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孫子兵法》管理哲學,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乃真將領

  • 由 古文理解 發表于 武術
  • 2021-08-08
簡介”就是要求指揮官面對複雜的形勢,絕不可亂了方寸,一定要用正確的判斷,掌握輕重,兩利相權取其大,兩害相權取其小,把國家、人民的利益最大化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出自哪裡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合。泛地無舍,衢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主要意思是將領遠征在外可以應急作戰,(勝敗乃回一瞬間之答事,戰機不可失)不必事先請戰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如再請命,怕是貽誤戰機)。還有一層意思是,將士在外隨機應戰,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不遵守君王的命令。但做到這樣,將領必須是高素質的真將領。

《孫子兵法》管理哲學,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乃真將領

有敬畏,有權衡,有果決

大將在朝受命,領兵出征,運籌帷握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戰場上的形勢瞬息千變萬化,必須仔細觀察、沉著應對。不可能事事都請示彙報,等待上峰的決斷。因此,要充分發揮將領的主觀能動性。凡是有益於國家、人民的事,就要果斷地出手;凡是不利於國家、人民的事,不管是誰說的,都不能幹。堅決不能幹! 孫了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圮地無舍,衢地交合,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就是說,將領受命領軍,必須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切不可死搬教條、盲目開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得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就是要求指揮官面對複雜的形勢,絕不可亂了方寸,一定要用正確的判斷,掌握輕重,兩利相權取其大,兩害相權取其小,把國家、人民的利益最大化。

《孫子兵法》管理哲學,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乃真將領

全面考慮,大局為重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指揮官看問題必須全面。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要看到。在不利條件下,能看到有利的方面,可以增強大家的信心。在有利條件下,要看到不利的方面,以便在複雜的環境中趨利避害、擺脫危機。 孫了曰:“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就是要用傷害使敵人屈服,用敵方不得不做的事業驅使他,用小恩小惠引誘他。“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於主,國之寶也。“因此,只要能打勝仗,雖然國君說不要打,打也是可以的。戰道不勝,雖然國君說必須打,不打也是可以的。在這裡,保住國家、人民的利益,才是硬道理!至於將帥個人的進退升降,自然理應往後擺一擺。

《孫子兵法》管理哲學,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乃真將領

認可權力與權力的掌控

《史記》中有關孫武為吳王訓練女兵的故事,司馬攘直處罰監軍莊賈的故事,漢文帝視察溺上、棘門、細柳軍營,肯定細柳營周亞夫的故事,以及項羽殺“卿了冠軍”宋義,信陵君殺晉鄙的故事,都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影子。但凡能做成的大事,必須有足夠的權力去決定,其實這是對權力的認可與掌控。而至於公元220年(蜀漢建興六年)馬傻違令失街亭,春秋時(前633年)成得臣違抗楚成土撤軍命令,一意孤行,最終導致慘敗的戰例中,雖然也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意思,但在這裡更多地反映了馬傻和成得臣的狂妄白大、剛恆白用,已經與《孫子兵法》上所說的積極意義相去甚遠了。

《孫子兵法》管理哲學,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乃真將領

主要參考:周世範。《孫子兵法》的戰術行動準則與實戰操作方法發表於商洛學院學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