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古人是如何度過漫漫寒冬的?清帝很會享受,此種取暖方式最奇葩

  • 由 丹蝶社會 發表于 武術
  • 2021-12-23
簡介因此,古代工匠在紫禁城下修建了專門用來取暖的地道,宮人只需在火道中點燃碳火,熱氣就會沿著地道一直通向暖閣

雙手取暖怎麼說

隨著寒潮的來襲,全國各地大幅降溫,也由此也引發了一場南北方的大爭論。北方人以為南方不冷,南方人以為北方人抗凍,殊不知北方人有暖氣護體,眾網友也紛紛調侃說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北方人有暖氣加持,而南方人則只能依靠一身正氣抵禦寒冬。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會有疑問,在沒有暖氣空調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度過漫漫寒冬的?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城東馬上作》中寫道,寄語長安眾年少,妓圍不似獵圍豪。陸游的這首詩中就提到一種古人的取暖的手段——妓圍,而此種取暖方式最奇葩。

古人是如何度過漫漫寒冬的?清帝很會享受,此種取暖方式最奇葩

所謂妓圍就是讓女子圍在皇帝的身邊,用她們的身體給帝王取暖。《開元天寶遺事》中曾記載說岐王沉迷女色,每到寒冬天冷的時候,都會將雙手放在女子的懷中取暖。我們都知道,位於北京的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地處溫帶季風性氣候區,冬季寒冷乾燥,並且經常有降雪。在這莊嚴神聖的皇宮裡,古代帝王又是如何取暖的呢?參觀過故宮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養心殿中有一個暖閣,每到寒風呼嘯大雪紛飛的冬季,皇帝便要在暖閣中過冬,清帝很會享受。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古人生火取暖,但在暖閣中卻不能採用這種方法。

古人是如何度過漫漫寒冬的?清帝很會享受,此種取暖方式最奇葩

要知道中國古代的建築大多是土木結構,紫禁城沒有用到任何鐵釘,是一座純木結構的建築。木結構建築雖然具有耐久性,但也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那就是容易遭受火災。在養心殿中生明火,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禍。因此,古代工匠在紫禁城下修建了專門用來取暖的地道,宮人只需在火道中點燃碳火,熱氣就會沿著地道一直通向暖閣。即使是在寒風凜冽的冬天,暖閣依然能夠保持較高的溫度。然而,這種用火道取暖的方式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宮殿。太和殿是中國現存的最大的木結構建築,它位於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高約30米,佔地面積多達兩千多平方米。像這樣的大殿,如果採用地道供暖的方式,根本沒有多大效果。

古人是如何度過漫漫寒冬的?清帝很會享受,此種取暖方式最奇葩

因此,太和殿採用了較為原始的火盆供暖的方式。這種取暖方式雖然原始簡單,但卻有著非常好的效果,唯一的不足就是容易引發火災。據史料記載,嘉慶年間太和殿就曾遭遇過一場火災,而這場火災的罪魁禍首就是大殿當中的火盆。從那之後,內務府就開始減少太和殿當中火盆的數量,只留下了九個。而那些與太和殿類似的高大而又佔地面積廣闊的殿宇則不再佈置火盆。整個紫禁城內不僅有皇帝,皇后這些皇家成員,還有很多的宮女,太監,因此每年冬天皇宮內都要消耗大量的木炭。據史料記載,皇太后每月的木炭供應是120斤,皇后是110斤,其餘的皇妃,貴妃,公主等人則依次遞減。

古人是如何度過漫漫寒冬的?清帝很會享受,此種取暖方式最奇葩

在清代的時候,皇帝就設立了專門的皇家薪炭機構,但即使是這樣,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火災的問題。據史料記載,嘉慶二年乾清宮就遭遇了一場火災,這場火災殃及了很多宮殿,甚至連坤寧宮都沒有躲過一劫。而這場火災造成的最大的損失莫過於,它燒燬了很多乾隆帝收藏的圖書。後來,古人開始大量使用小火爐取暖。當然了,小火爐的取暖功效是有限的,頂多只能用來暖手,於是貂皮大衣開始流行,成為了很多達官貴人的取暖新寵。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古人取暖方式進步的同時,他們追求時尚的腳步也在前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