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明知他人苦,偏勸他人善

  • 由 生活深活 發表于 武術
  • 2021-06-30
簡介一是他人的感同身受,只不過是吹噓的資本在職場,現實中很多人都自以為是,以為自己看過別人的經歷,結合自身經歷的一點小小的挫折就悟出一些不結合實際的小感悟,然後作為局外人來探討事情的本質,用自己經歷的小挫折來勸說你怎麼樣,你應該怎麼樣,這樣的人

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是什麼意思

明知他人苦,偏勸他人善

在職場,大家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聖人教化我們:“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度”人文情懷,現實卻告誡我們:“明知他人苦,偏勸他人善”是職場預設的一種行為。

聖人所說:“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的本意為:“不知道別人經歷的痛苦,就不要無根據地發言勸他們大度”。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到今天,這樣的現象得到了新的昇華,昇華為“明知他人苦,偏勸他人善”的道德綁架。我們的職場悲劇也從這裡開始,最後一條為“悲劇”之源。

明知他人苦,偏勸他人善

一是他人的感同身受,只不過是吹噓的資本

在職場,現實中很多人都自以為是,以為自己看過別人的經歷,結合自身經歷的一點小小的挫折就悟出一些不結合實際的小感悟,然後作為局外人來探討事情的本質,用自己經歷的小挫折來勸說你怎麼樣,你應該怎麼樣,這樣的人在職場比比皆是,

因為他們只需要達到吹噓的目的,並不需要了解事情的本質。

作為職場人,我們都經歷過職場的是是非非,當你受到委屈的時候,同事的各種安慰就鋪天蓋地,席捲而來。然後透過現身說話,讓你以大局為重,而且堂而皇之的說:“你這樣的委屈誰沒有受過啊”,讓你看淡你的委屈,並接受現實。

但是現實是,真正受委屈的只有你自己,其他人只是一個無聊的旁觀者。

明知他人苦,偏勸他人善

二是感同身受,只不過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而已

在職場,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感同身受的,因為痛在你的心裡,別人只看到了你表現的形式,而不知道你內心真正的想法。同事之間,嘴上的安慰是最容易乾的活,但是總是勸說別人的人,最終勸說不了自己,因為你不用承擔任何外在的責任,與你何干?所以遇到這樣的朋友,我們要學會擇善而交,不善則棄。

感同身受,對於除自己以外的人來講,只不過是無關痛癢的的字而已。每個人都是一個不可替代的個體,每個人的承受能力、疼痛感、經過的事情、遇到的人都不一樣;也就是說明我們每一個人成長的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你不是本人,你就不會擁有本人的感受,因為表面的文章,誰都會,但是心中的糾結誰能懂?

感同身受是給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起的別名而已。

明知他人苦,偏勸他人善

三是感同身受,是人性最大的惡

在職場,人性中最大的惡,往往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別人問題,讓自己的想法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以小丑一樣的優越感來批判和指責他人。

在職場中,很多悲劇就是因為自身的愚蠢所導致,太高估自己的判斷,卻忘記了“痛”在他處的根源。相反,他們自以為是的判斷和評論,卻成為了當事人最大的傷害。語言的傷害總是無形的,但是產生的影響卻是有形的。

《菜根譚》一書中說道:“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就是說,議論事情的時候,自己只是至於事情之外的人,應該儘量瞭解事情的全部是非曲直,你才有建議的權利。而且參與此次事情,並不是指責這個事情的對錯,也不能用主觀的標準去判定他。

職場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喜憂參半的,都是在委屈中成長,在成長中感受奮鬥的喜悅。當你在職場受盡委屈,開始的反擊的時候,大多數人就會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你,堂而皇之的將“惡”推向你的身邊,讓你成為眾矢之的,他們還一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的樣子,批評和指責你的無理取鬧。

明知他人苦,偏勸他人善

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刀子插在誰的身上誰才會感到痛苦,別人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永遠感受不到內在的情緒,因為你沒有別人痛苦的經歷,你憑什麼妄圖去指責和批評別人。

在職場,遇到這種“感同身受”的小丑,一定要遠離他,譁眾取寵不需要成本。用自以為是的認知去臆測別人的世界,你沒有這個資格。

真正的理解和聆聽者的感同身受應該是陪伴與沉默,而非高談論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