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更尕求培:每個學生都是我的孩子

  • 由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表于 武術
  • 2021-12-16
簡介”更尕求培說,“每個學生都是我的孩子

藏語生日快樂怎麼寫

在海拔4500米的地方看星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宇宙星辰,觸手可及,能把人看醉。”更尕求培說,每次瞭望星空,一顆顆清澈、閃亮的星星都讓心靈得以淨化,而這種感覺與學生帶給他的觸動是一樣的。

在這片星空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民族中學教師更尕求培帶著學生度過了他們的畢業旅行。50個孩子在草原上搭起帳篷,白天拔河、跳舞、踢足球,晚上躺在草地上看星星,暢想未來。

“無論將來從事什麼工作,都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更尕求培再次叮囑學生。

在藏族人心中,白色哈達象徵白雲,黃色哈達象徵大地。今年7月的畢業典禮上,學生將50條白色、黃色的哈達獻給更尕求培,感謝恩師帶給他們如雲般輕柔的愛、如大地般可靠的支援。

“在這樣的地方才有價值,不走了!”

2004年,更尕求培大專畢業,當前學歷並不足以讓他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更不要說圓教師夢。想出人頭地就要繼續學習。更尕求培開始自學,一邊放牛放羊一邊看書,到山上挖完蟲草已經很累,回到家也要繼續學習。

更尕求培的家在牧區,家裡經濟條件並不好,是更尕求培的父親堅持,“賣牛、賣羊、賣房子也要讓孩子上學”。

“父親從未說過‘別上學’這樣的話,他如此堅持是因為年輕時吃了沒文化的虧,不想讓我們重蹈覆轍。”更尕求培說,在父親的鼓勵下,家裡孩子都讀到了大學畢業。

2008年,更尕求培從青海民族大學畢業後回鄉從教。3年後,他來到海拔4600米的治多縣扎河鄉寄宿小學任教,教藏語文兼班主任。

扎河鄉寄宿制學校的孩子大多來自高原牧區,家長文化素質不高,家庭教育基本是缺失狀態,學生間容易發生肢體衝突,更尕求培常常得半夜帶著學生到醫院上藥、看病。

遇到這種情況會不會很生氣?“也生氣,但心裡並不感到厭煩。他們這個年齡就是這個樣子,容易衝動,是天性。”更尕求培告訴記者。

寄宿制學校學生每晚9點半熄燈,更尕求培在熄燈前到每間宿舍檢查,看看學生在不在宿舍。有時學校停電了,他就拿著手電筒一間宿舍、一個床鋪檢視,回到自己的宿舍已是深夜。

由於工作出色,更尕求培2013年調至治多縣民族中學,一干就是8年。其間,更尕求培成了親,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家人都在老家稱多縣,父母也已80歲高齡,親人都希望更尕求培能回到家鄉工作。

治多縣位於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4500米,高寒天氣導致更尕求培患上了關節炎,腿變形,走起路來身子是歪的。

由於條件艱苦,不少教師只要有機會就會離開學校。2017年,更尕求培也有機會回家鄉工作,但學校並不想放走這樣一個優秀的老師,可是時任治多縣教育局局長扎西支援他、理解他,“好人應該有好報”。到教育局辦理調轉手續時,更尕求培向扎西告別。扎西說:“雖然你要離開了,但你對治多縣教育和孩子的功勞我們都不會忘記。”

當天夜裡,更尕求培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他起身走到辦公桌前,拿起已經蓋了章的調轉檔案翻了又翻,抬頭看到窗外天空閃耀的星星,與學生的一幕幕浮現在眼前,他把檔案重重地扣在桌上:“做教育就得在這樣的地方才有價值。不走了!”

讓每個孩子都有所得有所感

2020年中考,更尕求培班上89%的學生都考上了高中,遠遠高於全州平均水平。與此同時,在治多縣民族中學150多名教師中,更尕求培每年考核都是第一名,從無例外。

“學習從熱愛開始,當學生喜歡自己的老師,才會熱愛這門學科。我們不能揠苗助長,更不能強迫學生學習,而是要營造一個平等、友愛的學習環境和氛圍。”這就是更尕求培教學的秘訣。

如何營造自主、輕鬆的學習氣氛?

當學生累了困了,更尕求培講搞笑段子,學生開懷大笑之餘沒有了疲憊感。特別是夏天下午第一節課,學生常常犯困,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更尕求培就帶著學生到外面玩,一起踢足球、打籃球,想怎麼玩就怎麼玩。20分鐘後回到教室,學生不僅不犯困了,學習熱情還高漲起來。

藏語文課上,學生不能準確理解一個詞語時,更尕求培便給學生做實驗。比如講“溢”字時,他在水杯裡倒滿水,直到水從杯子裡流出來,學生頓時明白了這個詞的含義。

教學質量要提高,就向課堂要質量。更尕求培的方式是讓學生動起來、說出來。在有的老師還不知道小組學習為何物時,更尕求培已經嘗試小組合作學習,學生4人一組討論,之後師生交流並形成結論。為了不影響小組成績,上課不聽講的學生開始主動學習。

藏區學生淳樸、單純,這是優點,但在學習中卻成為學生的軟肋——缺乏想象力,作文乾癟無力。更尕求培便將教室搬到戶外,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感受和情感體驗。在“我的家鄉”主題寫作中,他把學生帶到距離學校不遠的山上實地觀察。時值初春,高原上的冰雪還未融化,學生站在茫茫冰原上,看蜿蜒的河水流過,看山下的公路和房屋。“你們看,曲折的河流像什麼,一幢幢房子像什麼”,更尕求培一點點引導,學生也慢慢打開了想象的閘門。

“自從上了更尕求培老師的課,才發現學習原來是一件這麼有意思的事。”學生朋措桑周說。

與朋措桑周有同樣想法的學生並不在少數,“基本每個學生都跟我說過類似的話。”更尕求培說。

治多縣是長江發源地,區域內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可西里。但由於人類行為對自然環境的干預,不少牧區都出現了塑膠袋、玻璃瓶等廢棄物品,特別是玻璃瓶被碾碎後,牛羊吃草時常常被割破嘴,影響進食。如果牛羊不吃草,牧民的經濟收入就要受影響。為此,更尕求培每年帶學生到牧區撿碎玻璃等垃圾,既保護了自然環境,又使牧民的利益不受損,還給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綜合實踐課。

“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得有所感”是更尕求培的教育目標,他最近在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感觸頗深:“時代快速發展,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該是心靈的領路人,讓學生在校園自由呼吸,讓學校成為‘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

“一輩子把老師當下去”

“他陪家人的時間都沒有和學生在一起的時間長。雖然孩子已經畢業了,每個學期他都會向我們詢問孩子的學習和身體健康情況。”

“他總能及時解決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對孩子的瞭解比我們還深。”

“他從未離開自己的崗位,父親病危都未能在身邊盡孝。”

……

說起更尕求培,家長心中都是尊敬。“我是牧民,說不出什麼特別好的詞,我對更尕求培老師的敬重和愛超過了一切。”青梅永吉爸爸激動地說。

索南拉藏爸爸至今還記得第一次見到更尕求培時的場景:那是在新學期第一次家長會上,看到老師腿腳不便卻忙前忙後,反覆上下樓梯,他心裡就在想,孩子遇到這樣的老師真好。

今年夏天的那次畢業旅行,家長吉葉才仁至今想起還一時語塞:“我和孩子、老師一起玩耍、做飯,最後一晚,老師、孩子、家長都在哭。”

正如家長所說,更尕求培不僅僅是留在了高原,更是付出了全部的愛。今年新學期開學,為了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更尕求培利用每天放學後和週末時間,對全班50名學生進行了家訪,最多時一天家訪10個家庭,行車四五十公里。而在早些年沒有汽車時,所有路都需要更尕求培一步一步走完。

在治多縣民族中學這8年,更尕求培班上沒有一個學生輟學——如果學生是因為害怕某個老師不願意上學,他就把那個老師找過來,讓師生面對面解開心結;如果學生是因為家庭原因不想上學,他就一次一次去家訪,直到學生心甘情願來上學。

更尕求培一般選擇家長和學生都在家時家訪,大家一起談才能發現問題、解決矛盾。“不瞭解學生家庭,教育難辦好。”更尕求培說。

有一段時間,學生扎西桑吉總說心口痛,喘不過氣。更尕求培讓家長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結果一切正常。後來他看到孩子寫的週記,原來是父母天天吵架,孩子害怕,每天躲在房間裡哭。更尕求培當天家訪,將孩子的近況和盤托出,最後家長保證一輩子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更尕求培班裡50個學生,離異家庭學生佔一半,許多家長自己的生活都是一團亂麻,根本顧不上孩子,他能做的就是照顧好孩子起居,多與家長交流,把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告訴他們。

“學生和老師之間不能有距離感,我跟學生說老師就像父親,有心事、有困難就跟我說。”更尕求培說,“每個學生都是我的孩子。”

已經畢業的學生康珠有一句話一直想告訴更尕求培:也許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學生,但您一定是我最崇拜的老師。

6月15日是更尕求培的生日,學生今年為他準備了一個藍色的生日蛋糕,生日牌上寫著“爸爸更尕求培生日快樂”。

“我自己都忘了那天的生日,也不知道孩子們怎麼跟家長聯絡上的,還把蛋糕送到了學校。”更尕求培笑著說。

工作10餘年,更尕求培的生活並不輕鬆,孩子需要養育,妻子沒有工作,還要照顧年邁的母親,全家只有他一人工作養家。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2018年時他給全校48個班級中每班最貧困的學生每人捐贈150元。

物質生活或許貧乏,更尕求培的內心卻是豐盈的,他始終記得大學畢業時班主任流著淚對他說,一定要給草原上的孩子帶好路,讓他們有機會看到外面的世界,健康快樂地長大。

“更尕求培”在漢語中是受人喜愛、越來越好的意思,“如果可以,我願意一輩子把老師當下去,讓一批又一批孩子變得越來越好。”更尕求培說。

《中國教師報》2020年12月23日第1版

作者:本報記者 劉亞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