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多睡“子午覺” 提升精氣神

  • 由 中國經濟網 發表于 武術
  • 2021-12-21
簡介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鍾葵為了睡眠質量好古人總結了很多“睡方”睡眠養生,養的是精氣神

子午夢指什麼時間

日常生活的養生之道,有三件事最緊要:一是安睡眠;二是通便利;三是和飲食。三事之中,又以睡眠為重中之重。如何作息才能養生工作兩不誤?古人有一種方法值得參考,這種方法就是睡“子午覺”。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鍾葵

為了睡眠質量好

古人總結了很多“睡方”

睡眠養生,養的是精氣神。用現在話來說,就是保證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用大量健康細胞去取代腐敗的細胞,使人產生新的活力。但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要有好的睡眠質量。

睡眠質量好不好,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時間長短,二是睡眠程度的深淺。睡眠時間的長短,有年齡和個體差異,以醒後感覺舒適輕鬆為宜。睡眠程度深,醒後疲乏消失,頭腦清晰,精神奕奕。如睡眠程度淺,即使睡很長時間,起床後仍感到頭昏腦漲,全身乏力。

為了確保好的睡眠質量,古人總結了許多方法。如傳說漢武帝提出“五不睡”:露天處不睡,有風吹頭不睡,張燈不睡,腳涼不睡,床頭朝北不睡。前四條都有道理,床頭朝北不睡則令人費解。“眠不北向”是古代習俗,《千金要方》說:“頭勿北臥,及牆北亦勿安床。”《老老恆言》也說:“首勿北臥,謂避陰氣。”

古人為何忌諱頭向北而臥?原來,古人認為,北者,陰也。頭為諸陽之會,睡眠時頭向北,易受陰氣所擾。尤其是秋冬季節,寒氣從北而來,如直吹向腦,則易導致風寒頭痛。

民間有“年過四十,不睡三覺”之說。即不睡“無常覺”,不打破長期養成的生活作息習慣。不睡生氣之後的“悶頭覺”,不睡吃飽之後的“撐胃覺”。另外又有“人到五十三不睡”之說,即不睡懶覺,不睡晚覺,不睡心事覺。這些民間總結出來的經驗,值得借鑑。

秋三月

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從中醫的角度講,睡以安神為主,以心安為要,神靜心安則魂夢穩,睡眠質量好。《黃帝內經》提出,睡眠也要順從自然規律,春三月,主升發,宜“夜臥早起,廣步於庭”。夏三月,主生長,宜“夜臥早起,無厭於日”。秋三月,主收斂,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冬三月,主閉藏,宜“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時下正值秋季,按《黃帝內經》的養生要旨,自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古人說的“早臥”,是在子時前入睡,即晚上11時前就要上床。“與雞俱興”,是說早上聽到公雞打鳴,就要起床。但公雞打鳴一般是早晨4點多,這個點起床實在太早,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且晚上11時前睡覺,對於工作繁忙的現代人來說,也非易事。

子時大睡,午時小憩

養生工作兩不誤

在這種情況下,應如何作息才能養生工作兩不誤?古人有一種方法值得參考,這種方法就是睡“子午覺”。

睡“子午覺”就是每天子時(晚11時至凌晨1時)和午時(上午11時至下午1時)按時入睡,其主要原則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這種作息的依據是源於《黃帝內經》的“子午流注”理論。按這種理論,子時膽經當令,膽氣生髮起來,全身氣血才能隨之而起,而養膽經的最好辦法就是睡覺。如因熬夜錯過了這個時間睡眠,肝膽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導致面色發黃、面板粗糙、長色斑等。所以如果不能在子時上床,也要閉目養神一段時間。

午時心經當令,此時小憩一會,能養心。心經當令,可推動血液正常執行,使人充滿活力。尤其是晚上睡眠不足,早上工作繁忙,午時必須要睡一會。即使不能睡覺,也應“入靜”,閉目養神。午睡的時間,有人提出以半小時為宜,最多不超過1小時。

睡“子午覺”是我國流傳已久的養生妙道,許多人遵循此道而得長壽。如長壽詩人陸游就有午睡的習慣,寫過多首以《午睡》《午寢》《午夢》《午憩》為題的詩。如其《午夢》詩云:“若愛幽窗午夢長,此中與世暫相忘。華山處士如容見,不覓仙方覓睡方。”

詩中的“華山處士”,是指五代人陳摶,他精通各種養生修煉方法,尤以名為“蟄龍法”的睡功聞名於世。據說他活了118歲,後人稱他為“陳摶老祖”“睡仙”。所以陸游在詩中說“不覓仙方覓睡方”,就是想向他討教睡眠之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