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寶寶側身睡好還是平躺睡好?睡姿錯誤影響寶寶發育,寶媽別大意

  • 由 凝媽悟語 發表于 武術
  • 2022-12-11
簡介所以,寶寶到5個月的時候,會平躺睡也會側身睡,這兩種姿勢各有優缺點,但都不會影響身體發育

側睡會影響發育嗎

我們都知道剛出生的寶寶會採用平躺的姿勢,我們讓他朝向哪一個方向,只要有固定的物品,寶寶就會乖乖地朝向指定的方向。但是隨著寶寶能力的發展,到2個月左右,他就會反抗,有能力移動自己的身體,往往會自己朝向喜歡的方向。

寶寶側身睡好還是平躺睡好?睡姿錯誤影響寶寶發育,寶媽別大意

等寶寶再長大一點,大約3個月之後,寶寶就進入了“翻身敏感期”,身體控制能力更加強大,可以側著身子睡覺。當我們依然把寶寶放至平躺姿勢時,寶寶會自己翻轉成側身睡覺,即使沒有依靠的物品,他也會牢牢地側著身子。

所以,寶寶到5個月的時候,會平躺睡也會側身睡,這兩種姿勢各有優缺點,但都不會影響身體發育。

寶寶是側身睡好,還是平躺睡好?

平躺睡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1歲以下的嬰兒,尤其是半歲以內的嬰兒,最適合平躺的睡姿,因為這一階段的嬰兒猝死發生率最高。像趴著睡、側身睡這樣的姿勢,都有可能使嬰兒的口鼻埋進枕頭或者被子裡,導致窒息,增加嬰兒猝死症的風險。

平躺的時候一定注意將嬰兒的頭部偏向一邊,因為這時嬰兒的發育不全,是平的,很容易出現吐奶、溢奶的問題,也會導致窒息。

寶寶側身睡好還是平躺睡好?睡姿錯誤影響寶寶發育,寶媽別大意

側身睡

側身睡可以減少溢奶和吐奶的發生率,因為寶寶的臉是側向一邊的,當奶水溢位的時候,會順著嘴角流出來而不會發生倒吸的現象,在這一方面相對於平躺睡是安全的。尤其是在晚上奶睡以後,寶寶就側著身子睡著了,即使不拍嗝,寶寶也不會發生危險。

側身睡也可以讓寶寶肌肉得到放鬆,是一種比較舒服的姿勢。因為心臟在左邊,所以一般採用“右側臥位”的姿勢,不至於壓迫心臟。

二寶小時候睡覺的姿勢比較自由,到了5個月左右,基本是平躺和側身睡交替進行,他那時已經有能力調整自己的身體,睡覺很安穩。

寶寶側身睡好還是平躺睡好?睡姿錯誤影響寶寶發育,寶媽別大意

寶寶睡覺時要注意這些事項

1、經常變換寶寶的睡姿

如果寶寶總是一個姿勢睡覺,容易導致身體疲勞,睡眠質量不高。而且還容易導致頭部不對稱、出現扁頭綜合徵,還可能導致臉部出現大小臉的問題,影響美觀。同時也可能會導致寶寶的脊柱彎曲,影響發育。所以要經常幫助寶寶變換一下睡姿,保證寶寶的睡眠,促進發育,讓寶寶長得更漂亮、更帥氣。

媽媽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要注意交替方向,比如這次朝向左側,下次就朝向右側,寶寶睡著後就會輪流交替方向睡覺。

寶寶剛睡下時一般是側睡,等半個小時以後可以讓寶寶平躺睡,因為這時吐奶的風險減少,平躺的姿勢也適合寶寶。

寶寶側身睡好還是平躺睡好?睡姿錯誤影響寶寶發育,寶媽別大意

2、一旦發現寶寶出現吐奶溢奶的情況,要及時處理

寶寶不可避免都會發生吐奶、溢奶的情況,如果是少量影響不大,如果是大量吐奶、溢奶,奶水迴流到脖子裡、甚至耳朵裡。會讓寶寶出現“淹脖子”、耳朵發炎的情況。很多家長沒有經驗,沒有注意這些細節,等寶寶哭鬧時,仔細檢查才發現,這時已經對寶寶造成了傷害。一些耳朵裡的問題比較隱蔽,不容易發現,會讓寶寶更加痛苦。

所以做個細心情況的媽媽,一旦看到寶寶吐奶、溢奶的情況,要仔細檢查脖子、耳朵部位,及時進行清理,寶寶會很舒服、很健康。

3、要注意觀察寶寶

當寶寶睡著的時候,寶媽也不能省心,要注意觀察寶寶,防止寶寶出現掩住口鼻的情況。對於小月齡的寶寶,控制身體的能力不強,但是因為處於大動作發展期,喜歡在睡覺時練習翻身,一不小心翻過去趴著睡,如果自己不能把頭部側過來,讓口鼻離開床面,就容易發生窒息。所以媽媽要時刻注意寶寶的響動,發現寶寶翻身之後,要及時糾正寶寶的姿勢,讓寶寶保持呼吸通暢,防止出現意外事故。

寶寶側身睡好還是平躺睡好?睡姿錯誤影響寶寶發育,寶媽別大意

4、給寶寶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

給寶寶提供安全舒適的臥具,不要太軟也不要太硬,有利於寶寶身體發育。寶寶的小床要有防護欄,防止寶寶滾落下床。即使3個月的寶寶也有翻身下床的危險,媽媽不要大意。寶寶的床上儘量清空,不要放一些毛絨玩具以及太多的臥具,防止陷入其中發生窒息。

寶寶喜歡蹬被子,防止寶寶著涼,要給寶寶穿上寬鬆舒適的睡袋,即使不蓋被子,寶寶也會不會著涼。同時睡袋不會束縛住寶寶的身體,腰部也很放鬆,讓寶寶呼吸更加順暢,四肢自然屈曲,睡眠更踏實。

綜合來說,寶寶平躺睡和側身睡都可以,注意經常變換睡姿,並注意寶寶的安全,寶寶就能睡個好覺,就能發育得很好。

如果您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贊再走唄!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哦!感謝支援!

二胎寶媽,高階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