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本是同一母親養大,為何咸豐和恭親王,因為母親名分,兄弟反目?

  • 由 常棣tandy 發表于 武術
  • 2023-01-19
簡介可以說,奕訢一個人的悲哀,也是咸豐這個皇帝的悲哀,更是大清帝國的悲哀

戀父親節很嚴重怎麼辦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十三,皇帝在圓明園慎德堂的病榻前,召見了五位大臣。

此次召見,讓卓秉恬和杜受田感覺出了輸贏。

本是同一母親養大,為何咸豐和恭親王,因為母親名分,兄弟反目?

受召見的除了祁寯藻、何汝林、陳孚恩、季芝昌四位軍機外,還有並非大學士的杜受田。

歷史沒有記載“語良久”的召見,到底談了些什麼內容,但完全可以想象,杜受田的臉上,肯定是春風拂面。而窗外刺骨的寒風,則恰同卓秉恬的心情。政治嗅覺靈敏的大學士卓秉恬,從被忽略中朦朦朧朧地品嚐到了失敗的挫傷。

正月十四日,感覺自己走到人生盡頭的道光,勉強穿好了正式朝服,於卯時(早晨5一7點)緊急召見宗人府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首席)、賽尚阿、何汝林、陳孚恩、季藝昌,內務府大臣文慶。當著十位重臣的面,道光宣佈立奕詝為太子。

不久,奕詝一瘸一拐地來到了慎德堂。大臣們打開了密匣,宣讀了四年前的立儲詔書。

1、奇怪的“遺詔”

宣讀完詔書之後,道光頒佈了一道書寫潦草的親筆硃諭:

“皇四子奕詝著立為皇太子,爾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贊輔,總以國計民安為重,無恤其他。”

到了中午,道光駕崩。

儲藏於中國第一歷史博物館的道光立儲密旨,是目前世界上存留下來的唯一一份秘密立儲實物。

外包黃色羊皮封套的匣子,是由楠木精製而成,長33釐米,寬17釐米,厚8。5釐米。匣子裡裝的是立儲密詔。密詔的外層包裝紙上,是道光親書的滿文“萬年”和簽名,內層包裝紙上,是道光親書的“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和簽名。

匣子裡的詔書,讓人感到非常意外。

按當時的書寫和閱讀習慣,詔書的內容從左到右分別是“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滿文“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

這是一道從內容到形式都令人疑惑的諭旨。

第一,有清一代從沒有皇太子和親王並立的規矩和習慣;

第二,按照尊卑順序應該先寫立皇太子再寫立親王。

這種反常的表象背後,折射出道光當時矛盾的心態。

本是同一母親養大,為何咸豐和恭親王,因為母親名分,兄弟反目?

選擇的痛苦之處在於,當做出一種選擇之後,就會產生沒有做另一種選擇的遺憾。

奕詝長而仁,奕訢能而賢,無論選擇了誰或不選擇誰,都無法讓道光說服自己,這是道光矛盾的根本原因。

2、道光的良苦用心

道光先封親王,後立太子,可能出於幾個目的:

第一,用諭旨並封的形式,強調並固定奕訢的利益,使之不可侵犯,算做對他的補償;

第二,構建帝、王相輔相成機制,以奕訢輔佐奕詝,彌補其魄力之不足。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明確倆人的君臣地位,防止奕訢對奕詝不利。

有兩則記載,說明了奕詝即位的危機。

一則材料說,奕訢深受道光喜愛,幾次想棄立奕訢。臨終時命內侍召見奕訢。不巧奕詝前來請安,聽到了這個訊息急忙趕到父皇榻前。

道光見了奕詝,嘆息一聲問到:六阿哥來了沒有?然後昏迷過去。等奕訢匆忙趕到後,道光已經晏駕。

還有一則材料說,道光病危時,召見大臣到寢宮啟密匣。當時,奕訢之母孝靜皇貴妃暗地裡讓太監叮囑大臣,不要開啟密匣。因此,大臣們很猶豫。道光大怒,以手拍床,斥責群臣,這才打開匣子,立奕詝為太子。

這些說法都來自野史,經不起推敲。

但道光臨終前的密詔,讓十位重臣:

“爾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贊輔,總以國計民安為重,無恤其他”,卻道出了另外一層含義。

他可能已經認識到,大臣們會對自己的選擇有異議,因此以聖旨的形式,讓這些顧命大臣不要心生二意。

本是同一母親養大,為何咸豐和恭親王,因為母親名分,兄弟反目?

當天下午,奕詝護送道光的靈柩回乾清宮。

3、老師的臂膀

他當上儲君後作出的第一個決定,就是“以上書房為倚廬,席地寢苫”。所謂倚廬,是指服喪時住的房子;所謂席地寢苫,就是在服喪期間,住得差一點,表示對父皇的追悼。

而為什麼偏偏選擇上書房呢?

是為了隨時接見杜受田,讓老師幫忙出主意。

有專家考證說,按照清代的制度,杜受田奉旨“入值上書房”,每天都可以到這裡,但不能去宮中別的地方。如果奕詝選擇別的地方做倚廬,召見杜受田需由御前大臣帶領,程式極其煩瑣不便。

杜受田勝利了。

正月二十六日,奕詝在太和殿即皇帝位,以下一年為咸豐元年。

在山呼萬歲聲中,杜受田心裡一定洶湧澎湃。他雖然從教練切換為臣子,可這是他調教出來的皇帝啊。

在奕詝的身上,寄託著他的理想和抱負,使他很有成就感和滿足感。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咸豐並沒有忘了他的老師。即位之後,封杜受田為太子太傅,兼署吏部尚書,調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杜受田雖然未入中樞,但“國家大政及進退大臣,上必諮而後行”,繼續覆行帝王師的職責。

《清史稿·杜受田傳》說:

“受田自侍文宗學,未嘗離左右,當陛辭,不覺感戀流涕。在途觸暑染疫,力疾治事,與源灝、宿藻等核定施賑章程,疏陳而不言病,至清江浦遽卒。遺疏念賊氛未靖,河患未平,尤以敬天法祖、勤政愛民、崇節儉、慎好惡、平賞罰為言。”

在奕詝爭做太子問題上,杜受田雖然耍了手腕,但卻是一個任職任事的良臣。

本是同一母親養大,為何咸豐和恭親王,因為母親名分,兄弟反目?

杜受田死後,咸豐贈太師、大學士,入祀賢良祠,賜金五千兩治喪,並特意頒詔說:

“杜受田品端學粹,正色立朝,皇考深加倚重,特簡為朕師傅。憶在書齋,凡所陳說,悉本唐、虞、三代聖聖相傳之旨,實能發明蘊奧,體用兼賅。朕即位後,周諮時政利弊,民生疾苦,盡心獻替,啟沃良多!援嘉慶朝大學士朱珪故事,特諡文正。”

靈柩到了北京後,咸豐親自祭奠,“撫棺哭甚哀”。

咸豐哭得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他失去了一個可以依賴的臂膀。這是一個具有高度戀父(師)情結的皇帝。

在杜受田堅強可靠的臂彎裡他躺了12年,感覺是如此的安全和舒適,如今這個人走了,剩下一副沉重的擔子,還能依靠誰呢?

他驟然感到無比的孤單和無助。

4、不服輸的恭親王

二十歲的咸豐坐到了火山口上。

上臺之初,西方列強像喂不飽的群狼,上午撕大清帝國幾塊肉,下午又啃兩塊骨頭。而國內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太平天國席捲幕掀的聲勢,讓咸豐的江山充滿火藥味。

咸豐登基當天,按照道光的指示,封奕訢為恭親王。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分兵北伐,逼近北京。

二十一歲的奕訢成為帝國政治舞臺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先被任命辦理巡防事宜,並署理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又被委派在軍機大臣上行走,而按照祖制,親王或皇子是不得擔任此要職的。不久,又出任宗人府宗令、正黃旗滿洲都統等職位。

咸豐和奕訢和睦相處,同舟共濟,開始了“打仗親兄弟”的政治蜜月期。

其實,這一切只是表面現象。

咸豐並不完全信任奕訢。

在爭奪儲君的位子時,他按照杜受田的教導,奉行的是裝老實的哲學,以拙示人,以仁待人,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博得道光的好感。

本是同一母親養大,為何咸豐和恭親王,因為母親名分,兄弟反目?

咸豐性格懦弱,並不代表沒有脾氣。他不可能不忌憚奕訢的才華和能力,也不可能不怨恨奕訢的爭儲行為。

他在奕訢的親王爵位前加了個“恭”字,是頗費心思、富有深意的,無非是告訴奕訢,收起四處搖晃的尾巴,好好做一個恭順謙謹的臣子吧。

年輕人的特點是聰明、有闖勁、接受新事物快。但因為閱歷淺,往往冒失,不穩重,容易意氣用事。

以奕訢的頭腦,他非常清楚咸豐的小九九。然而,他恭順不起來。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了這麼多年,他知道四哥和自己做人的差距。

愛新覺羅家族的這個位子,應該是唯有能者居之。四哥是個瘸腿不說,論文講武樣樣不如自己,他憑什麼就當了皇帝?這種委屈和不服表現出來,就是在皇帝面前談笑自若、指手畫腳。感情一旦淹沒了理智,就會造成一個人的短視,分不清政治上的利害攸關。

你能力水平不如我,能把我怎麼樣,何況我媽還養過你?

5、兄弟失和的導火索——養母的待遇

如何對待奕訢母親的問題,成為兄弟倆人感情失和的導火索。

應該說,咸豐對待自己的養母,是很不錯的。

即位當天,就頒佈諭旨,“謹尊封為康慈皇貴太妃”。但在奕訢看來,這不過是新皇帝循例而封,並沒有對養母表現出足夠的尊敬,因此心裡十分不滿,多次提出“宜尊號太后”,咸豐“默不應”,始終沒有鬆口。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咸豐並沒有錯。按照規定,一個皇帝冊或追封皇后,不能超過三位。當時,道光已經先後冊封了三位皇后,如果加封奕訢之母就是違例。

本是同一母親養大,為何咸豐和恭親王,因為母親名分,兄弟反目?

而追封皇太后,都是兒子當了皇帝以後,對生母所加的諡榮,嗣皇帝只能授養母太妃,而不可能尊之為太后。奕訢提出這種越軌的要求,肯定讓咸豐非常窩火。

咸豐五年(1855),康慈皇貴太妃病危。咸豐前來探視,恰好碰見奕訢,就問太妃身體如何。奕訢跪在地上大哭:病情極其嚴重,只因為未得太后封號,死也不會暝目啊。

咸豐聽罷“哦”了幾聲。不知奕訢誤會了皇帝的意思,還是故意錯誤理解皇帝的心意,他當即到軍機處傳旨,聲稱皇帝已經同意自己所請,令禮部準備冊封典禮。

當咸豐知道訊息後,軍機處已經傳旨,禮部已經開始做籌備工作。木已成舟,他只得加封皇太妃為康慈皇太后。

奕訢雖然為母親討了說法,卻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七月初五,四十四歲的康慈皇太后病逝。

孝和皇太后病逝時,遺詔養子道光不要過於悲傷,穿27天孝服就可以,但道光堅持要戴孝100天,素服27個月。

6、靠邊站的恭親王

康慈皇太后去世後第六天,也就是七月十一日,咸豐以“飾終儀物,有可稍從簡約者,務惜物力”的名義,表示自己只穿27天孝服。

穿孝服和節約有什麼關係,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咸豐要給奕訢顏色看了。

七月十二日,他又以“朕不敢以一己之感恩,致違大行皇太后謙沖之盛德”為由,取消了她配享太廟的資格。

本是同一母親養大,為何咸豐和恭親王,因為母親名分,兄弟反目?

七月二十一日,咸豐批評奕訢“於一切禮儀,多有疏略之處”,革其軍機大臣、宗人府宗令、正黃旗滿洲都統之職,剝奪了他辦理喪事的權利,讓他“自知敬慎,勿再蹈愆尤”,回上書房反省。

應該說,咸豐對奕訢的懲罰並不算重,以奕訢的行為完全可以算是矯旨。

如果咸豐認真追究,奕訢很難保全自己的性命。咸豐指責奕訢辦理喪事時禮儀疏略,其實就是批評他沒把自己當回事,有越權之嫌疑。此時如果不懲治他,將來坐大就很難收拾。

即使是一隻貓,手裡有了權力,也會變成一隻虎。

奕訢的莽撞衝動,讓他喪失了問政的資格,終咸豐一朝,成為一個地位顯赫的大閒人。

奕訢退出軍機處,意味著道光精心架構的“兄弟互濟”的主輔政格局被打破。而這種局面,使咸豐處理政務更加力不從心,直接導致了肅順集團的崛起,促成了辛酉政變的發生。

清末政治上的混亂衰敗,實從奕訢靠邊站始。

本是同一母親養大,為何咸豐和恭親王,因為母親名分,兄弟反目?

可以說,奕訢一個人的悲哀,也是咸豐這個皇帝的悲哀,更是大清帝國的悲哀。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