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曹雪芹如何看待賈元春之死說一段越南歷史,看一段警世故事

  • 由 文靜娛樂 發表于 武術
  • 2021-07-16
簡介《交趾懷古》這首詩將張良與馬援作比,同時似乎在暗示讀者:長江後浪推前浪,在歷史這條長河裡,沒有一個事件、一個人物是能夠橫貫亙古的

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什麼意思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從薛寶琴的第一首懷古詩《赤壁懷古》入手,跟大家一起回憶了一段三國時期的歷史。

曹雪芹如何看待賈元春之死說一段越南歷史,看一段警世故事

當然,薛小妹的十首懷古詩不見得完全就是在書寫歷史,也不見得完全就是僅僅用作娛樂的燈謎。十個沒有公佈謎底並且也沒有人猜出來的“燈謎”,比較大的可能是:它們身上承載了更多“預告”的內容,幫助讀者更透徹地感悟到全書的結局以及其中重要人物的命運走向。

今天這篇文章裡,我想借助《紅樓夢》這部書,再次跟大家聊一聊歷史長河裡的一個片段。

1 交趾到底是什麼地方

如果我們追根溯源的話,中國古代的交趾在先秦時代是屬於“百越”分支下的“駱越”分部,地理位置在如今越南北部的紅河流域一帶。

曹雪芹如何看待賈元春之死說一段越南歷史,看一段警世故事

隨著時代的變遷,到了秦代時,駱越分部就設立為“交趾郡”,範圍也有所擴大;後來,漢武帝出兵滅了南越國,在越南北部設立了交趾郡、九真郡和日南郡;而東漢時期的交趾郡改名為“交州”,範圍涵蓋了如今的廣東省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北部地區。

明白了交趾的地理位置,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地名到底是什麼意思。

《禮記·王制》裡有過這樣的記載:“南方曰蠻,雕題交趾”。其中“雕題”是紋臉,而“交趾”是盤腿坐好以後雙腳相向。而根據《後漢書》的記載,當時“南蠻”當地的習俗是“男女同川而浴”,所以叫做“交趾”。

關於交趾這個地方,還有一點不得不提。

南越國被滅之後的一千多年裡,中國古代的許多朝代,包括漢代、東吳、晉代、南朝、隋代以及唐代、南漢和明代,都對交趾進行著直接的行政管轄。交趾地區雖然也會反抗,但始終沒有脫離這種行政管轄。

曹雪芹如何看待賈元春之死說一段越南歷史,看一段警世故事

唐代滅亡以後,到了五代十國的南漢時期。南漢高祖劉龑(音巖)將安南地區收歸為南漢所有。說起這個南漢高祖,可能大家光看名字就覺得這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確實如此,他身上倒也有一段趣事。劉龑特別迷信,也很喜歡沒事就算上一卦。《周易》裡說“飛龍在天”,南漢高祖一看,呀,這個寓意好,於是他就根據這句話自己造了一個字“龑”,規定這個字的讀音是“巖”,從此他就叫了劉龑這個名字。

“飛龍在天”並沒有讓這個皇帝獲得什麼特別好的運氣。公元937年,交州地區的一個軍閥名叫吳權,他帶頭在這裡挑起了叛亂,還自立為交州節度使。劉龑就封自己的兒子劉洪操為交王,帶兵前去平定叛亂。誰知道,自稱“飛龍在天”的皇帝卻生了一個不會打仗的兒子,劉洪操壓根沒支撐多久就陣亡了。這一次戰敗,讓這個迷信的皇帝更加退縮了,認為兵敗就是“不祥之兆”。於是,他當下就放棄了對交州的收復。這個決定,就為後來安南地區的獨立埋下了隱患。

僅僅兩年以後,吳權就從五代的南漢分裂出去了。這也意味著越南的心臟地帶交趾告別了中國長達千餘年的統治。不過,這時候的交趾並沒有建立自己的國號。

吳權稱王之後,卻一直沒有能力統一整個越南地區,實權實際上還操控在當地權貴的手裡,吳權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當地的“十二君”之一,只是勢力暫時領先而已。

而他這個名字的諧音(無權)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起了作用——吳權僅僅在位七年就去世了,而王位就被楊三哥給篡奪了。不僅如此,當地的權貴也不承認吳權的兒子吳昌岌和吳昌文應該是國君的繼位人。次子吳昌文被楊三哥牢牢控制住,而長子吳昌岌在被逼無奈之下,只能出逃了。幾年以後,大概到了公元950年的時候,吳氏兄弟二人才積攢了足夠的力量,扳倒了楊三哥。

從這些歷史來看,交趾地區的獨立已經有了開端。

2 交趾的藩屬國地位

既然我們聊到了交州地區的“十二君”,那就不得不提一下丁氏家族。

丁家可以說是世代的軍閥出身,在當地的軍事實力很突出。丁家的後代裡有一個叫做丁部領的人,從小就很喜歡玩“帶兵打仗”的遊戲,跟各個村子裡的淘氣孩子們一起混戰。

曹雪芹如何看待賈元春之死說一段越南歷史,看一段警世故事

丁部領長大以後,當地的名門望族非常不滿吳權的統治,開始紛紛向丁氏一族示好。這時,丁氏就需要推舉出一位領袖人物來帶領大家一起“搞搞事情”。在幾個回合的衝突之後,丁部領最終戰勝了自己的叔叔丁預,成了領導人。在兼併了其他族群的勢力以後,丁部領變得更加強大了。

俗話說得好:槍打出頭鳥。楊三哥篡權以後,丁部領逐漸取代了地方官員,成為了華閭洞地區真正的掌權人。上文我們說過,吳權的兩個兒子最後扳倒了楊三哥,風頭正盛呢,卻冷不丁冒出來一個丁部領,自己弄了一個“國中國”還當起了首領,心生不滿。兄弟倆一商量,就一起出兵前去攻打華閭洞。

當時的丁部領氣焰很盛,但也不敢輕敵——從這一點上來看,這個人具備領袖的素質。他不想在根基沒有完全穩定的時候跟吳氏兄弟短兵相接,就趕緊派人求和,還把自己唯一的兒子送給吳氏兄弟當人質,以表誠意。丁部領本來打算著,自己的孩子都送給敵軍了,那麼敵軍應該會撤退,讓自己再休養幾年,等實力進一步壯大了再開戰也不遲。

誰知道,吳氏兄弟確實把丁部領的兒子關押起來當了人質,可是完全沒有退兵的意思,繼續對華閭洞進行攻打。丁部領不樂意了,帶著當地的人民奮力反抗,愣是以少數兵力抵擋了一個多月還沒投降。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例子也許並不罕見,但這一戰,也可以看出丁部領的決絕之心。

這下輪到吳氏兄弟惱羞成怒了。他們威脅說,如果丁部領不投降,可以,那他的兒子就沒命了!換做一般人,可能就立刻退兵、投降,然後趕緊把自己的兒子接回家。然而,丁部領是梟雄。梟雄是不會這樣做的。

讓吳氏兄弟萬萬沒料到的是,丁部領直接下令,讓軍隊的弓箭手向自己的兒子射箭,以此了斷吳氏兄弟的威脅。而華閭洞的人民一看,自己的領袖都能夠以這樣的方式頑強抗敵,士氣頓時大漲。吳氏兄弟無奈之下,只能帶著丁部領的兒子灰溜溜地先撤退了。

後來的事實證明,吳氏兄弟想再次捲土重來攻下華閭洞,已經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到了公元965年,吳昌文戰死,吳氏一族陷入了自相殘殺的境地。這時候的吳氏自顧不暇,早就忘了丁部領兒子作為人質的重要性,就把他給放回家去了。

丁部領沒有了心頭之憂,就著手準備平定“十二君”,當然,他的計劃再次展現了骨子裡那種“梟雄氣質”。

十二君當中,兵力最強的當屬陳覽。以丁部領的實力,要想用武力拿下陳覽的領地,幾乎不太可能。那該怎麼辦呢?

陳覽年事已高,膝下無子,這麼大的家業眼看後繼無人。丁部領就帶著自己的兒子前去投奔,並且表示自己願意給陳覽當養子。值得一提的是,丁部領那時候已經四十出頭了,這個年紀跑去認“乾爹”,怎麼想也不算妥當。然而,陳覽居然同意了。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沒有人知道,但是丁部領確實成為了陳覽的養子,並且在陳覽去世後,名正言順地接管了陳覽所有的兵力、領地、家產,用現在的網路語言來說,丁部領簡直就是“一夜暴富”,瞬間成為了實力最強大的軍閥,沒有之一。

隨後,丁部領先帶兵攻打了實力較弱的範白虎一部,致使範白虎戰敗投降,在丁部領軍隊裡當了親衛將軍。在此後的一年左右裡,丁部領招賢納士,繼續積蓄兵力,逐漸拿下來十二君剩下的十人,並在公元968年建立了丁朝,立國號為國號大瞿越。僅僅兩年後,他稱帝,定年號為太平,定都華閭。此時,越南正式脫離了中國,開啟了自治的開端。

後來,宋太祖趙匡胤封丁部領為交趾郡王。交趾地區也正式成了中國的藩屬國。此後的幾百年裡,交趾的最高領導人對中國自稱國王,而對內和其他國家,都自稱皇帝。

這期間,交趾地區又發生了很多事情,我們不在此講述了。要提的一點是,到了1802年時,阮福映在法國的支援下建立了阮朝,後來他接受了清代嘉慶皇帝的冊封,成為“越南國王”,自此正式建立了新的國號“越南”。

越南的名稱,也就是由此而來。

3 薛小妹的《交趾懷古》

既然我們大概弄明白了“交趾”的地理位置和簡單歷史,接下來該看看《紅樓夢》裡薛寶琴所作的《交趾懷古》了。全詩如下: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乍一看,這首詩裡又提到了兩個歷史人物的名字:馬援和張子房。而交趾懷古的重要歷史事件,正是東漢時期的“交趾之戰”。

曹雪芹如何看待賈元春之死說一段越南歷史,看一段警世故事

公元40年的光武帝年間,交趾郡發生了叛亂。而引起這次反叛的原因是一位叫做徵側的女子,她的丈夫被交趾郡的太守給殺了,悲憤之下,徵側起兵反抗,她的妹妹徵貳也立刻加入了進來。

這姐妹倆帶領的叛軍號召了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以及合浦郡的支援,擊敗了在此駐守的漢軍。徵側自立為“徵王”,攻陷的城池達到六十五座。

這個訊息傳到光武帝那裡,他立刻下令讓南方各郡開始修路、造車、儲糧,為日後平定叛亂做好基礎工作。

曹雪芹如何看待賈元春之死說一段越南歷史,看一段警世故事

大約兩年以後,光武帝封東漢的開國功臣馬援為“伏波將軍”,令他親自率領漢軍八千人,聯合交趾軍隊兩萬人和兩千車船南下進攻交趾。當時的馬援已經是五十多歲了,但依然非常驍勇善戰。他帶領大軍沿水路而行,深入交趾腹地以後,又開闢山路一千多里,直搗徵側徵貳姐妹的老巢,並且擒獲了這二人。

第二年,徵側徵貳姐妹被斬首示眾,叛亂就此平定。

馬援將軍在獲得勝利以後,並沒有立刻班師回朝。他深謀遠慮,帶兵繼續深入,將徵側徵貳姐妹的黨羽悉數除盡,以絕後患。在回朝之前,馬援將軍命人在當地立下了銅柱以表功績,並以此為漢界的象徵。銅柱一共有四處,一處在欽州之西為“東界”;一處在憑祥州為“南界”;一處在林邑北為“海界”;還有一處在林邑南為“山界”。除此以外,銅柱上還刻上了字:“銅柱折,交趾滅”。

這一戰之後,馬援在迴歸途中還向沿途百姓傳授了農耕技術、幫助他們治理城郭、疏通渠道,因此聲望倍增,很受嶺南百姓的愛戴。光武帝為了嘉獎馬援的功績,特意封他為新息侯。

交趾之戰過後沒多久,“五溪蠻夷”又發動了叛亂,當地的漢軍沒有辦法平息。馬援將軍聽說以後,不顧自己身患重病,也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一定要再次請戰、為國效力。然而,在他出徵一年多後,不幸病逝于軍中,享年六十四歲。而軍中的其他將領按照馬援將軍生前留下的部署繼續作戰,最終平息了五溪蠻夷製造的叛亂。

馬援將軍生前信奉英雄應戰死於沙場,馬革裹屍,絕不貪生怕死。他一生過著清簡的生活,軍功卓越,卻在死後遭人構陷,被光武帝劉秀收回了“新息侯”的封號。到了漢章帝時,馬援終得平反,並被追封為“忠成侯”。唐代時,馬援成為了“武廟六十四將”之一;到了宋代,宋徽宗追封他為“忠顯佑順王”,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清代時入祀了歷代帝王廟。

4 張良張子房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兩句,除了提到東漢平定異族叛亂的馬援以外,還提到了西漢的著名謀士張良。

曹雪芹如何看待賈元春之死說一段越南歷史,看一段警世故事

張良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之一,跟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他出身於貴族世家,祖父連任戰國時期韓國三朝宰相,父親又繼任韓國兩朝宰相。關於張良,最著名的事蹟之一恐怕是他散盡家資、精心策劃行刺秦始皇。在這個行動中,張良先請一名大力士為他打造了一個重達一百二十斤的大鐵錘,隨後趁秦始皇東巡的機會,帶著大力士提前埋伏好。在確定秦始皇的車隊到了以後,張良讓大力士舉著鐵錘向一輛最豪華的車架砸去,乘車的人當場倒地身亡。很可惜,因為秦始皇多次遇刺,已經積攢了“豐富的經驗”,這輛車裡坐的並不是秦始皇本人。

張良趁亂鑽進蘆葦地裡逃脫了,秦始皇雖然暴怒,下令通緝刺客,然而竟無從查起。此案便不了了之,張良得以“逍遙法外”。

後來,張良偶遇隱居的高士黃石公,因為耐心地幫黃石公撿鞋、穿鞋而獲得了黃石公的認可。黃石公約張良再次相見,誰知接連兩次,張良都比黃石公晚到一步。儘管當時並不知道這位老人的用意,張良依然堅持第三次在半夜就去約定地點等候老人。

他的至誠至信終於感動了黃石公,因此得到了《太公兵法》。在此之後,張良拿出了驚人的毅力,日夜研讀兵法,同時關注天下大事,終於成為了一名文武兼備、深明韜略並且智慧過人的謀士。在亂世之中,張良轉投了劉邦,更加說明他具有非常清醒的頭腦和獨到的眼光。劉邦也非常倚重張良,在張良的輔佐下,劉邦最終贏得了楚漢戰爭並奪得了天下。

我們所熟悉的“佐策入關”、“鬥智鴻門”、“明燒棧道、暗度陳倉”等歷史事件,張良在其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劉邦的政權在逐漸穩固之後,功臣韓信、彭越等人都被以各種理由剝奪了兵權,結局悲慘。張良意識到,自己一生的夙願基本達成,而自古功臣的下場並不容樂觀。“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張良參透了這其中的哲理,也擔心自己將來的命運會像韓信一樣,加上一貫體弱多病,於是就自請告退,從此專心修道,靜居行氣。

漢高祖劉邦對張良的評價是非常高的,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張良病逝以後,被追封諡號為“文成”。而初漢三傑當中,韓信以謀反罪被殺,還連帶著被誅滅了三族;蕭何最後也被治罪,難逃牢獄之災;只有留侯張良,自始至終深得劉邦信任,能夠獨善其身。

5 歷史的長河

我在讀歷史的時候,總有一個感受:歷史的長河如宇宙中璀璨的星河,其中的點點滴滴、或大或小匯聚在一起時,渺小中彰顯偉大,而偉大中又盡顯渺小。

西漢的張良雄韜大略、運籌帷幄,輔佐劉邦推翻了秦政、開闢了西漢的歷史。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初漢三傑都先後逝去;“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的馬援將軍又在東漢創下了卓越的功勳,平了交趾的叛亂,一生戎馬,為國效力。在南征途中,馬援將軍留下了一首雜言古詩叫做《武溪深行》,其中敘述了征途的艱難險阻。薛寶琴詩中的“鐵笛無須說子房”的“鐵笛”,就是指代馬援將軍創作的《武溪深行》。

《交趾懷古》這首詩將張良與馬援作比,同時似乎在暗示讀者:長江後浪推前浪,在歷史這條長河裡,沒有一個事件、一個人物是能夠橫貫亙古的;時間的流逝,必然會令某些事、某些人被逐漸淡忘。

那麼,這首詩開頭的“銅鑄金鏞”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金鏞”指的是華美的大鐘,東漢傑出的天文學家、發明家和文學家張衡曾經寫過一篇氣象宏大的《東京賦》,內容涵蓋了許多當時的風情與民俗,而其中也寫了“宮懸金鏞”的句子。

曹雪芹如何看待賈元春之死說一段越南歷史,看一段警世故事

再看《紅樓夢》,重要人物裡跟宮闈有關的,恐怕應屬賈元春了。南朝的齊武帝將金鐘置於景陽宮裡,宮人們都需要在黎明時分鐘聲響起時立即起床梳妝。而馬援將軍的“聲傳海外”,似乎是對應了元春晉封貴妃時的顯赫聲勢;後來,深受皇帝信任的馬援突然病逝在遠征的路上,而元春也是在宮中突然薨逝,“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

如果說上一篇文章裡的《赤壁懷古》讓我深感沉重,那麼這一篇所寫的《交趾懷古》則給我敲醒了警鐘。“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世事無常,唯一永恆的,是不斷的變化。

歷史像一面明鏡,照亮了我們的內心,也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下一篇文章裡,我也會繼續分析薛寶琴的懷古詩。感謝大家的關注與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