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細談:五代時期的徭役制度

  • 由 長城說歷史 發表于 武術
  • 2021-08-19
簡介看來官戶役在這三種徭役中還是比較高階的,比伕役與職役的等級要高一些,不過也是由老百姓擔任官府中的要職

歷史上什麼是徭役

細談:五代時期的徭役制度

徭役制在每個朝代基本都存在,然而五代時期的徭役制與其他朝代有所不同。五代時期的徭役主要分為三部分:伕役、職役與官戶役,大多部分都是延用唐朝末年時期的役法,還有一部分是五代時期所創。三個役法中最主要的是伕役與官戶役,在五代時期佔有主導地位。說明了徭役制在不斷的變化,讓這種役法不斷的完善,起到相應的作用,以及涉及的範圍比較廣。

細談:五代時期的徭役制度

徭役,參考圖1

一:伕役

伕役在徭役制中佔的位置不是太重要,但是,還是有一些作用。伕役也叫力役,這種役法比較繁重,主要從事修築城池、官廨,治理河道,維修堤堰、驛路,為軍隊運送軍需物資等。涉及的樣數比較多,大多都是以工程專案,還有軍需物資的運送為主,還一些比較少的。

普通伕役主要是老百姓幹活,比較重大的伕役都是用來治河、修城等。如果要隨時要人,就可以隨著徵集老百姓,事情辦完之後,可以立即遣散。

從這裡可以看出伕役所用的勞動力比較繁重,用途之廣,但是沒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基本全靠勞動力操作。由此可見,當時老百姓靠勞動力才能吃口飯,更說明當時的經濟並不好,老百姓的過的生活也不富裕。

公元957年,下發詔令到近縣,在當時的城鎮徵集男丁,用來補充淮軍所需。六年以後,下令在徐州、宿州、宋州等地,徵集男丁數萬用來修築浚汴河。這時用來修築河堤,以及軍隊需要都需要男丁,並且修築河堤還需要的更多,所用人數竟然高達數萬人。在現在看來有些勞民傷財,老百姓過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這個時期,經常出現修繕城池與官舍,還有修築河堤與道路等等,數量可以用不計其數來形容。伕役涉及面之廣,徵集男丁沒有節制,勞動動力強度大,幹活的人主要是中下等的老百姓。伕役在三種徭役中是最繁重的一種役法,體現了當時老百姓的生活。

細談:五代時期的徭役制度

徭役,參考圖2

二:職役

五代時期將職役在唐朝的基礎上進行了發展,大部分是延用唐朝的製法。職役又叫吏役,輪流派老百姓擔任州縣的官吏,主要分配到州縣役使的雜職與鄉村的壯丁等等。在後漢時期漢隱帝在位時,在州與府中大多用老百姓充當散從官與親事官,其中親事官在大府有五百人,在上州有三百人,在下州有二百人,這些人都是集體管理,並且經常還有老師培訓,用警備州城的治安等。對於親事官與散從官都是屬於州役,都是老百姓輪流當差。

由上可見,當時的職役主要是有老百姓輪流當差,沒有固定人員,基本每個人都有可能輪到。但是,這些都是比較中下等的工作,主要是給官府以及州衙做事,從有老師培訓來看,還是相當正規,也是比較嚴的,進而出現等級之分的現象了。

後周時期,出現了“團並鄉村”一說。

據史書記載:“大率以百戶為一團,選三大戶為耆長,凡民家之有奸盜者,三大戶察之;民田之有耗登者,三大戶均之”。

上述可知,一百戶老百姓為團,選出三個大戶為領導,如果出現盜賊了,這三大戶就要進行檢查,如果民田有損耗的,這三大戶要均分。主要是針對大戶人家管理,就像是以民管民,節省官府的開支,也不用官府親自管理。

每三年官府只需要派人檢查就可以了,這樣就是輪差鄉村大戶擔任耆長的職役,屬鄉役。這種管理方法,看著好像有些超前,這也是一種較好的管理模式,看出當時的管理水平比較先進。

細談:五代時期的徭役制度

徭役,參考圖3

三:官戶役

針對官戶役還有一種叫法,被稱為官課戶,是專門老百姓擔任官府中的特殊徭役。對於要府伕役與職役的老百姓被稱為“散戶”。官戶役也是由唐朝進行延用而由五代時期進行改造。看來官戶役在這三種徭役中還是比較高階的,比伕役與職役的等級要高一些,不過也是由老百姓擔任官府中的要職。

官戶役創建於公元638年,曾有這樣的記載:“改置胥士七千人,以諸州上戶充,準防閣例,輸課二年一替,計官員多少分給之”。

從這可以看出官員的津貼有老百姓承擔,支付料錢的老百姓稱為課戶。進一步反映了當時民養官的現象,老百姓的生活也非常窘迫。

對於官員的俸祿由俸戶擔負。在唐高宗時期,一年一交稅,大多以高戶為主,一個月就要發俸祿。到了後梁的公元909年,有這樣的規定,文武百官的俸祿以及官員津貼,讓左藏庫負責發放並要求全給。

由此,官員的俸祿以及官員的津貼,都有不同的人群承擔,並在不斷的變化,主要由高戶承擔的多,部分老百姓承擔的少。

從後唐與後漢,以及後周末年的時期以前來看,地方官的俸祿與官員津貼都有朝廷下發,只有州府的長官以及高階官員,州府的下屬官員等縣令的俸祿與官員津貼是由課戶與俸戶承擔。

後漢乾祐三年(950)規定:“諸道州府令、錄、判官、主簿,宜令等第支與,俸戶逐戶每月納錢五百,與除二稅外,免放諸雜差遣,不得更種職田。所定俸戶,於中等無色役人戶內建,不得差令法直及赴衙參。”

從上述可知,後漢時期俸戶承擔的俸數是按月交納,還可以免放很多雜差的事情。俸戶還要負擔縣令、主簿,州府的判官、司戶等俸祿數,以及朝廷一些低階官員的俸數都是由俸戶負擔。

細談:五代時期的徭役制度

徭役,參考圖4

俸戶與課戶,以及負擔官府豬、羊、碳、紙等民戶,都可以免除各種伕役與職役,甚至可以免除兩稅(夏稅與秋稅)。

因此,當差役的人都是貧苦的下等民戶。又說明了當時的老百姓所交納的稅收比較繁重,造成老百姓生活壓力比較大。

後周廣順元年,在柴榮任鎮寧軍節度使的時候,將州帳內的羊戶、豬戶、進奉官月料戶等,和併為散戶,與其他民戶一樣承擔各種伕役、職役。在顯得五年,並制定了縣令,以及州府官員,還有朝廷的各種低階官員的俸祿,到次年三月起,全部有朝廷支付,並廢除讓俸戶交納的任務。

這個時期的官戶役在逐漸的完善,讓老百姓的生活有了一些改變,說明了官戶役在不斷的演變。

品史公曰:從五代的徭役制度來看,老百姓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壓力,因為伕役制的實施讓勞動力比較繁重,到官戶役的實施讓老百姓面對稅收壓力,隨著官戶役的演變,人民的稅收逐漸開始減少,人民生活水平慢慢的好起來。

細談:五代時期的徭役制度

參考文獻:

《文獻通考·徵榷考·月樁錢》

《文獻通考·徵榷考·板帳錢》

《舊五代史·世宗紀》

《中國通史》

《冊府元龜·帝王部·革弊》

《舊五代史·隱帝紀》

《五代會要·團貌》

《五代會要·諸色料錢》

《唐會要·諸司諸色本錢》

《資治通鑑》

《文獻通考·祿秩》

文:長城品史

圖:來源網路,侵權必刪

本文原創首發,請勿轉載,瞭解更多歷史,請關注長城品史,歡迎吐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