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門檻高、圈子亂、排外強,漢服雖美復興卻道遠

  • 由 文商旅規劃研究院 發表于 武術
  • 2021-10-29
簡介客觀地說,漢服圈最初形成的時候,其實起到了推動漢服發展的作用,一群人聚集到一起,透過研究服飾結構,傳播了傳統文化,產生了經濟效應,從而吸引更多人去關注和了解漢服

大街上穿漢服奇怪嗎

前言:

過去在中國,若是穿著漢服走在街上,多半會被人視為“奇裝異服”,如今在一、二線城市的街頭看見身著漢服者已不是新鮮事。雖然,漢服已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但依然還有不少人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當下漢服復古潮流,當你看完這篇文,你會了解為什麼漢服現在還難被大部分人接受,或許你也會喜歡上漢服。

在具體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一起了解下漢服。

漢服的前世今生

漢服,

全稱是

“漢民族傳統服飾”

,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夏商時期(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逐漸演化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的服飾體系。

交領右衽、褒衣廣袖、繫帶隱扣是漢服比較典型的特徵。此外,除了交領和廣袖,也有

圓領、對襟直領、方領,窄袖、半袖

等。

在漫長的歷史中,漢服幾經演變,每個時代的服裝都各具特色。漢服分為

內衣、中衣和外衣

,其款式雖然繁多複雜,但根據整體結構,可以分為

“上衣下裳”和“上下連屬”

兩種。

門檻高、圈子亂、排外強,漢服雖美復興卻道遠

披風

例如:

“上衣”

有衫(單層,貼身穿著,相當於現代服飾中的T恤、打底衫等)、襦(指有腰襴、長度在膝蓋以上的短上衣,一般穿在衫外)、襖(有襯裡的上衣)等;

“下裳”

有褌(貼身穿的合襠褲,相當於現代的打底褲)、袴(穿在褌外的開襠褲,主要用於保暖)、裙(男女皆可穿)等。

“上下連屬”

有深衣(上衣和下裳分開裁剪,然後上下縫合,形成整體)、袍(用一塊布裁出上衣和下衣,中間無接縫)等。

門檻高、圈子亂、排外強,漢服雖美復興卻道遠

比甲

到了現代,一些漢服生產商根據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對部分漢服的款式進行了調整,形成

“改良漢服”

,以便在生活中穿著。現在,人氣最高的漢服形制當屬

“宋制”和“明制”

了。

門檻高、圈子亂、排外強,漢服雖美復興卻道遠

馬面裙

“宋制”

中典型的款式,有

褙子

(兩邊開叉、長度過膝的長袖外衣)、

百迭裙

等。由於宋制漢服相對簡約,到了炎炎夏日,最受歡迎的就是這種漢服了。例如,女子可以內穿一件抹胸,外搭褙子,下配裙子,涼爽且輕便。

門檻高、圈子亂、排外強,漢服雖美復興卻道遠

褙子

秋冬季節更受歡迎的則是

“明制”

漢服。其典型代表有

襖、馬面裙、道袍

等。女子可以在襖外面穿一件比甲或是披風,男子可以在道袍外穿一件氅衣,更加保暖。

為何作為傳統服飾,漢服卻一直火不起來?

國內

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日本、韓國、甚至東南亞的泰國、緬甸等,雖然整個世界都已經便裝化了,但是他們其他國家

在特定的節日,或者婚禮上都會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裝。

像日本在成人式、夏日祭、初旨會穿上和服,韓國人在新年、婚禮、春節元宵,泰國人在一些宗教節日也會穿上自己的特定的服裝。

一個民族的傳統服飾,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等各個方面的代表,日本的大和民族,有和服;朝鮮韓國有韓服;就連我國內區區一個幾千人的小民族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傳統服飾!

可是,我們號稱為全國最大的民族--漢族,

我們不是沒有自己的服飾,而是我們主動放棄了自己的服飾!

門檻高、圈子亂、排外強,漢服雖美復興卻道遠

目前,漢服的推行並不是太順利。

儘管近年來,漢服開始慢慢出現在我們周圍,但

“漢服圈”

仍然還是以一個

小眾的圈子

出現。除了有主辦方專門組織的漢服文化節,在其他場合,我們很難看到漢服的身影。

試想一下,如果有人在大街上或校園裡穿戴漢服,是不是會引起一些路人驚詫的目光?俗話說少見多怪,相比之下,同樣是根據民族服飾演變而來的旗袍為什麼能走在時尚的前端,並且能夠做到所謂的中西結合?

那麼,作為我國傳統服飾文化的重要部分,兼具歷史價值、美學價值、民族價值、經濟價值的漢服,為何遲遲流行不起來呢?

01

亞文化小圈子特有的排他性

漢服最初的興起,靠的是一些古代服裝的愛好者,他們因為共同的愛好走到一起,形成了一個所謂的

“漢服圈”。

“圈”很多時候是一個不太好的字,外面一個框,裡面一個卷,

外面的人進不去,裡面的人在“內卷”。

門檻高、圈子亂、排外強,漢服雖美復興卻道遠

一種文化想要傳播和流行,

靠的不是圈地自封,而是拋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走出去,不斷地改良自己,

這樣才能更好地被大眾接受。

客觀地說,漢服圈最初形成的時候,其實起到了推動漢服發展的作用,一群人聚集到一起,透過研究服飾結構,傳播了傳統文化,產生了經濟效應,從而吸引更多人去關注和了解漢服。

但這個圈子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後,形成了和類似

cosplay、Lolita、jk

一樣的亞文化圈。到了這個階段,漢服圈對漢服的推廣其實起的就是反作用了。和眾多亞文化圈一樣,

漢服圈有著極高的准入門檻。

換句話說,假如一個新人想要進入這個圈子,

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和了解,

否則一旦出現服飾穿戴和理解上的錯誤,就會

遭到圈子老人們的嘲諷和排擠,

這就是小圈子特有的

排他性。

更關鍵的是,圈子內部自己也沒有達成統一的聲音,什麼山正之爭,什麼左衽右衽,什麼不接受改良等等,諸如此類的爭議不勝列舉,這些都加大了一個新人入圈的難度。

這些制定各種標準的人,還常常舉著民族大義的旗子,嘴裡喊著誓要守護傳統的民族文化,

這就造成了漢服圈始終是一個小圈子,漢服文化始終無法走出去。

02

漢服不流行是因為核心

現在我們習慣於討論衣服是否時尚潮流,是否好看,

卻忽略了衣服最重要的特徵:是否方便穿著,契合日常需要。

趙武靈王之所以搞了胡服騎射,就是因為傳統的寬袍大袖影響了騎兵的機動性,這就是對衣服核心的極致追求。

門檻高、圈子亂、排外強,漢服雖美復興卻道遠

現在的我們當然不必像古代騎兵一樣,將方便合身作為衣服的唯一追求,為了美觀,我們甚至願意犧牲部分舒適性。但漢服想要徹底流行開,乃至於成為一種大街上常見的服飾,

最迫切的改良就是方便合身。

從漢服貼吧可以發現,漢服推廣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

不適合日常穿著,只能作為特殊服裝,在特殊的日子或場合穿。

門檻高、圈子亂、排外強,漢服雖美復興卻道遠

西塘漢服文化周

很多提問都是

圍繞某一款漢服怎樣才能不容易掉下來,或是不慎弄髒如何清理。

花了幾百上千甚至上萬元買的一套漢服,只能用來擺拍幾張照片,一旦用到日常穿著,就要小心翼翼,諸多顧忌,這樣

較低的價效比,使得很多家境一般的傳統服飾喜愛者望而卻步。

大多數事物想要大規模流行,一定不能侷限在一個小圈子裡,而是要擁抱世俗大眾。漢服如何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和接受?方法很簡單,

迴歸衣服本身的核心。

當評價服裝的標準不再是基礎的實用美觀,而是

綁上民族、傳統、文化這些道德枷鎖,

就會導致許多問題,難以流行就是其一。

門檻高、圈子亂、排外強,漢服雖美復興卻道遠

有些人只希望漢服在一個小圈子裡扮演它自古以來的角色,供少數人理解和欣賞;有些人則希望透過改良,推出既適合日常生活又帶有傳統美的新式漢服;還有些人希望進一步推廣漢服,將其國際化,推上和旗袍一樣高的位置。

有人可能只是單純出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他們為了自己的愛好,去學習服飾歷史,去學習服裝設計;有人則是借推廣傳統文化之名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試圖將資本帶入原本就不大的漢服圈子。

凡事皆有取捨,你不願意它流行,就繼續搞圈子那一套,

圈子只要夠小,資本都懶得涉足。

如果你願意它流行,那就請放下優越感,用平常心去看待它現代化改良的過程。

近年來中國的漢服愛好者人數快速擴增,漢服愛好者人數僅約200萬人是一個相對小眾的群體,但這一群體支撐的消費規模突破10億元,說明這一群體的消費力強並且消費熱情高、粘性大。

未來,當漢服加上專業公司結合場景的推廣運營,會引領新一波的線下消費熱潮,激發出蓬勃的商業機會,也更有利於漢服產業的發展。

結束語:

希望有一天,我們真的能看到漢服復興的那一天。有了足夠大的市場,也就有了更平價、更好看、更適合日常穿戴的漢服,漢服文化也能真正得到傳播和流行了。

門檻高、圈子亂、排外強,漢服雖美復興卻道遠

圖片素材部分來源:漢服網 / 人民中國 /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 / 史論 / 知乎@藍橙對話方塊 / 網路,本文僅做分享,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侵聯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