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古人為何對棗子情有獨鍾?

  • 由 九派觀天下 發表于 武術
  • 2021-11-25
簡介古人如何吃棗,《詩經》裡雖沒有具體描述,但在東周《戰國策·燕一·蘇秦將為從北說燕文侯》中,有“北有棗慄之利

棗的意思是什麼

□盧恩俊

看到《詩經》裡“八月剝棗”的那句老話,想起一句俗話:“七月十五摘棗吃,八月十五打棗吃。”七月半的時候,枝頭上那一串串棗子開始竄紅色,摘下來品嚐就有脆甜感了。而到了八月半,一串串紅彤彤的棗子就熟透了,該用長長的竹竿打棗了。

古人常用棗來釀酒。《詩經·豳風·七月》說:“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豳”同邠,是周代祖先立國的地方。在今陝西彬縣、旬邑縣一帶。《彬縣誌》對周朝時的“棗林川”“棗林坪”有記述。這首民歌說的就是豳地的先民到了八月,就開始撲打棗子了,十月收割稻子,並用收穫的棗和稻釀酒,冬釀春飲,所以稱為春酒,並以此來祈求長壽。詩經裡的棗,是不光用來釀酒的,也有用來吃的。《詩經·魏風·園有桃》記載:“園有棘,其實可食。”棘,本義指叢生的小酸棗樹。據記載,甜棗也是由野生酸棗逐漸移植栽培演進而來。

古人如何吃棗,《詩經》裡雖沒有具體描述,但在東周《戰國策·燕一·蘇秦將為從北說燕文侯》中,有“北有棗慄之利……足食於民”之說,指出棗在中國北方的重要作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第三十二》篇中還說:“子產退而為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桃棗蔭於街者,莫有援也……”《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第三十五》篇中並記載了“秦大飢……棗慄足以活民,清發之”的救濟情節。災荒歲月,棗是“生命果”。古書《齊民要術》上也有類似記載:“旱澇之地,不任耕稼者,歷落種棗則任矣。”所以,古時民間一直視棗為“木本糧食”。雖然沒說怎麼吃,但依此可知,棗子在當時是能當作糧食食用的。就像西漢王莽時期古銅鏡上銘文說的那樣:“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遨四海。”還有陸游《夜坐》裡的“文書用遮眼,棗慄可無飢。”等,都說明棗是可用作食糧來充飢的。

自古以來,甜棗無論生吃還是熟吃,皆為佳品。宋代李清照《曉夢》裡的“共看藕如船,同食棗如瓜。”那是吃的鮮脆甜棗。宋代郭祥正《詠棗》裡的“黑腰虛羨爾,紅皺豈為然。何當廣栽植,欲以慰饑年。”那是吃的幹棗,備幹棗“以慰饑年”。唐貫休《士馬後見赤松舒道士》裡的“堰茗蒸紅棗,看花似好時。”那是吃的熟棗,且用嫩芽茶蒸熟吃,此乃古人獨特的吃法。(《羊城晚報》)

【來源:運城晚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