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治痰先治氣,氣行痰自利,胸悶痰多的患者,別忘通大便,納腎氣

  • 由 中醫學博士郭煒 發表于 武術
  • 2021-12-12
簡介【辨證論治】中醫診斷為肺脹,痰濁壅肺,肺氣失利,難以下降,遂立祛痰降氣平喘之法,選用蘇子降氣湯合增液湯加減加減,共7劑,1天1劑,1天2次,飯後1小時溫服

行痰是什麼意思

治痰先治氣,氣行痰自利,胸悶痰多的患者,別忘通大便,納腎氣

【作者簡介】趙馨,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八年制學生。

【指導教師】郭煒,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博士,山東新中魯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

【病情回顧】患者,男,78歲,山東菏澤人,

因咽喉至胸部憋悶數日,前來就診。

患者自述時常感到咽喉至胸部憋悶,劇烈運動、爬樓梯後加重,短氣,喉間有少量白痰,大便1天1次,但是略幹,食慾佳,睡眠安,舌尖紅,苔黃膩,舌上有裂紋,脈沉細。

治痰先治氣,氣行痰自利,胸悶痰多的患者,別忘通大便,納腎氣

【辨證論治】

中醫診斷為肺脹,痰濁壅肺,肺氣失利,難以下降,遂立祛痰降氣平喘之法,選用蘇子降氣湯合增液湯加減加減,共7劑,1天1劑,1天2次,飯後1小時溫服。

【療效反饋】二診:患者服藥後反饋胸悶緩解,大便正常,效不更方,以求良效。

【按語】

“見痰休治痰”、“治痰先治氣,氣行痰自利”紫蘇子

降氣祛痰,止咳平喘;

姜半夏、前胡、祛痰止咳

肉桂

溫腎祛寒,納氣平喘;

當歸

養血潤燥;本案例患者,痰涎壅肺,肺失宣降,則胸悶、痰稀白。

“胃乃生痰之源,肺乃儲痰之器”

故酌加

茯苓

,化胃中痰飲為水液,引之輸於脾而達於肺,復下循三焦水道以歸膀胱,淡滲利痰。另外酌加

桑白皮

甘寒,入肺中氣分,不燥不剛,瀉肺中邪熱,以瀉肺平喘;

地骨皮

甘淡而寒,入走血分,清肺中伏火,清熱涼血;二藥伍用,清肺熱、瀉肺火、瀉肺氣、祛痰嗽。

大腸與肺相表裡,傳化糟粕助肅降,

患者大便略幹,選用

增液湯

,滋陰增液,潤燥滑腸,乃取

“增水行舟”

之意,

因肺與大腸相表裡,因此腑氣通,肺氣得降。

治痰先治氣,氣行痰自利,胸悶痰多的患者,別忘通大便,納腎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