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對待基層幹部,多少地方還在“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 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武術
  • 2023-01-17
簡介前些年就有基層幹部反映,小區車滿為患,民意沸騰,社群幹部想盡辦法“螺螄殼裡做道場”,前腳剛闢出了車位,居民滿意了,後腳就接到了有關部門厲聲問責——因為調整涉及綠化,儘管已經設法讓綠化面積保持“動態平衡”,卻仍難抵“毀綠”的批評

馬馬兒是什麼意思

對待基層幹部,多少地方還在“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高層住宅樓落下的牆磚,砸中誰的機率最大?

可能是車頂,可能是路人,但百分之百會“砸”到街鎮幹部的腦袋上。街鎮當然需要為屬地安全負責。而因為牆體老化造成的墜物風險,無疑也需要即刻的維修。於是問題來了——如果一處房屋的開發商早就不知所終,維修基金“餘額不足”,又未到法定大修年限,誰來出這筆數額不菲的維修款?

根據人們下意識的反應,當然是街鎮。於是問題又來了——既未在預算中列支,又難言法定責任,街鎮拿出這筆錢,通得過年底的審計嗎?

這不是“沙盤推演”,而是不少街鎮社群入夏以來正在遭遇的煩惱。

現實、民意、法律、規章等,每一條都要求基層幹部作出正確選擇,但所有“正確選擇”加在一起,未必都能讓人全身而退。

有時候,來自不同出發點的不同選項,本身就有著錯位甚至對沖,越是想求全,越是難保不出問題。一旦責任全壓到基層,“正確選擇”,常常就會變成“兩害相權取其輕”。

前些年就有基層幹部反映,小區車滿為患,民意沸騰,社群幹部想盡辦法“螺螄殼裡做道場”,前腳剛闢出了車位,居民滿意了,後腳就接到了有關部門厲聲問責——因為調整涉及綠化,儘管已經設法讓綠化面積保持“動態平衡”,卻仍難抵“毀綠”的批評。也有地方,既要整頓沿街商業,又要創造“活力經濟”,也要照顧居民需求,還要確保井然有序,自上而下的“兩全”指令,往往讓基層陷入兩難。

外地還有幹部親歷,上級有關部門要求每個鄉鎮必須建立汙水處理站,不按時建要被問責,建則涉及土地報批。有不少位於基本農田附近的地,審批程式複雜、頗為耗時,如果按進度要求“未批先建”呢?也要問責。這類讓基層“吃力不討好”的事,各地都不少見。論其動因,

無外乎某種“既要……又要……”乃至“也要……還要……”的要求,一種嚴格的“辯證法”。

其實,“既要……又要……也要……還要……”本身不僅沒有錯,還是追求科學發展、全面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應有思路,是做成許多大事、難事頗為重要的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也是馬克思主義者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些道理,基層幹部都懂。但緣何談起“既要……又要……”,不少人就面露難色,甚至提前做好“因公負傷”的心理建設,準備好“伸頭一刀,縮頭一刀”?

顯然,正確的方法在執行中被異化、誤用,“追求全面”成了“求全責備”,“辯證思維”也簡化為“刀切豆腐兩面光”,這與各自初衷大相徑庭。再究其背後,有制度設計的問題,有權責劃分的問題,也有根深蒂固的觀念問題。

基層幹部常常抱怨,自己總是在當“三夾板”。有時候,制度供給跟不上社會變化,基層一線不得不直面問題和壓力,也難免要當一下“三夾板”,這也是對幹部擔當作為能力的考驗,大多數人並不會怨聲載道——要解決問題,制度上多動腦筋,各方協力進行突破就是了。

也有時候,“三夾板”完全是上下權責不清、關係不順所致。比如“既要……又要……”,

本是強調要平衡有道,到了一些地方的基層幹部這裡,卻成了“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基層幹部是人,不是機器不是神。他們沒有三頭六臂,沒有特異功能。當他們沒有被充分賦權,更沒有被充分賦能,卻要承擔本不應由其承擔的責任、義務,求那些並不存在的“完美解”時,理想中的“左右逢源”,只能變成“左右為難”。

有人說,“左右為難”也是幹部的“寶貴經歷”,是很能鍛鍊人的。這話看似境界高,其實經不起推敲。

“為難”裡有多少事出有因,又有多少純屬折騰,還有多少是因為“責任甩鍋”“問責過度”,基層幹部心裡都有一本賬。

這些年各地流行籤“責任狀”,還流行“一票否決”,有基層幹部一人就簽了幾十張“責任狀”,頭頂十幾個“一票否決”專案,儼然成了“高危人群”。而背後呢,本應提供支援幫助、甚至本就是責任主體的上級部門,卻成了“指揮官”,當起了“評議員”。

有些自上而下“評議員”,要的還不只是下面交上的“答卷”,還是一種“感覺”

,於是在就事論事的“求全責備”之外,基層又遭遇更多考題——“上午發通知下午要反饋”“今天佈置明天出成效”“既要活幹得多還要材料寫得好”……

這背後被誤讀的,又豈止是一句“既要……又要……”?

欄目主編:朱珉迕

本文作者:朱珉迕

文字編輯:朱珉迕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笪曦

編輯郵箱:shzhengqing@126。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