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唐朝的開國皇帝與突厥

  • 由 懷霖濟物 發表于 武術
  • 2023-01-12
簡介換句話說,當時的突厥最為強大,突厥帝國的幅員遼闊,控弦百萬,戎狄之盛未有也,逐鹿中原的霸主,譬如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等等,在中原紛紛稱王,但是面對突厥帝國的大汗,都自稱為臣,這些霸主雖潛尊號,俱北面稱臣,都是期望得到突厥的支援,讓自

320前重心怎麼修正

隋朝的末年,中國大亂

因此,北方的強權突厥勢陵中夏。史書上如此記載:

及隋末亂離,中國人歸之者眾。又更強盛,勢陵中夏。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

。。之徒雖潛尊號,俱北面稱臣

東自契丹,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皆臣之

控弦百萬,戎狄之盛未有也。大唐起義於太原,劉文靜聘其國,引以為援。

換句話說,當時的突厥最為強大

突厥帝國的幅員遼闊,控弦百萬,戎狄之盛未有也

逐鹿中原的霸主,譬如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等等,在中原紛紛稱王

但是面對突厥帝國的大汗,都自稱為臣

這些霸主雖潛尊號,俱北面稱臣,都是期望得到突厥的支援,讓自己得以擊敗對手,統一中國

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也曾經派特使劉文靜出訪突厥,尋求突厥的支援。

接著的問題是,如果這些在中原稱王的霸主,都向突厥稱臣,那麼李淵是否也向突厥稱臣?史書上有這一段不經意的記載:

太宗初聞靖破頡利,大悅。謂侍臣曰:

…往者國家草創,太上皇(高祖李淵)以百姓之故,稱臣於突厥。朕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暫動偏師,無往不捷,單于款塞,恥其雪乎?

所以,史書在記載李淵派劉文靜往突厥求援,大唐起義於太原,劉文靜聘其國,引以為援,完全不提高祖向突厥稱臣的史實

一直到唐太宗時的名將李靖大敗突厥的頡利可汗,史臣記載當時言語,才洩漏出唐高祖李淵曾經稱臣的經過。

大唐王朝能夠在短短十數年間,從稱臣的開國皇帝高祖,到太宗暫動偏師,無往不捷,恥其雪乎?成為威震海內外的天可汗,算是中國的一個驕傲

一方面是因為大唐王朝的發奮圖強

一方面也是因為突厥自身的天災亂政,以及鄰近部族回紇的興起。

關於這段史實,在著名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中,有詳細的考據與論述。

重點是,為什麼中國人引以為傲漢唐盛世的開國皇帝,都曾經屈膝於北方的強權?我們可以這樣分析,開國皇帝在開國過程中,所面對的必然是群雄並起、天下大亂的局勢

相對於中國的內亂,北方的強權如果剛好有一個英雄君主,統一了大漠南北,那麼雙方力量的對比,必然是彼強此弱

這個情況之下,中國開國皇帝的策略性思考,應該都會先求消滅中原群雄,再來處理與北方強權的關係。

因此,唐高祖李淵名義上的對突厥稱臣,也有他現實面的考慮與苦衷

重要的是,稱臣也不能稱太久

中國人以漢唐為傲,也不太在乎漢高祖、唐高祖是否曾經稱臣

而是在乎是否可以很快的凝聚力量,重新大國崛起。

唐朝的開國皇帝與突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