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雅昌專欄】朱萬章:“吳體”書風與李偉的隸書

  • 由 雅昌藝術網 發表于 武術
  • 2021-07-20
簡介李偉《隸書論書軸》吳子復隸書於嶺南影響甚巨,開一代新風,一時臨習之人頗眾,故形成“吳體”

諸體兼擅怎麼讀

【雅昌專欄】朱萬章:“吳體”書風與李偉的隸書

李偉書法

嶺南隸書傳統,源遠流長。遠者不論,僅明清兩代,便已人才輩出,燦然生輝。明末鄺露、黎民表等以穩重之結體享譽嶺海,朱完、袁登道則以畫家之筆書隸,別繞意趣。清初陳恭尹以靈舞飛動之筆,樹一幟於嶺外,論者謂其可與金陵之谷口(鄭簠)相頡頏,被稱為清代嶺南隸書第一人。

乾、嘉之際,墓誌、金石碑版相繼出土,考據之學大興,碑學漸起,帖學式微。嶺南以隸書擅長者,如雨後春筍。黎簡、謝蘭生、張錦芳以鄭虔三絕著稱。其隸書以漢碑為宗,各有所長。黎簡厚重,謝蘭生飄逸,張錦芳內斂。三子均以隸書為餘興,與主流書壇未遑多讓,更與陳恭尹後先呼應,奠定嶺南隸書傳統之根基。

道、鹹以還,伊秉綬宦遊廣東,嶺南隸書受其浸淫尤深:劉華東、呂培、蔡超群、陳子清、彭泰來、明炳麟、孟鴻光等均為嶺南隸壇之俊彥,鄧承修專以隸書為工,為陳恭尹後嶺南隸書之佼佼者。蘇仁山、蘇六朋以人物畫見長,兼善隸書,無法而至法,己意凸現。迨至晚清,碑學興盛,隸書亦再次復興。以學術著稱之李文田在魏碑中融合漢隸,成為嶺南書史之重鎮;至於朱次琦、梁啟超、江逢辰、鄧夢湘等則時有隸書問世,不以隸鳴而成就斐然,堪稱清季隸壇之清音。

民國開元,隸書勃興。胡漢民、林直勉乃嶺南隸書之巨擘,為廣東書法開一新境。胡氏取徑《曹全》諸碑,集風骨、靈秀於一體;林氏廣採漢魏諸碑,學古而不泥古,創新中兼具古意,時有“臨碑直勉”之譽。兩家之外,簡經綸諸體兼擅,以金石入隸,非尋常寫手所能及;鄧爾雅、羅叔重、馮康候等篆隸兼擅,飲譽穗港澳藝壇。

待四會吳子復出,嶺南隸壇別開生面。吳氏早年既受何紹基影響,亦為林直勉所薰染,更得力於漢碑。其書主張習漢碑需有層次,由易到難,漸習《禮器碑》、《張遷碑》、《西狹頌》、《石門頌》、《郙閣頌》、《校官碑》六碑。六碑點劃乃諸法之祖,魏晉以後無不以此枝分葉布,故臨習既深,得道亦深。吳氏遂以平和秀雅為貌、以沖淡古風為神,波瀾不驚,平鋪直敘,以出世之筆寫入世之字,誠非一招一式可偶得。

【雅昌專欄】朱萬章:“吳體”書風與李偉的隸書

李偉《隸書論書軸》

吳子復隸書於嶺南影響甚巨,開一代新風,一時臨習之人頗眾,故形成“吳體”。在其傳人中,以張奔雲、關曉峰、何作朋、李偉、李家培、林少明、陳景舒、陳作樑諸家為著。其中番禺李偉,數年專習隸書,崛起於嶺南書壇,為“吳體”書風之表率,影響穗之書壇甚廣,尤為可圈可點。

李偉(1927—2016)長期遊於吳門,故其書風以吳氏面貌為多。他以吳氏倡導之六碑為範,循序漸進,潛心修行,終於獲得正果。禮器之細勁、張遷之平折、西狹之疏宕、石門之靈動、郙閣之圓潤、校官之豐盈,均在其筆下找到明證。尤為難得者,李偉並不以一碑一式為模範,而兼採諸家,融會己意。他自言隸書“蠶頭雁尾,雁少雙飛,橫平豎直,蠶不二設。篆隸無鉤,波可四列”,故其筆意,已貫通此念,深得漢隸之三昧。他主張隸書兼線條、結構、章法、題款相結合,四者之和諧統一,乃可稱隸書之佳構。李偉知行合一,運之於筆,故無論臨習古碑之作,抑或靈感突至之筆,均不失四者之完美結合。他更將吳師倡導之隸書與楷體結合發揚光大。在其筆下,楷中有隸,隸中含楷;非楷非隸,或楷或隸;互為融合,互為補充,以“隸楷”之書鳴於書壇,深為同行嘉許。故有論者謂其雖出之吳門,然並未為吳門所囿,能進能出,開張有度,誠為確評。羅培元有詩曰:“芳林落蕊存瀟灑,墜石飛流一段奇。退筆三山求盡善,冰寒於水慰吳師”,謂其書風源自吳門而別具一格,乃是知人之論。

李偉之隸書秉承吳門書風,深得堂奧,乃吳門諸子中最肖其師者。吳氏雁尾飛動,栩栩欲活;李偉蠶頭暗結,氣韻開張。吳氏秀勁,李偉圓潤。吳氏熔古法與己意於一爐,李偉集漢隸與魏碑於一體。吳氏恬淡自適,無拘無礙;李偉火氣已消,漸入佳境。吳氏結體在力,法度之外自有天地;李偉運筆透紙,古法之中不乏創新。吳氏創“吳體”,不讓古人;李偉倡“隸楷”,啟迪今者……二者同以六碑為祖,各有參悟,盡得妙旨。訴諸筆墨,便是百鍊鋼化為繞指柔。嶺南隸壇,應是代不乏人,承先啟後。

李偉以隸書擅名一時。八十年代以來,各類書冊刊行,展事連綿。所謂書種廣播,予人津樑,李偉功德不淺。舉凡賓館、水庫、園林、廟堂、博物館、美術館、畫廊、學校……均可見其墨跡。撰文闡其幽微者,舉不勝舉。報刊、專集及電視、網路,均可見其專文或專輯。書家秦萼生更以詩讚之曰:“吳門高弟墨花香,漢魏真行擅勝場。厚重端凝歸朴茂,偉生一幟藝林芳”,可謂得李偉書藝真諦。李偉書以名重,名以書傳,乃是實至名歸。甲申歲杪,廣州倡藝事,為其刊行《李偉臨漢隸六種》,並大張旗鼓,彰顯於世,穗港澳報刊專文紹介,一時傳為穗之書壇盛事。

【雅昌專欄】朱萬章:“吳體”書風與李偉的隸書

李偉《隸書宋詞軸》

李偉之名,不啻廣東,香港、澳門、臺島及海外諸地均有知之者。相傳臺島某書肆,更以其隸書為範本,梓行於世。以故隸體化身千本,示人以門徑。惟兩地交流不暢,未能署其名姓。臨習此本者,不知此乃嶺南李偉之筆矣。他日撰寫嶺南書史,必將收入此典故,成為藝壇之佳話。

李偉不以書藝獨秀,更開課傳藝,授人以漁。近年提攜後學,循循善誘,以使吳門書風薪火相傳,流芳永久。他或殿堂示範,或即席傳道,或著書闡微,或開館授徒……故得其教澤者數以千計。古人所謂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桃李滿天下,乃士人之大幸,今李偉得之矣。其弟子再傳之後人,代代相承,吳門、李門之書風不絕矣。弟子中,無論政界、學界抑或工商、教育、文藝,均比比皆是,其中不少人已成為嶺南書壇之中堅。

更多內容盡在[雅昌朱萬章專欄]

朱萬章簡介: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北京畫院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從事明清以來書畫鑑藏、美術史研究,近年研究領域涉及近現代美術史和當代美術評論。書畫鑑定方面的專家,曾師從著名書畫鑑定家蘇庚春,著有《書畫鑑藏與市場》、《書畫鑑考與美術史研究》、《嶺南近代畫史叢稿》等論著20餘種;同時兼擅繪畫,以畫葫蘆著稱,被稱為學者型畫家,先後在廣州、北京、上海等地舉辦展覽,作品被多家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出版有《一葫一世界:朱萬章畫集》。

附錄:本文主要參考書目

[1]陳永正《嶺南書法史》,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

[2]朱萬章《嶺南金石書法論叢》,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

[3]朱萬章《廣東傳世書跡知見錄》,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

[4]陳建華主編《吳子復書畫集》,嶺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

[5]陳建華主編《李偉臨漢隸六種》,廣州出版社,2004年。

[6]李偉《淺談漢隸和學習方法》,《新晚報》,1991年12月22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