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四不盡是指啥?有道理嗎?

  • 由 今年花生好豐收 發表于 武術
  • 2022-12-13
簡介”但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並不一定會得諾貝爾獎,當莫言用魔幻現實的手法,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地對人性的探索來講故事後,他就成為了世界級作家

用盡的盡是什麼意思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人。”

當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時,莫言卻說自己更喜歡晚熟。

“晚熟的人,到了合適的時候,出現了能讓他展現才華的舞臺,他便會閃閃發光的。”

莫言自身便是如此。

57歲那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而這一年,距離他開始寫作已經過了整整31年。

輝煌來得雖遲,但終究是來了。

獲獎之後,許多讀者比莫言還著急,希望他儘快出新作品。

但莫言不急不躁,沉寂了長達8年的時間。

8年之後,他攜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讀者視野。

《晚熟的人》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四不盡是指啥?有道理嗎?

前言

老子有言:“物壯則老,兵強則滅,木強則折。”世間萬物都是有限度的,都應該遵循適中原則。一旦超出這個限度,事物就會發生本質變化。

我們都知道,水的沸點是攝氏一百度,水的凝點是攝氏零度。從攝氏零度到攝氏一百度是水的溫度範圍。一旦過了這個限度,水要不變成水蒸氣,要不變成冰。人生又何嘗不是呢?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向我們揭示了人生在世四樣東西不能用盡。那麼你知道是哪四樣嗎?

事不可做盡

俗話說“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做人做事要學會為自己留有餘地。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一旦在上一家公司離職結束,就會立馬把原同事拉黑刪除。可能只是本著徹底與上一個公司再無瓜葛,眼不見心不煩的原則,可是他們忽視了一些潛在的資源和人脈。一旦切掉自己與前同事的聯絡,日後有一些事情需要向他們求助,也不太好意思開口了吧!

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四不盡是指啥?有道理嗎?

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人脈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沒有觸及我們的底線,我們都可以學會各退一步,達成和解。畢竟,當把一個人逼上境的時候,罪魁禍首也並不會好過。

言不可道盡

高爾基在《母親》裡說:“話說得多,就難免說些廢話。”

說話是一門學問。說話和做事一樣,口上留三分,不要把把話說盡。一個人不假思索滔滔不絕地說太多話,基本是不過腦的,很容易得罪人使自己遭遇禍害。

相信大家都曾看過《三國演義》吧!在官渡之戰中,許攸因為家人犯法被收治而選擇投奔從小就認識的曹操,幫助曹操出謀劃策,使得大獲全勝,成為了曹操最為重視的謀士。官渡之戰後,許攸跟隨曹操來到鄴城,仗著自己功勞巨大不但輕視曹軍將士,反而辱罵曹操。許攸的種種狂言之語徹底激怒了大將,拔出佩刀當場就殺了許攸。

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四不盡是指啥?有道理嗎?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無論與誰相處,對於我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慎言。有的時候往往因為幾句無心之言,而得罪了有心之人。在日常生活中,說話不能太滿,給自己留有一些靈活的空間,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勢不可倚盡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會有得意或者失勢的時候。無論勢力多大,有多富裕,我們都不要得意忘形,仗勢欺人,不然很容易為自己拉仇恨,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四不盡是指啥?有道理嗎?

說起宮鬥劇天花板,《甄嬛傳》可是讓人百看不厭。在劇中,華妃仗著自己的哥哥是大將軍,在宮裡處處囂張跋扈。不把皇后看在眼裡,請安遲到是常態;肆意踐踏安陵容讓其晚上歌唱助興;為難沈眉莊,派人推下水等等,在她得意之時,得罪了很多人,也為她拉了很多“仇恨”,最終一頭撞死牆上,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應該認清現實,保持謙卑豁達的心態。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喜而不狂,憂而不傷。

福不可享盡

《道德經》有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自古以來,福與禍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

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四不盡是指啥?有道理嗎?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從前有位老人他的馬無緣無故不見了,大家都怕老人想不來來安慰他。老人卻說:“這怎麼就不是一種福氣呢?”過來一段時間,那匹馬不僅平安歸來,還帶回許多良駒。有人又說道:“這怎麼不是一種災禍呢?”後來,愛好騎馬的兒子從馬背摔下來摔斷腿了。大家聽此訊息前來安慰,老人又說:“這怎麼就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來一年,恰逢徵兵,兒子因為腿部受傷免於征戰,兒子保住了性命。

福禍本來就是相依的,福氣過了頭就是禍患,禍患到底就是福氣。我們在走運有福的時候,一定不能過於自私,要學會盡自己的能力多加幫助他人,多去積善積德,才能讓我們的福氣長留。

寫在最後

“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這是老祖宗智慧的總結,對我們來說有著深刻的道理。我們要學會去取精華,去其槽粕,為已所用,從而更好地在這個社會生存立足。不管經歷多少年代,這句話一直都不會落伍,它值得我們反覆推敲,去借鑑和學習。

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莫言,他的話總是這麼精闢,觀察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從而寫出戳入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贏得我們的共鳴,他的小說才能受到眾人的崇敬與敬仰。

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四不盡是指啥?有道理嗎?

寫到這兒,我也很有必要給大家推薦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四不盡是指啥?有道理嗎?

莫言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是莫言獲諾貝爾獎之後的首部作品,於2020年出版。由12個故事組成。整體上屬於現實主義題材,作者本人也參與到了其中,刻畫的是當代農村社會的眾生像,很貼近生活。

莫言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他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我們可從書中學來智慧,將人性研究透徹。

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四不盡是指啥?有道理嗎?

《生死疲勞》:諾獎得主莫言代表作,一部蘊含著能讓莫言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秘密的小說,這是大家對這本書的評價。

讀了之後,我的第一感受就是這本書太接地氣了,沒有什麼優美華麗的辭藻,也沒有風景如畫的意境。有的是各種幽默風趣描述和通俗易懂的方言,而最妙的是他寫文的視角。他通過了轉世輪迴的方式,用動物的視角去寫了當時社會的風俗人情,和人們細緻入微的生活習慣跟社會風貌。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說過:“莫言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但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並不一定會得諾貝爾獎,當莫言用魔幻現實的手法,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地對人性的探索來講故事後,他就成為了世界級作家。

如果對莫言的《晚熟的人》和《生死疲勞》這兩本書感興趣,點選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購買:

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四不盡是指啥?有道理嗎?

AX31正品 生死疲勞 晚熟的人 莫言諾貝爾獲獎者

¥

99

精選

購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