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95後小夥騎單車穿秦嶺回家過年,一場1200公里的修行

  •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武術
  • 2023-01-28
簡介遊群超告訴記者,這次騎行回家過年,家人沒有特別地擔心,但會每天觀看他更新的短影片瞭解他的身體狀況和行程

為什麼騎腳踏車左右倒

1200公里,從四川盆地進入陝西,穿越秦嶺,最後抵達家鄉河南……雖然騎行經費遠超乘車回家的路費,但對他來說,這是屬於自己的一次長途修行。

95後小夥騎單車穿秦嶺回家過年,一場1200公里的修行

1月11日,小遊更新影片動態:“騎行第12天,平安到家。”影片定位顯示:“洛陽市白牆村”。

小遊名叫遊群超,27歲,河南人,在四川資陽樂至縣幫人託管運營一家健身房。他還是一名短影片博主,賬號暱稱“小遊老師”。2022年12月26日早晨,他騎著花1080元買的永久牌腳踏車,馱著行李從樂至出發,目的地則是1200公里外的河南洛陽老家。

到家那天,10歲的小外甥早早守在村口等他。小遊在終點拍攝了一段影片,他對小外甥說:“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1200公里:

四川打工的小夥決定

騎行回河南老家過年

95後小夥遊群超說,自己並非心血來潮。早在山東青島上大學期間,他就曾騎行去東北、沿海岸線騎行到三亞、沿川藏線騎行去拉薩……但是騎腳踏車回家過年,他還是第一次。臨近年關,顧客不多,這讓遊群超有足夠時間來完成騎行回家的計劃。

他給自己預算了2000元騎行回家經費,雖然遠遠超出乘火車或坐汽車回家的路費,但他說,這是屬於自己的一次修行。

2022年12月25日出發前一天,他在短影片賬號公佈了騎行計劃——挑戰用2000元騎行1200公里回家過年,並展示騎行裝備:網上花1080元買的永久牌腳踏車、40升的馱包、衝鋒衣、保暖褲、壓縮餅乾、充電寶……

遊群超計劃15天騎到家,但並沒做行程攻略,“跟著導航走就行了啊”。

根據導航推薦的騎行路線,他從樂至縣出發,經綿陽從廣元出川,進入陝西,過漢中,穿秦嶺,經西安,最後進入河南,抵達老家洛陽市白牆村,全程1200公里,耗時將近100個小時。

每次長途騎行,遊群超都用一句話來激勵自己。騎川藏線,他告訴自己:“有些事情現在不做,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去做了”;騎行三亞,他說“雖千萬裡,吾往矣”。

這次騎行,他想到了“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在路上”:

遇到幾次爆胎

但最怕不見一人的孤獨

12月26日早上9點半出發,一位朋友開車“護送”他出城。

當天騎行到綿陽市三臺縣,距離124公里。路上就吃了兩塊餅乾,“相當於做了一天的空腹有氧”。晚上到達三臺縣後,吃了三兩面、三兩米粉外加兩個煎蛋,“太餓了”。

27日到達綿陽梓潼縣後,決定休息一天,順便去逛了“兩彈一星城”景區。第四天到廣元劍閣縣後,他又去劍門關玩了一天,爬“猿猱道”,現場感受“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對於騎行,遊群超說自己不怕路爛,也不怕餓,最怕不見一個人,也不見一輛車的那種孤獨,還怕被野狗追趕的場景。

最初兩天他選擇了“腳踏車導航”模式,有時會被導上一段村道,“後來我選擇‘摩托車導航’模式,就基本上是大路了。”

途中遇到過雨夾雪天氣,有好幾次爆胎,但對於一名“老騎手”來說,很快就能處理好並繼續前行。

遊群超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半個月的騎行,可以從南到北領略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出發前,曾有網友提醒遊群超,騎車穿越秦嶺很難,路況不好。但過秦嶺後,他覺得一切也還好,“路上除了人少車少以外,還有點冷,但是風景非常美。”

按照計劃,遊群超會在2023年1月10日抵達河南老家,但當他騎行最後40公里時,停了下來。他在拍攝的影片裡解釋說:“黃土高原拉低了自己的速度,還有一路的西北大逆風,腳踏車和人都是晃的。更可恨的是一路爬坡,爬不完的坡,中午還獎勵了自己一個小雞腿,尋思一路幹到家,(但)結果就這樣了”。

遊群超告訴記者,導航顯示的路程是1200公里,但實際的騎行距離約有1300公里。

平安到家:

10歲外甥早早等在村口

“路雖遠,行則將至”

1月11日,出發第17天,也是遊群超實際騎行的第12天(有5天休息停留)。

當天上午,他迎來本次騎行的最後一個長下坡,全長4公里。下午兩點左右,這輛永久牌腳踏車出現在河南洛陽市白牆村村口,這裡是他從小長到大的地方,10歲的小外甥早已等在那裡,就像在等待一名騎士的凱旋。

遊群超告訴記者,這次騎行回家過年,家人沒有特別地擔心,但會每天觀看他更新的短影片瞭解他的身體狀況和行程。原計劃的2000元預算經費,結果只花了1800元左右。

很多網友看到他的騎行影片後,也想來一場這樣特殊的旅行。遊群超對網友說:“如果可能的話,大家可以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在老家的村口,他用手機記錄了此次騎行旅程的終點時刻。影片中,他對小外甥說:“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成都商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