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乳源大橋:荒地變“油田” 小花生蝶變大產業

  • 由 南方Plus 發表于 武術
  • 2022-12-08
簡介”如今,大橋鎮著力譜寫好花生產業這篇鄉村振興的大文章,用三年左右的時間,花生種植達到2萬畝,打造花生產業鏈和花生油品牌,使大橋鎮生產的花生油走出韶關、走進大灣區,認真統籌規劃建設乳源大橋花生公園,拓寬拓展農旅融合的空間,促進農旅繁榮發展

節節麥什麼時間打

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在產業振興中,注重高寒石灰岩山區地情、村情、民情的實際,因地制宜發展新產業。經過近幾年來的連續奮戰,該鎮走出一條符合山區發展的產業路子,凸出茶油、花生油兩個產品,改變了鎮域經濟發展的面貌,開啟了產業振興的新篇章。其中,把“小花生”種成了“大產業”,成為石灰岩山區鄉村振興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乳源大橋:荒地變“油田” 小花生蝶變大產業

近日,筆者在該縣大橋鎮石角塘村採訪時,得到了一則花生豐收的訊息。“這裡原來是一片長著茅草、芒杆、樹藤等的撂荒地,經過近三四年來的耕種,成為種植花生的寶地,2000多畝的面積,每年產出30多萬斤花生油。村民說,十多年前有村民耕作,這些土地是良田,之後因勞動力轉移沒有耕種變成撂荒地,而今復墾耕種種植花生年年豐收,變成了‘油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鍾柳萍站在田埂上說。

乳源大橋:荒地變“油田” 小花生蝶變大產業

鍾柳萍講述,她是種植花生、加工花生油、銷售花生油產品的負責人。說起在角塘村開荒種花生的事,是“無意中”發現的。那是2019年5月的一天,從韶關市區前往大橋鎮觀光看風景,經過石角塘村時,看到村莊周圍成片的土地上不是長著莊稼,而是長著鬱鬱蔥蔥的茅草。也許是從事花生經營多年的靈感,認為這些地是種植花生的好地方!之後,經考察論證,土壤土質適應花生生長。於是,她決定開荒種植花生。在2019年10月,流轉土地500畝,並進行開墾,接著就是邊開邊種,至2020年冬,流轉開墾種植花生2000畝,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每畝產油160斤,每斤油價在25至38元之間。

乳源大橋:荒地變“油田” 小花生蝶變大產業

她還說出了在石角塘村種花生的另一個“秘密”。地理環境有優勢,石角塘村緊靠南嶺公園,廣東最高峰—石坑崆山下,屬粵北生態屏障的一片綠洲,長年有清新的空氣;加上高寒山區海拔高、晝夜溫差大、負離子高,方圓三五十公里無汙染,有的是青山綠水……這樣的環境非常適合種植花生,能產優質的油,健康原生態的產品。

乳源大橋:荒地變“油田” 小花生蝶變大產業

根據這些優勢和利用經營花生生產的經驗和力量,她於2019年把韶關市十分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遷到大橋鎮,主營十分土花生油,集種植、加工、品牌運營、銷售一體化等。近年來,在乳源縣委縣政府、大橋鎮委鎮政府、農業農村部門等的支援幫助下,該公司保持良好經營狀況。同時,採用“花生—水稻或芋頭等輪作方式,調節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並保障花生品質,為增加農戶收入、促進農村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等起到了重要作用。石角塘村村民林長安笑著說:“開荒種花生好處多,收花生種香芋南瓜,收完南瓜種油菜,一年種三造,造造都有收入。種一畝南瓜產量有4000斤左右,種一畝油菜可產出菜油100至120斤,真是荒地變成‘油田’。”

大橋鎮黨委書記黃祖勝談道:“鎮委、鎮政府選擇花生作為鄉村振興產業之一,關鍵是符合大橋鎮高寒石灰岩山區的實際,產生多重的效益和多重的價值。如種植花生有天然優勢,鎮境內的氣候、土壤、溫差、海拔高、空氣清、環境優、生態美等特點,為生產高質量的花生、花生油等產品創造了有利條件。大量種植花生,既可減少土地丟荒,又可減少山火發生,更可解決農民就業、創業、增收的問題。大量種植花生,為農旅融合打下堅實基礎。橫向發展一二三產業,縱向與大橋鎮深厚的歷史文化緊密結合起來,打造農旅產品等。”

如今,大橋鎮著力譜寫好花生產業這篇鄉村振興的大文章,用三年左右的時間,花生種植達到2萬畝,打造花生產業鏈和花生油品牌,使大橋鎮生產的花生油走出韶關、走進大灣區,認真統籌規劃建設乳源大橋花生公園,拓寬拓展農旅融合的空間,促進農旅繁榮發展。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潘俊宇

【通訊員】賴南坡 謝祚煥

【作者】 潘俊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