缺乏一個類似於成吉思汗、忽必烈這樣的君主了。因此,此消彼長之下,在於謙死後,瓦剌顯然無法再次威脅到明王朝的安危了,這也是瓦剌沒有捲土重來的重要原因。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