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3000一分不打折 汽車產業會因為“碳中和”改頭換面嗎?

  • 由 汽車之家 發表于 武術
  • 2021-09-04
簡介新的碳排放政策如果能及時落地,那麼它也將成為繼補貼和雙積分後,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鏈的第三鏈條,是更為市場化的管理政策

折扣怎麼算出來

從去年9月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至今年全國兩會“雙碳”目標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再到碳交易系統即將正式啟動,碳減排在企業層面的指標壓力正在快速落地。而在油耗和碳排放快速成為行業內關注的熱點的同時,汽車業成為這場“雙碳”之戰的主戰場之一。

3000一分不打折 汽車產業會因為“碳中和”改頭換面嗎?

“碳中和”不可逆

據統計,中國的碳排放41。6%由發電和供熱行業貢獻,23。2%來自制造業和建築業用能,7。5%來自交通運輸領域,以上3個領域碳排放佔比超過全國總量的72%。而同時沾邊三個領域的汽車行業,被認為是“碳中和”節能減排的大戶。2012年至今,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年均增速保持在5%以上,已成為溫室氣體排放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

從今年4月開始採訪多家國內車企,但除了比亞迪表示正式展開碳中和規劃研究外,鮮有車企在碳中和方面提出明確的目標和規劃,大部分車企只是追隨趨勢,從理論層面將減排作為大方向。

車企這種趨炎附勢的態度在2021年可能要發生重大轉變。

3000一分不打折 汽車產業會因為“碳中和”改頭換面嗎?

6月16日,一則“全國統一碳排放交易系統將啟動”的訊息登上微博熱搜榜。訊息內容顯示,全國統一碳排放交易系統正式上線,將在6月底啟動交易。這將是首個全國性的交易系統,在此之前碳交易都在地方性碳排放交易中心進行。

據瞭解,這個全國性市場買賣的是碳排放權,如果有企業節能減排做得好,排放配額用不完,可以以一定價格賣掉,而配額不夠用的企業則可以購買。減排做得好,乾乾淨淨就能賺到真金白銀。

儘管汽車業目前尚未直接納入碳交易,但作為產業鏈較長且範圍不斷拓展的製造產業,碳交易的建設和落地卻與汽車行業緊密相關。

3000一分不打折 汽車產業會因為“碳中和”改頭換面嗎?

眾所周知,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逐步退坡之後,相關管理部門及時推出了“雙積分”政策,用以繼續扶持和幫助新能源汽車的下一階段發展。截至當下,雙積分政策已經實現了幾年,目前來看雖然有非常積極的效果,但效果和穩定度還不太夠。

在“碳中和”已經成為不可逆的大趨勢的情況之下,業內諸多專家建議適時把雙積分轉化為碳交易機制。新的碳排放政策如果能及時落地,那麼它也將成為繼補貼和雙積分後,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鏈的第三鏈條,是更為市場化的管理政策。

碳排放權成為商品

對於汽車行業來說,按照現行的雙積分計算方法,一輛續航里程500公里的電動車,能獲得3。2個積分。4月初,大眾宣佈向特斯拉中國公司買碳排放積分,具體單價3000元/分。這意味著一臺車能產生1萬元左右的額外收入。3000元/分的天價,已經讓“碳排放權”的含金量前所未有的高,也使其成為決定諸多車企生死存亡的關鍵。

3000一分不打折 汽車產業會因為“碳中和”改頭換面嗎?

透過2021年雙積分報告得知,2020年國內137家乘用車企業累計產生油耗正積分432萬分,負積分1178萬分;新能源正積分435萬分,負積分108萬分;積分交易平均單價為1204元/分,交易規模為215萬分,交易額為25。9億元。

這215萬積分的供不應求,導致的積分價格上漲,就變成了傳統車企的痛苦和新能源車企的快樂。

而積分的一路看漲,對新能源車企來說,可是能彌補虧損甚至扭虧為盈的好事。在公佈積分情況的138家車企中,雙積分超過10萬分的車企有11家,包括特斯拉、比亞迪等新能源車企;負積分企業共有71家,佔比達六成,成為雙積分的買分大戶。吉利集團排名第一,共有-134萬的積分缺口,其次是長安集團積分缺口為-133萬,一汽·大眾以-132萬的積分缺口位居第三。

3000一分不打折 汽車產業會因為“碳中和”改頭換面嗎?

新能源企業中,2020年特斯拉通過出售碳排放積分獲得了15。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去年全年特斯拉營收315。36億美元,淨利潤僅為7。21億美元,這意味著如果去除賣分的收入,上一年度特斯拉反倒會虧損8。59億美元。

同樣的例子放在比亞迪身上依舊十分凸顯,如果按照每分3000元的價格來計算,那麼其在2020年產生的積分(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95。2萬+新能源積分75。4萬),大概能獲得22億元收入,而比亞迪2021年一季報淨利潤才2。37億元。

現在越來越多的造車大軍加入造車新勢力,比如今年以來,許多領域的跨界玩家開始擠進汽車圈,百度、小米、華為、大疆、360、創維、貨拉拉、美的……或許與之有很大關係。

汽車生態從此改變

對於傳統車企而言,碳排放積分並非不可逾越的大山。只要肯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在傳統燃油發動機上面充分融合電氣化技術,傳統車企是能夠在日趨嚴格的排放法規中站穩腳跟的。在這方面,豐田的例子就不用多說,長安、長城近些年屢屢在發動機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混動系統的發展成為了當下的最佳過渡方案。

3000一分不打折 汽車產業會因為“碳中和”改頭換面嗎?

去年10月,在我國公佈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明確指出,混合動力將在未來15年內作為最重要的節能技術在汽車領域推廣。按照規劃,到2035年混動乘用車將佔傳統汽車銷量的100%,於整體汽車銷量中將佔比達50%。於是長城檸檬DHT、奇瑞鯤鵬DHT、長安藍鯨iDD、比亞迪DM-p/DM-i等混動平臺也在這種風口下逐漸嶄露頭角。

其中,比亞迪在PHEV產品線中的佈局是最迅速、最豐富的。就在今年年初,比亞迪剛剛釋出DM-i超級混動平臺不到2個月的時間,搭載該技術架構的秦Plus DM-i、宋Plus DM-i以及唐DM-i就正式與消費者見面。

傳統車企不會輕易把燃油機這些傳統的東西都扔掉,肯定要做融合,發揮他們在傳統制造或者內燃機領域的優勢,同時積極向電動化擁抱和發展,而且要多路徑嘗試。結合傳統優勢,走出一條低成本的新能源路徑。

3000一分不打折 汽車產業會因為“碳中和”改頭換面嗎?

科技的偉大不僅在於技術的領先,同樣也在於技術的普及。消費者不會為了碳排放買單,而是在節能環保的基礎上為一輛好開方便實用的新車買單。新能源作為解決汽車行業碳中和的排頭兵,當下依舊擁有電池及充電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成本的難以把控、銷量規模與傳統汽車相比相去甚遠等等實際痛點。

因此,汽車行業的“碳中和”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應該把整個迴圈經濟囊括其中。汽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所有中國品牌和產業鏈夥伴要一起團結起來,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及時響應國家的政策要求。

這意味著未來車企的供應鏈或將發生很大的改變,那些在碳排放上不符合要求的供應商,可能將面臨從車企的供應名單中被剔除的風險,車企則必須尋找新的供應商進行替代。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