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斯人,還是是人?

  • 由 鯨背雪 發表于 武術
  • 2022-12-09
簡介我覺得也好理解,在被口語流傳的過程中,人們自然而然就把是人改成了斯人

鯨是什麼意思怎麼讀

斯人,還是是人?

各家的記憶如何,沒什麼好聊的。強行聊成曼德拉效應,也不合適。

我第一次看到“是人”與“斯人”的爭論,第一反應應該是“是人”,但再琢磨,斯人似乎也沒毛病。

從意思上出發,這個,或是這種,都是指示代詞,不管是這個,還是這種,區別其實沒想象中大,我看了許多種硬解二者的區別,但都不合我的想法。

從現有的考據上來看,包括四庫全書刻本《孟子集註》(宋·朱熹)、明代刻本《孟子註疏解經》(漢·趙岐)等,均為“是人”。

那為什麼是是人,而非斯人?

古詩詞裡多是“斯人”的用法。

世短意常多,

斯人

樂久生。

須臾相背棄,何時見

斯人

餘亦能高詠,

斯人

不可聞。

斯人

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

議論文中,則多是“是人”的用法。

是人

也,乃曰: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與其殺

是人

也,寧其得此國也,其孰利乎?

寢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輿隸,

是人

之所謂樂也

……

古詩詞中檢索出來的是人當然也是存在的,但其實不能作數。

例如: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

是人

間富貴花。

江潮容易得,只

是人

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山上層層桃李花,人間煙火

是人

家。

……

你看吧,有些是人,真就作不得是人。

話歸正題,讀的多了,不知道有沒有人會和我生起一樣的感覺:

是字偏於板正,而斯字偏於口語。

議論文中其實也頻繁有斯人的用法,但多是出現在對口語的引用,或者是作者的主觀論述中。

所以我的感覺是,斯人和是人,其實主要還是

口語與書面語的差別

。至於為什麼詩詞中都是斯人,卻也好理解,無它,

詩詞作出來就是吟詠之用的

斯之一字,在口語中其實是很隨意的,古同“廝”,很不講究。

所以在議論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是人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沒毛病。

那為什麼會有斯人的流傳版本呢?

我覺得也好理解,在

被口語流傳的過程中,人們自然而然就把是人改成了斯人。

你想想吧,你正搬著磚,累著,腰子都挺不動了,怎麼提氣?自然是中二病一發,感從心發,無由就吶喊出一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

喊“是人”多不提氣,很官話,還有幾分刻板、拘束。

喊“斯人”就暢快多了。

用斯自指,還有一種三十年河西的窮味兒在裡頭,細品,就很有一種跨越階層的勁頭。

你別說,在古代,雅言與白話,本身就是不同階層的東西。

苦心志、勞筋骨、餓體膚這類的倒黴事兒當然是下里巴人正受著的。

所以在人們口口流傳的過程中,可能還是“斯人”的比重大些。

可惜,每到官方刻碑、傳書,又還是隻能回到板正的“是人”。

(駱文通 2022。11。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