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閱讀越多越無知”?如此讀書可能毀掉一代人……

  • 由 正心正舉 發表于 武術
  • 2022-12-15
簡介之前我們提到,在讀書時,我們要透過RIA便籤法獲取知識,再透過明確前因後果和適用邊界來分析知識

互相推諉的三字俗語是什麼

“閱讀越多越無知”?如此讀書可能毀掉一代人……

我們常說,讀書使人明智。可是,在這個資訊時代,我們能接觸到的書籍、文章越來越多,水平也參差不齊。如果不懂得甄別、篩選,就容易感到混亂。

就比如,當你有育兒的困惑,你可能會搜一搜電腦上的育兒文章。前一篇文章說《父母無條件的愛,是給孩子最大的底氣》,後一篇文章卻說《無條件的愛,害娃於無形》。兩篇文章各有道理,看完你更迷茫了。

又比如,當你在工作中遇到困惑,想找幾本書答疑解惑,可讀完之後很快就忘記了,即使記得也無法運用到實踐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這時候你可能會覺得,讀書有什麼用,讀再多的書,我的生活也沒有起色。但實際上,很多時候不是讀書這件事有問題,而是我們讀書的方法出了問題。如果光會讀書,而不能將書裡的知識無法內化成自己的能力,那麼讀書就是無用的。

如果不會甄別、篩選書裡的資訊,那麼書裡的知識就可能會起到誤導的作用,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盡信書不如無書”。

那麼,我們究竟要如何做,才能將書中的知識都化為己用呢?

“閱讀越多越無知”?如此讀書可能毀掉一代人……

“閱讀越多越無知”?如此讀書可能毀掉一代人……

使用RIA便籤學習法,實現高效閱讀

RIA便籤學習法是阿里巴巴培訓管理師趙周發明的學習方法。它顛覆了傳統的讀書方法,重新定義了高效閱讀。

所謂RIA,其實是三個單詞的首字母。“R”,就是reading,也就是閱讀;“I”,就是interpretation,也就是用自己的語言重述資訊;“A”就是Appropriation,它被分成兩個部分,A1是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A2是描述自己的應用。

也就是說,RIA便籤學習法要求我們先閱讀(R),然後用3種不同顏色的便籤紙,分別來做I、A1、A2這三種筆記。

讓我們用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

假設我們在閱讀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當我們看到“情感賬戶”這一概念時,我們覺得很受用。這時候,你會如何做?如果你只是把“情感賬戶”的概念抄一遍,那麼,你很快會忘記這個知識點。即使記住了,也只是記住了概念,對你的生活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我們不妨嘗試一下使用RIA便籤學習法。

首先,我們要用便籤紙來記錄“I”,也就是用自己的語言重述資訊。在這一步,我們需要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情感賬戶”。比如這樣寫:情感賬戶就像一個銀行賬戶,有存入也有支出。我們做一件有利於感情的事,就好像往裡面存錢,我們做一件消耗感情的事,就好像往裡面取錢。如果我們總是取錢,沒有存錢,那麼遲早會把感情耗光,關係也就破裂了。

為什麼一定要用自己的語言複述,而不能照抄文章中的表述呢?這是因為,當我們想用自己的語言把一個概念解釋清楚,就必須先把這個概念讀懂、讀透,在腦海裡進行二次加工。經過加工後再輸出,我們會把這個概念記得更牢。

“閱讀越多越無知”?如此讀書可能毀掉一代人……

接著,我們要用便籤紙來記錄“A1”,也就是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就拿剛才的例子來說,我們可以回憶一下,生活中我有沒有遇到過把情感賬戶消耗光,導致兩人感情破裂的事情?如果有,我們可以把這件事簡單記錄在A1便籤上,接著把這張A1便籤貼在I便籤的旁邊。

最後,我們要用便籤紙來記錄“A2”,也就是描述自己的應用。所謂描述自己的應用,就是說我們要思考一下,如何將書裡的資訊運用到生活中。在記錄A2時,我們的內容要包括目標和行動兩個方面的內容。

我們還是用情感賬戶為例,在描述情感賬戶的A2時,我們可以這樣寫:我可以將情感賬戶的概念運用到陪伴孩子的問題上。透過多陪伴、多關心孩子,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具體的目標為:每天至少陪伴孩子3個小時。

具體的行動為:

①陪孩子吃晚餐時,和孩子聊一聊學校裡發生的事情;

②陪孩子學習時,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

③睡前給孩子講故事,增進感情。

你看,RIA便籤閱讀法,就是一個教你如何把書中知識內化為能力的方法。透過語言重述,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並記住了書裡的資訊;透過描述相關經驗,書裡的資訊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能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最後再透過描述應用,書裡的資訊能真正實現改變生活的作用。

“閱讀越多越無知”?如此讀書可能毀掉一代人……

構建知識體系,提升認知水平

透過RIA高效閱讀法,我們能從眾多的書籍中獲取有效的知識或資訊。但此時資訊還是孤立存在的,猶如一盤散沙。因此下一步,我們需要構建知識體系,將這些獲取到的資訊串聯起來,建成思維的大廈,從而進一步提升認知水平。

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第一步:明確資訊的前因後果和適用邊界。

在讀書時,我們必須認識到,任何資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它的前因後果和適用邊界。如果沒有明確這兩點,知識就很容易起到誤導的作用。

所謂前因後果,就是要分析這個資訊的起因和結果。打個比方,有個俗語叫做“三個和尚沒水喝”。當我們獲取這個資訊之後,就要思考:為什麼會出現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情況(分析前因)?為什麼一個和尚、兩個和尚就不會沒水喝(分析前因)?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後果是什麼(分析後果)?

透過思考,我們能理解到:之所以一個和尚有水喝,是因為一個和尚做多做少都是自己的,兩個和尚雖然也涉及合作,但合作分工比較簡單。三個和尚涉及的合作較為複雜,一旦工作分配不當,就會互相推諉。

在分析了“前因後果”之後,我們要接著分析資訊的“適用邊界”。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兩個各有道理,又互相矛盾的觀點。比如,《你不讓孩子吃苦,生活就會讓孩子吃苦》和《偽挫折教育,害孩子一生》,似乎都有道理,可卻是互相矛盾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很可能是因為,兩個觀點適用的範圍不一樣。

就拿“三個和尚沒水喝”來說,我們還有一句古話,叫做“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這句話也有道理啊,到底誰對誰錯呢?

當我們遇到兩個矛盾且看似有道理的資訊時,我們就要去明確適用邊界,即思考一下:這兩個觀點分別適用在什麼場景。

就拿剛才的例子來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適用在“思考階段”,也就是在溝通想法的時候我們要集思廣益,讓不同的想法碰撞出火花。而“三個和尚沒水喝”則適用於“執行階段”,當我們要執行一項任務時,要分配好任務,避免互相推諉。

“閱讀越多越無知”?如此讀書可能毀掉一代人……

“閱讀越多越無知”?如此讀書可能毀掉一代人……

我們要從點到網,構建知識體系。

之前我們提到,在讀書時,我們要透過RIA便籤法獲取知識,再透過明確前因後果和適用邊界來分析知識。在經過這兩步之後,我們就能真正獲取一個知識。接下來,我們需要將知識拼湊成屬於自己的思維大廈。

具體的方法就是,列思維導圖,形成知識框架。舉個例子,假設我們想要學系如何建立親密關係,我們可以構建這樣的知識體系:

什麼是親密關係?

為什麼要建立親密關係?

如何劃分邊界?

如何表達需求?

如何建立親密關係? 如何避免衝突?

如何合理化拒絕?

如何正向溝通?

接著,我們可以在不同的書中,攝取有關“親密關係”的知識,然後不斷往知識體系裡填充進去。隨著我們知識的積累越來越多,我們最終就能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閱讀越多越無知”?如此讀書可能毀掉一代人……

撥迷見智

開啟自在之門

在今天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接觸到的資訊紛繁複雜。因此,學會高效讀書相當重要。

都說知識像海洋,而你的學習能力就像一艘船。找不到合適的船,即使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裡,也很容易會被淹死。

因此,我們要提高讀書的能力,擁有一雙“火眼金睛”去判斷紛繁複雜的資訊。同時,也要使用恰當的方法,將所學知識化為己用。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快速提升自己,做一個有知識、更有智識的人。

“閱讀越多越無知”?如此讀書可能毀掉一代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