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術士研究劉備父子的名字後驚呼:原來是這個意思,不亡國才怪呢!

  • 由 超信快訊 發表于 武術
  • 2021-09-22
簡介蜀郡人張裕也通曉占候之術,而且才幹超過周群,劉備進軍漢中時他勸諫劉備說:“千萬不能爭漢中,出軍一定不利

劉備字是什麼

大家好,我們的思淼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通讀《三國志》之後,你會驚奇地發現一個怪現象,那就是在《蜀書》部分的傳記中,利用很大的篇幅記載了一個非常獨特的群體——術士,而且你會看到在《魏書》和《吳書》部分幾乎未涉及。他們充斥朝堂,有些甚至地位顯赫,一直在研究、解讀當時的歷史走向,預測著漢及蜀漢的命運。這是一種神秘而又不可忽視的力量,有如一個巨大的幕後推手,往往會鬧得人心惶惶,讓人不得不想,蜀漢的滅亡到底是兵禍還是術士?我們還從一條讖語開始說起吧。

陳壽在記載這些事情的時候,給讀者傳遞了一個資訊,那就是自後漢以後預測星象學最興盛的地方當在蜀中,而蜀中的術士也是最多,出名者也比比皆是,在三國時期,他們最津津樂道的事情也莫過於漢亡之後天下由誰來繼承。還有就是他們都是蜀漢的臣民,免不了還要談一談蜀漢的國運了。如此,便引出了一條讖語。

術士研究劉備父子的名字後驚呼:原來是這個意思,不亡國才怪呢!

讖語這種東西自古就有,大多是用一些含混不清、模稜兩可的話來影射事物,讓琢磨不透,當某個事件發生而巧合時,人們就會相信它的神秘之處,其實卻是無稽之談。但是,這種東西到底出自何人之口,從來都沒有人知道。有一部奇書叫《春秋讖》,應該通篇記錄的都是這種東西,大概成書於先秦時期吧,其中記錄了一條關於漢亡魏興的讖語:“代漢者,當塗高”。於是,蜀國的這些術士們便以此開始了討論。這名話是什麼意思呢?還得先說一個人了。

周群,字仲直,巴西郡閬中人。他的父親周舒,字叔布,年少時從廣漢人楊厚學習術數,名望僅次於董扶、任安。多次受到徵召,但他始終不應。當時有人問周舒:“《春秋讖》有言‘代漢者,當塗高’,這是什麼意思?”周舒說:“‘當塗高’,即魏國。”是說代漢的必定是魏,一時間鄉中學者私下都開始傳播他的言論,當然,按時間那裡劉備應該還沒有建立蜀漢。這應當是最早開始的解讀,儘管街頭巷尾都在議論,但將此事推向高潮的卻是譙周。

當時在蜀中還有一個高手叫杜瓊。杜瓊,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他年少時從任安學習,精究任氏術技。劉璋時期被徵召為州從事。劉備平定益州,兼任益州牧,任命杜瓊為州議曹從事。後主劉禪繼位,杜瓊被任為諫議大夫,升為左中郎將、大鴻臚、太常。杜瓊活到八十多歲,延熙十三年(250)去世。

術士研究劉備父子的名字後驚呼:原來是這個意思,不亡國才怪呢!

杜瓊為人性格靜默少語,常閉門自守,不問世事。蔣琬、費禕等都很器重他。杜瓊雖說學問精深,但是他從不對天象的吉凶發表什麼評說。譙周常向杜瓊求教術數的道理,杜瓊回答說:“想要明白這種方術很難,須得自己親身觀察,僅看事物的外表,不能令人相信。早晚日夜的勞苦,然後才能知其底細,但又擔心洩露天機,所以不如不知。故此我不再觀察天象了。”

譙周藉機問他:“過去周徵君(周舒)認為‘當塗高’是指魏,他說的理由何在?”杜瓊回答說:“魏,宮殿大門的意思,臨道高高而立,這是聖人取其象徵之意而言。”他又反問譙周說:“難道有什麼怪異之處嗎?”譙周說:“不知道。”杜瓊又說:“古代的官職都不命名為‘曹’;自漢代起始,官職名稱都叫‘曹’,吏的名稱為‘屬曹’,卒的名稱為‘侍曹’,這豈非天意啊。”顯然,杜瓊在此還是說曹魏代漢符合天命,天命不可違啊!

這番話讓譙周茅塞頓開,從此便自己開始瞎琢磨、妄自猜測,不過也確實下了一番功夫。譙周首先研究《春秋傳》,發現裡面記載有晉穆侯給太子取名的事情。晉穆侯給太子取名叫“仇”,仇的弟弟叫‘成師’。大臣師服說:“國君給兒子起名也真奇怪,好的配偶叫‘妃’,不好的配偶叫‘仇’,如今晉侯叫太子名‘仇’,仇的弟弟叫‘成師’,這昭示著要發生國亂,做哥哥的不是要被廢了嗎?後來果然如師服所言。

術士研究劉備父子的名字後驚呼:原來是這個意思,不亡國才怪呢!

後來又研究漢史,又發現漢靈帝的兩個兒子叫‘史侯’、‘董侯’,二子先後即位後,都被降免為諸侯,與師服所言極為類似。譙終於發現了“新大陸”,恍然大悟:原來名字還有這般預兆!於是轉頭又開始研究劉備父子的名字了。最終研究的成果是,劉備的名字“備“字訓釋為”具“,後主名”禪“,其字訓釋為”授“,這不就是說劉氏江山已經準備好了,應當授予他人嗎?這要比晉穆侯、漢靈帝給兒子取的名字還要不吉利。

後來宦官黃皓弄權宮中,景耀五年(262),宮中大樹無故自己折斷,譙周由此深為憂慮,苦於無人可與交談,於是在柱子上寫道:“眾而大,期之會;具而授,若何復?”其意是說曹的意思是“眾”,魏的意思是“大”,眾而且大,天下之人就當聚會一處,具備而轉授,怎麼還會有立國為皇呢?蜀國滅亡後,都以為譙周的話得到應驗,可譙周卻”謙虛“地說,他的這個結論是杜瓊啟發了他。

譙周這傢伙也確實夠荒唐的,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小人行徑,是個投機鑽營的傢伙。我們知道,蜀亡國雖患於外敵,卻是譙周從背後推了一把。那時雖然鄧艾兵臨城下,但成都還可堅持,由於蜀軍主力還在,絕大部分土地都未失,假以時日還真不好論成敗。也許就是為了他的這個破“成果”,先是對阿斗進行恐嚇,然後又對後主以大勢相勸,劉禪這軟骨頭也就投降了。此人後在魏也為官,假使讓他再測一下魏的國運,不知曹操、曹丕作何解釋?

術士研究劉備父子的名字後驚呼:原來是這個意思,不亡國才怪呢!

事實上,讖語這種東西對於帝王來說,立國之初需要他來造勢,立國之後又忌諱害怕,怕有人藉機造反。但讓人想不通的是,劉備作為一代雄主,為何從來都沒有一個態度。也許是半信半疑吧。早在爭奪漢中時劉備就問過周群,周群回答說:“能得其地,但不得其民;如果分兵出征,一定不利,務必警惕慎重!”結果劉備確實得到了漢中之地,但沒有得到那裡的百姓,派出的將軍吳蘭、雷銅等人進軍武都,都死在那裡未能生還,一切都如周群所料。於是周群更加被劉備信任,被舉薦為茂才。周群是著名的術士,這個劉備是知道的,他的本意或許是要占卜吉凶,但周群之言卻是一番政治見解,故不為怪,但另一人卻沒有那麼幸運。

蜀郡人張裕也通曉占候之術,而且才幹超過周群,劉備進軍漢中時他勸諫劉備說:“千萬不能爭漢中,出軍一定不利。”但劉備並沒有在意他的話,當然從結果看他的話並沒有應驗。後來張裕又私下對人說:“庚子之年,天下當改朝換代,劉氏王朝國祚到了盡頭。主公取得益州,九年之後,在壬寅、癸卯之間一定會失去它。”有人將此話密報劉備,劉備便殺了他。但劉備殺張裕也並不是因為他的話沒有應驗的緣故,主要是惱怒他常出言不遜,曾多次諷刺劉備。

術士研究劉備父子的名字後驚呼:原來是這個意思,不亡國才怪呢!

看來劉備並不在意這些,或是根本就不相信吧。我們認為,他之所以重用這些人,主要是因為其學問,而非相信術數,當然,更重要的是為安撫蜀中人心。但是,我們不得不說,蜀漢的朝堂由於此類人的存在而充滿了詭異。尤其是在劉備死後,這種強大的迷信輿論成為了政權顛覆的無形力量,它總在營造一種非常危險的氣氛:蜀漢不會長久。如此人心不穩、軍心不穩,國又如何能夠守得住?

與其說蜀亡於兵禍,倒不如說是亡於術士。

參考:《三國志。蜀書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