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一個人最難得的修行:不陷入內耗騙局

  • 由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發表于 武術
  • 2023-01-08
簡介“內耗騙局”,正在拖垮你的人生心理學有個“自我損耗”的觀點,它說的是一個人每天會有6000多個想法,每做一次選擇都會消耗一部分心理能量

怎樣剋制情緒

一個人最難得的修行:不陷入內耗騙局

文|那漣(富書專欄作者)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工作稍有失誤,就徹夜難眠,擔心領導不認可;

遇事需要抉擇,就左右為難,糾結很長時間;

聽別人議論,便暗自揣測,擔心是自己不好。

生活中我們時常被情緒裹挾,陷入精神內耗。

認為自己墜入了無底深淵,前途一片慘淡,生活沒有一絲光亮。

此時,你很可能掉入了“內耗騙局”。

餘華曾說:“

精神內耗也是一種積極的情緒,人內耗到某種程度,其實是在尋找某種人生的出口。

聽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內耗,不全是壞事。

在意別人的評價,其實是希望自己擁有好人緣,然後才能改進;

懊惱自己的錯誤,潛意識是想成為更棒的自己,進而得以蛻變。

合理看待內耗,發揮其正向作用,便能輕鬆駕馭內耗,活得恣意灑脫。

一個人最難得的修行:不陷入內耗騙局

一個人最難得的修行:不陷入內耗騙局

“內耗騙局”,正在拖垮你的人生

心理學有個“自我損耗”的觀點,它說的是一個人每天會有6000多個想法,每做一次選擇都會消耗一部分心理能量。

有些擔憂,只是憑空想象,腦補最糟糕的結局嚇唬、折磨自己而已。

就像《套中人》裡主人公別里科夫,每天都在臆想各種麻煩,害怕天下大亂,最終在驚恐中死去。

伏爾泰曾說:“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裡的一粒沙子。”

真正擊垮我們的,可能不是眼前的困境,而是陷入了“內耗騙局”。

主持人白巖松,年紀輕輕就已在央視嶄露頭角,卻曾因身體原因在家休養長達一年之久。

那個時候,他身兼數職,既要負責三個欄目的製作,還要參與體育、娛樂、新聞等多個領域的節目錄制。

因此,他對自己特別苛責,不允許絲毫失誤發生。

但人無完人,偶爾一點小錯誤,他都會極度焦慮,覺得後果很嚴重;

工作稍微不如意,便會過度緊張,擔心專案會毀掉。

而深陷負面情緒,又讓他更加惶恐不安,覺得事情糟糕透頂。

久而久之,白巖松的頭髮開始大把脫落,失眠和焦慮撲面而來,在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下,他不得不停工。

於是,他開始反思,從前考慮問題是否太過極端,一點小瑕疵,就被自己無限放大,把自己逼入了“內耗騙局”。

一個人最難得的修行:不陷入內耗騙局

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也曾如此:

事情還沒發生,內心就上演了多個版本的大戲,導致心累;

反覆思量先幹什麼,後幹什麼,最後什麼都沒做;

總害怕被淘汰出局,因此輾轉反側、寢食難安……

面對未知事項,我們總習慣杞人憂天,且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若放任精神內耗,任消極情緒無限蔓延,最終將壓垮自己,把人生之路堵死。

唯有跳脫“內耗騙局”,埋頭於自身發展,方能破局前行。

一個人最難得的修行:不陷入內耗騙局

恰到好處的內耗,是人生的轉機

餘華在《保持對話》中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

“我寫作了40年,也內耗了40年。

我時常鼓勵自己的學生,假如你在寫作中遇到障礙,那就說明你在突破自己。

儘管困難會導致內耗,但卻能推著你前進。

內耗其實是希望自己做的更好一點。”

深以為然。

一個人最難得的修行:不陷入內耗騙局

餘華創作《文城》,歷經20年,從1998年開始,到2021年才出版。

整個寫作過程,他不僅飽受身體折磨,精神也極度壓抑。

為了描寫一個細節,他反覆推敲,顧不上喝水吃飯,腸胃裡空空如也;

為了講述一段故事,他廣泛查閱,一坐就是一天,頸椎痠痛難忍。

為了給讀者呈現最好的狀態,他數次主動中斷寫作,一直和自己較勁,最終得以完成。

後來《文城》一經問世,便在文學界引發熱烈追捧,“那個讓我們激動的餘華又回來了。”

你看,內耗是一個人向好的徵兆,也是人生的轉機,只要合理運用,就會否極泰來。

朋友公司去年大裁員,她不幸就在裁員名單裡。

辦了離職手續後,朋友就在家裡躺平了,每天不是刷影片就是網購,靠著外賣打發一日三餐。

一段時間後,朋友開始胡思亂想,遲遲走不出被裁的陰影,人也變得暴躁易怒。

“我工作認真負責,是不是有人打小報告害我被裁?

婆婆最近對我態度不好,會不會嫌棄我失業在家沒有收入?”

一次情緒失控和婆婆大吵一架後,她痛定思痛:即便狀態再差,也要接受現狀,努力尋求出路。

之後,朋友擠出所有時間努力提升,積極上網留意工作機會,很快就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

環顧四周,內卷無處不在,太多事情在消耗我們的精力。

生活的一地雞毛、工作的不堪重負、人際關係的劍拔弩張……

內耗雖無法避免,但我們可以善加利用,激勵自己更新進化。

不妨抓住想要變好的契機,聚焦於行動,就能將內耗拋在腦後,踏浪前行。

一個人最難得的修行:不陷入內耗騙局

一個人最難得的修行:不陷入內耗騙局

合理對待內耗,從改變認知開始

身處凡塵俗世,內耗是人生常態。

與其深陷其中,極力掙扎,不如合理運用,讓能量由負轉正。

當我們對內耗有了正確認知,併發揮其積極作用,就能挖掉滋生內耗的土壤,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分享幾個小辦法,希望能助你打破認知藩籬,走出“內耗騙局”:

1、課題分離,剔除別人的事

容易陷入精神內耗的人,習慣過度解讀別人的言行舉止,從而產生敏感、自卑、焦慮等情緒。

究其根本,是因為在人際關係中未嚴格樹立分界線。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提出了“課題分離”的概念。

意思是說想要解決人際交往的煩惱,就要區分什麼是他人的課題,什麼是自己的課題。

別人如何對你,要怎麼做,那是別人的事。同理,你也有你的事,別人無法涉足。

守好自己的邊界,剔除別人的事,專注於自身“課題”,才能遠離內耗困擾,心無旁騖做自己。

2、正視自己,帶著症狀生活

俄國哲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

接納處於內耗狀態的自己,努力去慢慢改善,就會擺脫內耗的束縛。

從事心理諮詢的朋友曾說,心理諮詢的“真相”就是讓人接受現狀,即“放棄治療”,與自我和解,帶著症狀去生活。

試著不再用放大鏡看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攜問題前行。

當你秉持與問題和解的態度,就能卸下內心負累,步履從容,成功抵達想要的遠方。

一個人最難得的修行:不陷入內耗騙局

3、付諸行動,避免思慮過多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40歲失業在家,壓力山大,迷茫痛苦,怎麼辦?”

有一個超讚回答說:“如果上帝在你面前放了十個盲盒,並告訴你其中一個裡面有你想要的東西,你咋辦?

你應該一個一個的去開啟、驗證。”

面對生活中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再多迷茫和焦慮也於事無補。

我們要做的是:趕緊去行動和試錯,想太多都是徒勞。

正如《撒野》一書中寫道:

“人就是這樣,想來想去,猶豫來猶豫去,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勇氣沒攢夠,其實只要邁出了那一步,就會發現所有的一切早就準備好了。”

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

很喜歡作家劉方同的一句話: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一段內外交困的煎熬期。這段時期漫長得彷彿沒有終點,如果挺不過,便是你的無底洞;但是挺過了,那就是你的成年禮。”

面對生活的磋磨刁難,與其在自我損耗中頹喪沉淪,不如轉身擁抱它。

要知道,我們不僅是自己心靈疲累的製造者,更是那個唯一的終結者。

願我們不再視內耗為洪水猛獸,內心從容淡定,活得自在坦然。

一個人最難得的修行:不陷入內耗騙局

作者簡介:

那漣

富書專欄作者,富小書的人,一個喜歡用文字丈量生活的法律人

本文:富小書,你身邊最好的閨蜜

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