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萬曆十五年——看古代戰爭的學問有多大

  • 由 風味評書 發表于 武術
  • 2021-12-19
簡介拋開政治因素,單說對軍隊的掌控力也分等級,在兵符交到趙括手中那一刻,他雖然手握重兵,但是我相信這40萬大軍可以聽他的指揮但並沒有什麼共同的信念,那有共同信念的軍隊是什麼樣的呢,比如,岳飛的岳家軍,戚繼光的戚家軍,曾國藩的湘軍,袁世凱小站練的

藤牌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紙上談兵的由來,一個熟讀兵書的趙括,葬送了趙國40萬軍隊,成為人們飯後談資。而相比之下,同樣熟讀兵書的韓信卻被一路封神,最終獲得“兵仙”的稱號。同樣都是熟讀兵書,他們的差距究竟在什麼地方,讀完萬曆十五年,裡面告訴了讀者這個問題的答案,“萬曆”這本書思想深度很高,對封建社會下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人民信仰、作戰戰術等描寫十分細緻,其中對戚繼光與倭寇作戰的描寫,讓讀者有身臨戰場的感覺,真正地感受到古代戰爭並不是像我們耳熟能詳的《孫子兵法》中說的那麼籠統,那麼輕描淡寫。想要打勝仗需要一名統帥考慮的遠不止“天時、地利、人和”這麼簡單。

萬曆十五年——看古代戰爭的學問有多大

一、一隻絕對服從的軍隊

打勝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組建一支絕對服從的軍隊,想要組建一支絕對服從的軍隊就不得不涉及到政治,縱觀古今,多少名將倒在了軍隊管理權中,很多都是出於政治上的無奈,像國軍內戰的失敗多少也與軍隊指揮權不集中,派系爭鬥嚴重有很大的關係。想要打勝仗,連槍桿子都握不牢是肯定不行的。

拋開政治因素,單說對軍隊的掌控力也分等級,在兵符交到趙括手中那一刻,他雖然手握重兵,但是我相信這40萬大軍可以聽他的指揮但並沒有什麼共同的信念,那有共同信念的軍隊是什麼樣的呢,比如,岳飛的岳家軍,戚繼光的戚家軍,曾國藩的湘軍,袁世凱小站練的新軍,這些軍隊甚至將統帥的靈魂刻在每一名將領和士兵心中,所以戰鬥力極強,忠誠度極高,在戰事失利的時候很能經得住考驗。

所以說一個統帥自己一步步親手經營的部隊,雖然過程很艱難,但是一旦成功將威力無窮。

萬曆十五年——看古代戰爭的學問有多大

二、周密細緻的部署

戚繼光周密而細緻。在他指揮部隊投入戰鬥以前,他習慣於把各種條件以及可能發生的情況反覆斟酌。一些事情看來細小,卻都在他的多方思量考慮之內,例如士兵在遇到敵人之前以小便為名企圖脫隊,或是情緒緊張而喉幹色變。他還為火器規定了一個保險係數,有多少不能著火,又有多少雖能著火而不能給敵人以損害。他認為一個士兵如果在作戰時把平日所學的武藝用上10%,可以在格鬥中取勝;用上20%,可以以一敵五;要是用上50%,就可以縱橫無敵。這種考慮絲毫也不是出於悲觀怯懦,而是戰場上白刃交加的殘酷現實,迫使一位高階將領決不能姑息部下,也決不能姑息自己:他要求士兵作一絲不苟的訓練,那怕傷筋斷骨也在所不措;在臨戰前,他就要求自己絞盡腦汁,以期準確地判斷形勢。

萬曆十五年——看古代戰爭的學問有多大

三、精確的戰術

戰術不能大致大略,而要精確精準,要精確到每一個堡壘、每一個兵丁。

僅看戚繼光對付倭寇光一個步兵班就做了如下的配置:隊長1名、火決1名,戰士10名。這10名戰士有4名手操長槍作為攻擊的主力。其前面又有4名士兵:右方計程車兵持大型的長方五角形藤牌,左方計程車兵持小型的圓形藤牌,都以藤條製成。之後則有兩名士兵手執“狼究”,即連枝帶葉的大毛竹,長一丈三尺左右。長槍手之後,有兩名士兵攜帶“稅把”。“錢扔‘為山字形,鐵製,長七八尺,頂端的凹下處放置火箭,即繫有爆仗的箭,點燃後可以直衝敵陣。

這種的配置由於左右對稱而名為”鴛鴦陣“。右邊持方形藤牌計程車兵,其主要的任務在於保持既得的位置,穩定本隊的陣腳。左邊持圓形藤牌計程車兵,則要匍匐前進,並在牌後擲出標槍,引誘敵兵離開有利的防禦的位置。引誘如果成功,後面的兩個士兵則以狼笑把敵人掃倒於地,然後讓手持長槍的夥伴一躍而上把敵人刺死戳傷。最後兩個手持稅把計程車兵則負責保護本隊的後方,警戒側翼,必要時還可以支援前面的夥伴,構成第二線的攻擊力量。這一個12人的步兵班乃是一個有機的集體,預定的戰術取得成功,全靠各個士兵分工合作。

萬曆十五年——看古代戰爭的學問有多大

在臨陣前的兩三天,戚繼光要求偵察連每隔兩小時報告一次敵情。他使用的地圖用紅黑兩色繪製,一目瞭然;如果有可能,他還讓人用泥土塑成地形的模型。他的部隊中備有每月每日日出和日沒的時間表,當時雖然還沒有鐘錶,但他用一串740個珠子的念珠作為代用品,按標準步伐的時間一步移動一珠,作為計算時間的根據。能夠作這樣精密的考慮,就幾乎沒有任何因素不在他的掌握之中。

除了熟讀兵書,一個優秀統帥需要具備的能力還包括良好政治素養、強大的心理、細緻的推演、精準的計算能力,這些都是紙上談兵的趙括所不具備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