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一篇、七篇、篇什、十三篇、百篇、百兩篇、百篇科、三百篇、篇數

  • 由 陳撲滿 發表于 武術
  • 2021-12-17
簡介”○[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房師[孫瑞人]先生,文章淹雅,而性嗜酒,醉後所作與醒時無異,館閣諸公以為斗酒百篇之亞也

篇的寫法有幾種

一篇、七篇、篇什、十三篇、百篇、百兩篇、百篇科、三百篇、篇數

一篇

,◆1。古時文字皆著之於竹簡,用牛皮編串如冊,是為一篇。後因稱首尾完整的文字為一篇。○《墨子‧明鬼下》:“聖人一尺之帛,一篇之書。”○[漢][王充]《論衡‧本性》:“如此則性各有陰陽,善惡在所養焉,故[世子]作養書一篇。”○[唐][元稹]《酬白學士代書》詩:“一篇從日下,雙鯉送天涯。”○[金][元好問]《遣興》詩:“一篇詩遣興,三醆酒扶頭。”◆2。全篇。○[晉][陸機]《文賦》:“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朱子語類》卷八四:“此是一篇綱領。”

篇卷

,◆指書籍。○[晉][葛洪]《抱樸子‧釋滯》:“道書之出於[黃][老]者,蓋少許耳,率多後世之好事者,各以所知見而滋長,遂令篇卷至於山積。”○《隋書‧經籍志一》:“俗儒趨時,益為其學,篇卷第目,轉加增廣。”○[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舊唐書》志後序雲:‘[三代]之書,經[秦]殆盡。○[漢武帝]、[河間王]始重儒術,於灰燼之餘,拾纂亡散,篇卷僅而復存。’”

七篇

,◆七篇文章。特指《孟子》。該書七篇,故稱。○[清][閻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按[孔子]生卒出處年月,具見《史記‧孔子世家》,而[孟子]獨略。於是說者紛紜。餘嘗以七篇為主,參以《史記》等書,然後歷歷可考。”○[清][邵懿辰]《儀宋堂後記》:“經火於[秦],《論語》伏於屋壁,《大學》、《中庸》汨於《戴記》,而七篇夷於諸子。”

篇什

,◆《詩經》的“雅”和“頌”以十篇為一什,所以詩章又稱“篇什”。○《晉書‧樂志上》:“三祖紛綸,鹹工篇什。”○[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蘭陵][蕭愨],[梁]室[上黃侯]之子,工於篇什。”○《隋書‧經籍志四》:“[梁簡文]之在[東宮],亦好篇什。”○[唐][唐彥謙]《亂後經表兄瓊華觀舊居》詩:“醉中篇什金聲在,別後音書錦字空。”○[宋][蘇軾]《艾子雜說》:“聞足下篇什甚多,敢乞一覽。”○[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第十四章:“最可注意的是《西調鼓兒天》,這是‘一套’詠思婦的最好的篇什。”

十三篇

,◆《孫子兵法》共十三篇,因以“十三篇”借指該書。○《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元][張憲]《寄馬將軍》詩:“虎營燈火夜,自注十三篇。”

百篇

,◆1。《文選‧孔安國〈尚書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張銑]注:“如此之類,總有百篇,此略舉之。”後因以“百篇”作《尚書》的代稱。○[唐][劉肅]《大唐新語‧文章》:“[太宗]賦《尚書》曰:‘日昃翫《百篇》,臨燈披《五典》。’”◆2。極言詩篇之多。○[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斗酒百篇

,◆飲一斗酒,作百篇詩。形容能詩善飲,文思敏捷,氣概豪邁。語出[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房師[孫瑞人]先生,文章淹雅,而性嗜酒,醉後所作與醒時無異,館閣諸公以為斗酒百篇之亞也。”○[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張百杯張百篇》:“按[李太白]斗酒百篇,人人知之,不知又有[張伯玉]也。”○宋陳允平《迎春樂》詞:“斗酒百篇呼太白,傲人世、醉中一息。”○宋王奕《沁園春·題新州醉白樓》詞:“想斗酒百篇,眼花落井,一時豪傑,千古風流。”○朱光潛《文藝心理學》第十四章:“文藝作者自己也往往有矜才好譽的癖性,明明是嘔心血所得來的作品,他們卻告訴人說是信手拈來,不假思索的。其實他們心裡暗地知道世間並沒有‘倚馬萬言’、‘斗酒百篇’那樣容易的事。”

下筆成篇(下筆成篇)

,◆同“下2筆成章”。◆◆[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晉][左思]《悼離贈妹》詩之二:“默識若記,下筆成篇。”

百兩篇(百兩篇)

,◆[漢][張霸]偽造的《尚書》。○《漢書‧儒林傳‧孔安國》:“世所傳《百兩篇》者,出[東萊][張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為數十,又採《左氏傳》、《書敘》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數簡,文意淺陋。○[成帝]時求其古文者,[霸]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漢][王充]《論衡‧正說》:“說《尚書》者,或以為本百兩篇,後遭[秦]燔《詩》《書》,遺在者二十九篇。夫言[秦]燔《詩》《書》者是也;言本百兩篇者,妄也……[東海][張霸]案百篇之序,空造百兩之篇,獻之[成帝]。帝出秘百篇以校之,皆不相應,於是下[霸]於吏。吏白[霸]罪當至死,[成帝]高其才而不誅,亦惜其文而不滅。故百兩之篇,傳在世間者,傳見之人則謂《尚書》本有百兩篇矣。”

百篇科

,◆[唐][宋]時以百篇詩賦取士,謂之“百篇科”。○[宋][龔明之]《中吳紀聞‧孫百篇》:“[吳]士[孫發]嘗舉百篇科,[皮日休]贈以詩云:‘百篇宮體喧金屋,一日官銜下玉除。’”[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倚馬萬言試》:“[宋][太平興國]五年,試百篇科,上親出‘松風雪月天,花竹鶴雲煙,詩酒春池雨,山僧道柳泉’二十字為題,篇率四韻。”

千篇一律

,◆本指詩文公式化,後亦泛指事物形式陳舊呆板。語本[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中:“[謝康樂]雲:‘[張公]雖復千篇,猶一體耳。’”[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白樂天]﹞晚更作知足語,千篇一律。”○[魯迅]《而已集‧略談香港》:“這‘[金]制軍’是前[清]遺老,遺老的議論是千篇一律的。”○[艾蕪]《漫談三十年代的左聯》:“訂出許多條條框框,必然導致千篇一律,公式化、概念化。”

三百篇

,◆相傳《詩》三千餘篇,經[孔子]刪訂存三百一十一篇。內六篇有目無詩,實有詩三百零五篇,舉其成數稱三百篇。後即以“三百篇”為《詩經》代稱。○《史記‧太史公自序》:“《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唐][韓愈]《薦士》詩:“周《詩》三百篇,雅麗理訓誥。”○[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二:“所謂言近意遠,合三百篇之旨也。”○[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十一:“予謂三百篇正不必作經讀。只以讀古詩樂府之法讀之,真足陶冶性靈,益人風趣不少。”○[姚華]《論文後編》:“三百篇,詩之古者也,風土人情,政事所詳,猶地誌然。”

三百五篇

,◆指《詩經》。○《史記‧孔子世家》:“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絃歌之。”○《漢書‧儒林傳‧王式》:“臣以三百五篇諫,是以無諫書。”參見“三百篇-三百篇”。

篇數(篇數)

,◆特指一本書的篇章數目。○[漢][王充]《論衡‧正說》:“說《論語》者,但知以剝解之問,以纖維之難,不知存問本根篇數章目。”○[唐][柳宗元]《<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序》:“今臣竊取[魏][晉]義,用[漢]篇數,為《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紀[高祖]、[太宗]功能之神奇,因以知天下之勤勞,命將用師之艱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