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民生調查|零排放“樣板房”離百姓家還有多遠?

  • 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武術
  • 2022-12-15
簡介”目前,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內的多個高階研究平臺,已經聚焦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圍繞氣候變化與全球生態、資源迴圈與清潔能源、汙染防治與生態修復、低碳城市與綠色建造、綠色車輛與智慧交通、迴圈經濟與公共健康、智慧感知

鋪院子磚一平米多少錢

民生調查|零排放“樣板房”離百姓家還有多遠?

圖說:固廢資源化利用技術示範:河道淤泥資源化利用步道磚 採訪物件供圖(下同)

憧憬一下,我們未來將入住一個全環保社群——水、電、氣均源於自然,垃圾自我迴圈變成裝修材料……這裡沒有碳排放,沒有汙染,藍天白雲,空氣溼潤清新。這些並非科幻小說中的場景,眼下,真有這麼一處“近零碳”示範園區,它位於上海青浦區金商公路708號、大觀園景區對面——

白牆黑瓦,庭院內樹草幽靜,乍一看,這裡宛如典型的江南仿古庭院,門匾上寫著“迎園”二字。其實,它還有一個名字“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同濟大學環境、建築多支專業團隊,已經將這裡打造成一個科技創新平臺、成果示範平臺和科普基地,一批綠色低碳科研成果在這座小院子裡使用並展出。在“迎園”,傳統的江南園林和先進低碳技術碰撞、交融。

會議室裝飾簡潔美觀,褐色牆面採用咖啡渣迴圈再生的飾面板——將咖啡渣製成生態板材,兼顧美學和環保。

廁所看上去很普通,卻創造性地運用了全球首個零排放生態公廁技術——利用先進的物化分離技術,實現水質淨化和迴圈使用,對馬桶內汙物進行淨化處理,再迴圈衝廁使用,節水率超過90%,全程無廢物排放。

屋廳的黑瓦亦不簡單,實則是一片片高效率的太陽能光伏板。

雨水花園裡的水景和綠地,則是匯聚吸收來自屋廳及地面的雨水,利用植物、沙土、微生物的綜合特性,對雨水進行綠色淨化。

院子角落處,還設有一隻制氫裝置——白天,使用光伏發電,電解水製成氫儲存起來。需要的時候,再將氫能轉化為電能、熱能,供氣、供熱水。

民生調查|零排放“樣板房”離百姓家還有多遠?

圖說:社群能耗模擬系統、數字孿生技術示範

開啟一扇展示最新環保科技的窗

小“迎園”撐起低碳、零碳創新大平臺

同濟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伍江教授如今擔任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主任一職,成了“迎園”的主人。他告訴記者,上海的青浦、江蘇的吳江和浙江的嘉善共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態綠色”如何落到實處?政府相關部門希望同濟大學利用學科優勢助力,於是,便有了建設這個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的計劃。

可是,科研資金從何而來?研究院選址又在哪裡?伍江說,當時就有一個想法,研究院不要建成高樓大廈,或是那種成片的樓宇。於是,伍江和他的團隊找到“迎園”。

伍江第一次來到“迎園”時,看到的是雜草叢生,像是荒廢已久的樣子。當地人告訴伍江,這裡最早是上海淀山湖風景區籌備處的辦公地點,之後又被輾轉用作大觀園管委會、青浦區湖區管理辦公室、附近民族文化村專案的辦公用房。幾年前,民族文化村關閉,這處庭院也就蕭條了。

當時,伍江仔細看去,意外發現“迎園”匾額左側寫有一行小字——陳從周題。他不由得興奮起來,“這應該算是緣分。”原來,著名古建築園林藝術學家、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先生曾參與過“迎園”的建設,而陳從周正是伍江的老師。

地方有了,很快,資金也得到落實,多家環保企業願意資助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使這裡成為展示最新環保科技的視窗。短短數月,“迎園”再次煥發生機,綠蔭蔥蔥,成了零排放“樣板房”。

去年9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開發者大會在蘇州舉行。會上,作為一體化示範區重點專案,由同濟大學牽頭建設的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一期)目前的建築面積僅1000多平方米。可“迎園”雖小,容量卻大。伍江說,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將推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汙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國際國內頂級研究機構落戶示範區,並以國家重點實驗室落地為重點,依託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華東八校”組建的“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高校的多個成熟研發平臺,協同開展創新研究,以突破重大前沿理論,攻克關鍵技術難題,力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等方面形成跨區域、多學科融合的創新機制,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引領性原創技術,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的高效轉化、產業化,服務兩區一縣。可見,小小“迎園”既有國際資源,又有華東重點名校合力支撐。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重點合作專案,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與中國節能環保集團、中煤地質總局、寶業集團、上海國惠環保科技集團簽約,共建4個碳中和與生態環保研究中心。

根據規劃,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二期工程即將啟動,計劃建成圍繞示範區建設需求,在大氣、土壤、水、固廢、清潔生產、能源等領域以院士領銜的學術中心和研究基地,二期也將率先實現“近零碳”。據介紹,在一期中已經用上且效果較好的光儲直柔、制氫裝置等裝置仍將使用,同時,一期沒有用上的地源熱泵等技術將在二期得到展示。

伍江笑著向記者介紹:“到了二期的時候,我們‘近零碳樣板房’將直抵澱山湖畔,這裡將看到湖光一色的美麗畫面。”

民生調查|零排放“樣板房”離百姓家還有多遠?

圖說:新能源開發和利用:建築光伏一體化、光伏電解水制氫、光儲直柔

水鄉客廳將建設成“近零碳”示範園區

科研創新為“雙碳”目標打造各類標準

樣板雖好,零排放“樣板房”何時走入尋常百姓家?

對此,伍江回答,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核心科研機構及產學研平臺,不僅為未來示範區的建設提供各類“近零碳”科技成果,還要為雙碳目標提供各類標準。“‘樣板房’走入尋常百姓家的過程可能是漫長的,需要數十年,現階段,我們給予社會的是這種綠色、環保的技術和理念。”

目前,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內的多個高階研究平臺,已經聚焦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圍繞氣候變化與全球生態、資源迴圈與清潔能源、汙染防治與生態修復、低碳城市與綠色建造、綠色車輛與智慧交通、迴圈經濟與公共健康、智慧感知與數字孿生等七大研究方向,協同開展創新研究,以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綠色低碳前沿引領性原創技術,並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的高效轉化、產業化,努力建設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創新高地、國際創新網路的重要樞紐與精尖產業承載區,持續助力示範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目前,同濟大學已有來自12個學院的多學科團隊參與研究院的科研工作。

時間表已經有了

當然,對於“樣板房”走進千家萬戶,時間表也是有的。

由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聯合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兩區一縣政府,會同同濟大學編制團隊,編制完成的《示範區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指導意見》已正式下發。這份意見定下目標:力爭在滬蘇浙兩省一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總體目標與框架下,率先實現高質量碳達峰、高水平碳中和。根據這份意見,2022年示範區將制定實施碳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實施示範區水鄉客廳等重點片區零碳專項規劃建設導則;到2035年,水鄉客廳等重點片區基本建成零碳示範園區。此外,到2025年,示範區兩區一縣各初步建成1—2個近零碳社群(實踐區)。

“水鄉客廳將建設成近零碳示範園區,並希望能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誌性近零碳區域。”伍江補充說。目前,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受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的委託,正牽頭開展《示範區碳達峰三年行動方案》《水鄉客廳近零碳專項規劃、建設導則及運營標準》的編制工作。

據介紹,作為示範區內的重點專案,水鄉客廳的定位不是新城、不是商務區,而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低密度開發的融於生態和田林之間的辦公和研發基地。

成本是否制約發展

記者又問伍江,眼下,“近零碳”技術雖好,是否還有一個成本問題,制約其未來的發展?

伍江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故事:一位領導來到“迎園”調研,站在那臺制氫裝置前停留下來,仔細觀看,詢問氫能源在居民社群使用的前景。伍江回答時認為,一臺裝置幾十萬元,體積也不大,如果將來能在居民小區內安裝,未來整個小區居民的能源消耗都將是綠色、無排放的。

談起成本時,那位領導當即表態,如果實現產業化,制氫裝置的成本可降低80%。

伍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於國家層面而言最關鍵的問題是改變能源結構,一旦使用的電都是綠電,那“雙碳”目標就實現了。

氫不僅是能源,也是一種儲能技術。電力系統總體上是存在峰谷的,用電多時為波峰,用電少時為波谷。由於電網需要時時平衡,所以在波谷時間內就會出現“棄電”現象。伍江認為,如果能在波谷時間內用多餘的電透過電解水產氫,然後再用氫能發電,提高波谷電能使用效率。再加上各種可再生能源的補充,能源的綠色水平將會大幅度提高。

伍江介紹,其實制氫技術早在20年前就已成熟。那時,同濟大學研發的氫燃料電池車已經上路。但由於氫燃料電池體積較大,考慮到車內空間和續航能力存在矛盾等因素,目前鋰電池更受市場歡迎。但是氫確實是21世紀人類最理想的能源之一,制氫的原料是水,其燃燒的產物也是水,因此氫不僅沒有汙染問題,其原料也取之不竭。

“可不可以把氫燃料電池用到家裡去?建築是不動的,對儲能裝置的體積也不那麼敏感。只要把配送搞好,按需換氫氣罐,氫燃料電池就有可能成為家庭電源。”伍江指出,目前的製造技術是可以保證儲氫裝置安全的,它的安全性不會低於石油液化氣。

伍江說,家用氫燃料電池已經在“迎園”這樣的實驗室層面實現,但要市場化,還需要政策配合以及產業鏈發展才能逐步推廣。

民生調查|零排放“樣板房”離百姓家還有多遠?

圖說: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展廳

專家觀點生態社群依然江南水鄉

“我們所在的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不是白紙一張。”伍江現在有太多感慨,“我們是在已有的自然生態環境、歷史人文環境上,實現現代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些理念都是我的老師教給我的,我希望能再教給我的學生。”

伍江透露,除了現在的“迎園”及規劃建設中的二期,他希望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還向示範區內的更多區域輻射。“我們要的仍然不是新建的高樓,而是古鎮舊巷中的一幢老房子、一座破院子。我們希望透過又一處老房的改造,為綠色一體化的長三角提供更多的技術和經驗。”

在伍江看來,近零碳、建設長三角綠色一體化示範區與保持江南水鄉風貌,是不可分割的。他常回憶,40年前第一次去崑山,下了火車,坐上三輪車,一路在石子路上顛簸。“那時崑山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可惜現在早就沒有了。”伍江說,其實,這是非常遺憾的事。

伍江說:“城市是個有機載體,新陳代謝活動是在細胞層面的,不能今天換個胳膊明天換個腿。地髒了,掃一掃就乾淨了;東西壞了,打個補丁沒問題,這樣,城市文明才會慢慢沉澱下來。我們要做到的是,維護我們的文明生生不息。”

當下,在“迎園”的會議室裡,伍江和他的團隊正緊張工作著,著手製定水鄉客廳“近零碳”專項規劃、建設導則及運營標準。 這將秉承一個什麼原則呢?伍江說,毫無疑問,這將是一個世界級的生態社群,它是高度現代化的,同時也是高度自然生態化的。水鄉客廳區域內,藍綠空間將保持在75%以上,開發強度在25%以下。這裡,人們仍然能看到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既是農業社會生產力水平最高的區域,也是生態環境最佳的區域,而且依然是自然生態和歷史人文環境相結合的“江南水鄉”。

民生調查|零排放“樣板房”離百姓家還有多遠?

圖說: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碳中和技術示範示意圖

相關連結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2019年11月19日對外發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一體化示範區範圍包括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以下簡稱“兩區一縣”),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積約350平方公里)。並選擇青浦區金澤鎮、朱家角鎮,吳江區黎裡鎮,嘉善縣西塘鎮、姚莊鎮作為一體化示範區的先行啟動區,面積約660平方公里。

專家指出,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兩區一縣”的區域面積比較大,其中,先選擇一個先行啟動區做改革試點,成功後可以輻射到整個示範區,再輻射到長三角兩省一市。

根據《方案》,一體化示範區的戰略定位是: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杆、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範。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國家重大戰略對全國具有示範引領作用。同時,長三角又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兩區一縣”地處三省份交界處,既是發展的相對窪地,要素流動也可能面臨各種阻礙。未來的發展要擺在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中來考慮,既要一體化,也要生態綠色,實現高質量發展,樹立樣板、打造品牌,這也是其特殊意義所在。

根據《方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在區域發展佈局上,統籌生態、生產、生活三大空間,把生態保護放在優先位置,不搞集中連片式開發。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