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曾國藩:每天都“檢討”,每天都故伎重演,如何改正自己...

  • 由 大成書院—子川 發表于 武術
  • 2021-08-06
簡介曾國藩的見識可謂高拔,甚至可以說有點狡猾,他把好名聲看成人的立身之本,本應正,源要清,不可本末倒置

故伎重演是什麼意思

曾國藩:每天都“檢討”,每天都故伎重演,如何改正自己...

曾國藩當初也和平常人一樣,有著不良的習性,但他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一旦當他意識到其危害之後,為了能他日有所作為,就透過不斷自勵,嚴格限制自己的慾望,改掉不良習慣,不斷完善自身的修養。

曾國藩到京師的最初幾年,也是一個凡夫俗子,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他每天應酬特別多,這並不是他官做大了,應酬必不可少,相反倒是“沒事找事”,消磨時光。

曾國藩留在翰林院後,“本要用功”,但“日日玩憩,不覺過了四十餘天”。此後的一段時間,除了給家裡寫一封信商議家眷來京之事外,“餘皆怠忽,因循過日,故日日無可記錄”,每天都是送往迎來,吃酒、讀書、閒侃。

所以他早期的《日記》每天都在“檢討”,但每天都會故伎重演。顯然這種品性,若不能自察自改,是無益於自己的目標,不能成就大事的。

曾國藩:每天都“檢討”,每天都故伎重演,如何改正自己...

翰林院的官員,讀書養望、切磋交往是“本職工作”,本無可厚非,但每天如此打發日子,終究養不成經世的韜略。

二十二年十月的一天,曾國藩讀了《易經·損卦》後,即出門拜客,在杜蘭溪家吃了中飯,隨即又到何子敬處祝賀生日,晚上又在何宅聽了崑曲,到了“初更時分”才拖著疲倦的身軀回到家中。

當天的日記又充滿自責,說,“明知(何子敬生日)儘可不去,而心一散漫,便有世俗周旋的意思,又有姑且隨流的意思。

總是立志不堅,不能斬斷葛根,截然由義,故一引便放逸了。”《日記》中仍不忘“戒之”二字。

但決心一再下,行動依然如故。當月的二十四、二十五兩天,京城颳起大風,曾國藩“無事出門,如此大風,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

“寫此冊而不日日改過,則此冊直盜名之具也。既不痛改舊習,則何必寫此冊?”

曾國藩認識到“往來徵逐”,就是浮躁,這已成為他的兩大病根之一了。

曾國藩:每天都“檢討”,每天都故伎重演,如何改正自己...

他雖強迫自己靜下來,坐下去,但讀《易經》中的《旅卦》《巽卦》卻一無所得,甚至連“白文都不能背誦,不知心忙什麼。

丹黃幾十頁書,如勉強當差一樣,是何為者?平生只為不靜,斷送了幾十年光陰。立志自新以來,又已月餘,尚浮躁如此耶!”

他也分析為什麼如此交遊往來,無非是“好名”, “希別人說自己好”,並說這個病根已經很深,只有減少往來,“漸改往逐之習”。

曾國藩在改掉這個病根的同時,也很好地維護了自己的名聲。

“聲聞之美,可恃而不可恃”, “善始者不必善終”,這是曾國藩對功名的看法。

曾國藩:每天都“檢討”,每天都故伎重演,如何改正自己...

曾國藩曾寬慰、告誡弟弟說:我們現在處於極好之時,家事有我一個人擔當,你們就一心一意做個光明磊落、鬼服神欽的人。

待到名聲既出、信義既著,即使隨便答言,也會無事不成。所以不必貪財,不必佔便宜。

可見,曾國藩是把名譽和貪婪相聯絡的。貪婪的人,惡名加身;大度的人,清譽在外。

一旦名聲遠揚,就可以不拘小節了。曾國藩的見識可謂高拔,甚至可以說有點狡猾,他把好名聲看成人的立身之本,本應正,源要清,不可本末倒置。

曾國藩對家族的名望或聲譽十分看重,為了保持這個家庭的名望和聲譽,曾國藩可以說殫精竭慮,鞠躬盡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