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伍子胥——千古留名的倒行逆施者

  • 由 布南溫2021 發表于 武術
  • 2021-08-27
簡介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帶領吳國軍隊向楚國進攻,在孫武和伍子胥指揮下攻破郢都,楚昭王(楚平王和孟贏所生)逃出郢都

行什麼如飛

我們知道“倒行逆施”這句話是貶義詞,現在一般是指違背時代潮流或人民意願的行為。

但是這句成語的發明者卻是一個很複雜也很有名的歷史人物,他的行為還真不好簡單地說“是”或“非”。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伍子胥,講春秋故事如果不知道這個人,那最好一邊待著去。

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中,史書上記載的上萬人名,他的知名度肯定在前列。

伍子胥——千古留名的倒行逆施者

首先看他的簡歷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字子胥,楚國人,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

公元前523年,楚平王殺其父兄,伍子胥出逃,走之前妻子自殺,真正家破人亡,時年已36歲。

他先去鄭國投奔楚國廢公子羋建。伍家的倒黴和這個公子建有密切關係,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公子建的老師(太傅),這是很重要的職位,等太子即位,老師會受重用。但是公子建命不好,另一個老師費無極為了討好現任老闆,把公子建的未婚妻秦國美女孟嬴獻給楚平王,這是春秋醜聞之一,“楚平王父納子媳”。

楚平王為填補對孟嬴的愧疚,就把她剛生不久的兒子“珍”立為太子,這又是違背當時宮廷原則的“廢長立幼”行為。為免除後患,太子建被外派。這樣一來太子建和父親楚平王之間既有“奪妻之恨”,又有被廢之仇,已經是你死我活的矛盾,所以太子建和親信就只有死路一條,太子建逃跑,伍家幾乎被滅門。

一心想要報仇的伍子胥自然先投奔公子建,結果沒有遠見的這位楚國前太子妄圖與齊國裡應外合搶奪鄭國權位,事敗被鄭國所殺。伍子胥帶著公子建的兒子公子勝繼續逃命,途中碰到好朋友申包胥,兩個人約定“你滅楚,我就要復楚”,友好分手;在東皋公和皇甫訥幫助下逃出天險昭關,過江前往吳國,一路窮困潦倒,途中得到老漁夫和村姑相助。

隨後到達吳國,結交殺手專諸,到大街上吹簫乞討,被吳國公子光的謀士看中,先招到宮中,後又被公子光想辦法帶回府中,時為公元前520年,也就是伍子胥流浪三年後,以39歲年齡開始進入吳國的統治階層。

幾年後伍子胥幫助公子光成功奪得王位,結拜兄弟專諸捨命刺殺吳王僚。公子光就是吳王闔閭,伍子胥正式當上吳國朝廷大官。時為公元前515年,他44歲。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帶領吳國軍隊向楚國進攻,在孫武和伍子胥指揮下攻破郢都,楚昭王(楚平王和孟贏所生)逃出郢都。創造了春秋時期攻佔大國都城的先例。

伍子胥令人挖出楚平王遺體,邊罵邊打了三百鞭,報仇活動達到高潮。這個時候,躲在山中的申包胥派人來給他傳話:你好歹也是楚平王的下屬,這樣做太過分了。

伍子胥回覆:“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後申包胥跑到秦國求救,吳國也發生內亂,吳王闔閭退兵,楚國得以恢復。

伍子胥從36歲出逃,53歲殺回來掘墓鞭屍,又在孫武和他堅持下,楚國把九死一生隨他逃到吳國的公子勝(公子建之子)接回來安置,在落難時幫助過他的人們也給予回報。

至此他的報仇任務完成,是個結局圓滿的故事。

從那時候起,他的命運已經和楚國無關,是以吳國大臣(相國)的身份在歷史舞臺上活躍,作為一個軍事家,他輔佐吳王闔閭和夫差一度稱霸諸侯,是春秋霸主之一,但最後他卻被同僚伯嚭讒害,吳王夫差逼他自殺,複製了父親伍奢的結局。時為公元前484年,亡年75歲。

伍子胥——千古留名的倒行逆施者

圍繞伍子胥的那些春秋故事

伍子胥的生平,可謂跌宕起伏,壯懷激烈,讀來令人蕩氣迴腸。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春秋時期的很多“規矩”和思維,是今人無法想象的。

故事以《東周列國志》為主,內容真假在此不辯析,只敘述這些故事包含的春秋時做人道理。

君臣之義

伍奢被抓,死對頭費無極提醒楚平王:他的兩個兒子都很有才幹,不殺的話會成後患。於是楚王命令伍奢把兩個兒子招來,自知必死的伍奢並沒有違抗君命,以死護兒;而是乖乖寫信讓兩個兒子前來,這是做臣子的規矩;而他的大兒子伍尚明知此去凶多吉少,但是也從容前往,與父親一起赴死。這就是俗語“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不孝。”

伍子胥則做了另外的選擇,或許因為當時他官職不大,在“君臣”和“父子”之間,感情毫不猶豫地偏向“父子”關係,為報父仇亡命他鄉,展開了慘烈的復仇行動。

而到了晚年,他身為吳國的相國,可以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高權重。但在被饞害,君王不再待見他時,他既不反抗,也沒有出逃,而是自殺而死,到底還是做了忠臣。他和吳王夫差的衝突是對越國關係態度不同,他深知那個敢吃屎的越王勾踐遲早要來報仇,規勸夫差不要麻痺。但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夫差卻聽信伯嚭饞言,越來越討厭他,最後逼他自殺,他臨死悲憤地吩咐家人: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我要看著越人來把吳國滅了。

吳王聽到後更氣,“取子胥屍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吳人憐之,為立祠於江上,因命曰胥山。”也就是用馬革裹住屍體丟進江中,這是非常嚴重的辱屍行為。似乎又是對他掘墓鞭屍的報應。但老百姓眼睛是雪亮的,還是給予他應有的尊敬,據說端午節由來的另一個傳說就是和伍子胥有關。

伍子胥有一子,託付給齊國的鮑牧,沒有被滅門。

他死後九年,吳國為越國所滅。

朋友之情

伍子胥有個好朋友申包胥,兩人的關係說好聽得叫“義薄雲天”,用今天通俗的說法就是“奇葩”。

伍子胥從小就是個厲害角色,這大概是公認的。費無極要殺伍奢之前,首先想到他還有兩個能幹的兒子;而伍奢知道小兒子沒有應招前來送死,嘆息道:楚國君臣將要苦於戰爭了!

他逃跑途中遇到申包胥,兩人在匆忙中對話如下:

申包胥:楚王再壞,他也是老闆,你家領工資,上下級關係已經定,你怎麼能對老闆有仇恨?

伍子胥:當年桀和紂殺手下人,就是個混蛋。楚王討兒媳,隨便開除接班人,輕信任用壞人而殘害好人,也是個壞蛋。我要帶兵殺入郢都,為楚國洗掉汙穢,何況還有骨肉之仇要報?如果我不能滅掉楚國,也沒臉活在世上!

申包胥:我如果支援你對楚國報仇,那是不忠;如果反對你報仇,那又害得你不孝。你走好自己的路吧!作為朋友,我不會把你行蹤告訴別人。但是你能滅掉楚,我就能恢復楚;你能威脅楚,我就能保護楚!

後來事情的發展果然如他們設想的那樣,伍子胥帶著吳兵殺進楚國都城,用野蠻手段進行報復,吳王闔閭霸佔沒來及逃走的楚昭王妻妾,“是時君臣宣淫,男女無別,郢都城中,幾於獸群而禽聚矣。”

而申包胥也踐行他“恢復楚國”的諾言,跑到秦國求救。秦國不答應,申包胥站在秦王殿上,晝夜痛哭,七天七夜哀聲不絕。秦哀公可憐他,感嘆:楚王雖殘暴,但有這樣的臣子,怎能不儲存楚國呢?於是派兵援助楚國攻打吳國。

事後楚昭王論攻行賞,認為申包胥功勞大,要給他當大官,申包胥頭腦很清醒,先是解釋:我向秦國求援,是為老闆服務,老闆安全回國,我的任務就算完成,沒必要再受獎。楚昭王一定要獎賞他當重要領導,申包胥乾脆帶著妻子兒女逃跑。妻子很暈,問他:你吃那麼多苦,立那麼大的功,領賞是應該的呀,為什麼要逃?申包胥作了自我反省:我為朋友情義,沒有把伍子胥的報仇打算洩露,害得楚國被他打破,這是我的罪過。有罪還要去領賞,我害羞!”於是逃入深山,終身不出。

申包胥是一個為朋友而不講原則的人,又是一個能面對自己錯誤的純粹之人,也是一個爭強好勝不為名利的奇葩人。

刺客“專諸”和“要離”的節操

與伍子胥有關的兩個著名刺客,各有性格特點,反映出春秋時期英雄人物各顯其能的社會風氣。

專諸不是一般的刺客,是個很有上進心的熱血青年。他表面上只是鄉下好勇鬥狠的武夫,內裡卻有自己打算,關心天下大事,觀察分析官場動態,孝敬母親。也就是說其品行非一般鄉下莽夫可比,頗有點“待價而沽”的名士風格,後來的諸葛亮也是這樣乾的。

初次和伍子胥交朋友,就給他介紹吳國上層的情況:吳王僚好勇而驕,不如公子光親賢下士,將來肯定大有作為。

所以伍子胥被招進吳國朝廷後,很快就搭上了公子光那條線,開始為他爭王位出謀劃策,透過對吳王僚的觀察和了解,制定了周密的行動計劃,把專諸這個把兄弟向公子光隆重推薦。

看到公子光對自己那麼好,專諸並沒有盲目激動,而是很冷靜地和公子光對話。為什麼要爭奪吳王僚的權位?為什麼不能用和平手段解決?

這兩個關鍵問題,他得到滿意回答,於是他認為公子光行為是正當的,剩下的就是值不值得賣命了。公子光用誠心打動他,最後專諸做出決定,從容給妻子交代:不用擔心,就算我死了,公子光會照顧你們的。

他權衡了各種利害關係,認定自己能成功,而活下來的機會應該沒有,但死了他一個會幸福一家人。

於是他按照公子光和伍子胥的計劃行動,一把“魚腸劍”幫助他完成了使命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公子光就是吳王闔閭,專諸的兒子被封為大夫,後代榮華富貴自不待言。

而要離的行為就有點匪夷所思,《東周列國志》給他定位是“要離貪名刺慶忌”,也就是他是為名而幹這事的。

慶忌是誰?他是春秋著名的猛人之一,是吳王僚的兒子。吳王闔閭派人追殺他,“乘駟馬追之,慶忌棄車而走,其行如飛,馬不能及。光命集矢射之。慶忌挽手接矢,無一中者。”他跑到衛國,積極聯絡各諸侯準備向吳國反攻。闔閭覺都睡不安穩,讓伍子胥趕緊想辦法除掉這個心腹大患。

伍子胥就把瘦小的要離介紹給他,吳王闔閭見狀大失所望,但要離堅定地說:殺慶忌靠智不靠力,我有信心殺他。

結果就是玩了一出殘忍的苦肉計:要離得罪吳王闔閭,全家被抓,砍掉他右臂,逼他說出同黨,否則處死家屬。

伍子胥派人偷偷把要離放走,他跑出去就到處說闔閭的壞話,於是家屬被當街燒死,這事弄得各諸侯國都知道。

要離和吳王闔閭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敵,跑去投奔也是闔閭死敵的慶忌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慶忌也沒有理由不相信他,全家被殺,自己成了獨臂殘疾人,天底下還有什麼人能嚥下這口氣?

再者說,一個瘦小的只剩下左臂的殘疾人,在身高力大能赤手鬥猛獸的慶忌面前,站在一起都違和,能把猛士怎麼樣?簡直防備都是多餘的!

於是慶忌得逞,就是憑著左手持矛,趁風勢一下子就把慶忌刺了個透心涼!

那一刻,慶忌和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他會死在這個瘦小的殘疾人手下。

重傷的慶忌倒提要離,三次把他按進水裡浸泡,然後像抱小孩似地把他放在自己膝蓋上,笑著說:“天下還有這樣的勇士!真敢殺我?”

驚醒過來的衛士衝過來要殺要離,慶忌制止:不準殺!把他殺了等於一天死兩個勇士。把他放回吳國,讓他接受表彰。說罷將胸口的矛拔出,一個威猛武士就這樣從容而死。

要離最後沒有去邀功請賞,重新過榮華富貴的生活。而是對自己的行為做出明確結論:為服務老闆而殺妻子,不仁;為新老闆而殺舊老闆的兒子,不義;為了他人的事業把自己弄得家破身殘,不智。有這三條罪,還有什麼臉活在世上!

要離不是表演,是真的自殺了。估計那時和後世的人都沒法理解他的行為。

伍子胥——千古留名的倒行逆施者

其實不好理解的還有伍子胥的行為,他回覆好友申包胥的那句“日暮途遠”,透著無限的蒼涼。

他追求的遠方在哪裡?要去幹什麼?為了達到遠方而“倒行逆施”,當然他這裡所指沒有貶義,只是說用了非正常的手段,但這樣子做,和要去的遠方有什麼關聯嗎?

無法理解。

與他的行為相反,除了好友申包胥,他還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同事,那就是偉大軍事家孫武,這個人也是他推薦給吳王闔閭的。吳軍得勝班師回朝,吳王闔閭論破楚之功,以孫武功勞最大。但是孫武不願當官,堅持回鄉,吳王讓伍子胥去挽留,孫武悄悄對他說知心話:你看明白天下大道嗎?暑熱天過去,寒冷冬天就要來;春天走了秋日到;我們的大王依靠強大軍力,四境平安,必然產生驕狂享樂心態,成大功還不知道後退,會有後患呀。我不忍心只顧保全自己,也希望你平安!”

伍子胥沒當回事,孫武瀟灑地走了,賞給他的幾車金銀財寶,都散發給沿途貧困的老百姓,後人都不知道他的行蹤。

孫武沒有更多的戰爭經歷,也就談不上有多少戰績,但他留下一部影響後世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人生堪稱完美!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伍子胥,他命運奇特,經歷豐富多彩,下場悲慘!

但他對歷史的貢獻也是巨大的,我們且不要去管那填進了無數生命的軍事成就,只他建立姑蘇城,修水利建設——胥江,這些造福千秋的工程就足以讓後人記住他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