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喜劇廠牌團綜,走向多元,拒絕內卷

  • 由 雅樂居娛樂 發表于 武術
  • 2022-12-08
簡介眼下,喜劇廠牌的構架逐步完善,德雲社、本山傳媒、開心麻花、笑果文化、大碗娛樂等知名喜劇廠牌紛紛以各自擅長的喜劇品類圈中粉絲群體,與此同時,各大喜劇廠牌正在走出單一的喜劇表演形式,擁抱影視劇、電影、綜藝,推出“喜劇+”打法

解釦遊戲屬於什麼遊戲

作者/呼倫貝

開心麻花的團綜《麻花特開心》一經播出,喜劇廠牌的團綜佈局基本齊活兒。

德雲社、本山傳媒、開心麻花、笑果、大碗娛樂幾大喜劇廠牌中,德雲社先一步在2020年推出《德雲鬥笑社》,目前兩季已經完結;本山傳媒緊隨其後,在去年推出《象牙山愛

團》;隔壁米未也從未放棄對於喜劇綜藝的耕耘,以一檔《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拿下不俗口碑。

今年,開心麻花的《麻花特開心》在開年登場,目前已播出兩期;日前笑果宣佈今年將推出一檔全新喜劇節目,以“沒有脫口秀的大會”為題,在綜藝節目中展現更多喜劇形式。

喜劇廠牌團綜,走向多元,拒絕內卷

觀眾千呼萬喚賈玲創辦的大碗娛樂跟上腳步,實際上,大碗娛樂在2015年曾推出一檔喜劇類綜藝,節目中有賈玲、張小斐、許君聰等大碗娛樂藝人引領,將喜劇節目以“連續劇”的方式向觀眾展現,留下了不少喜劇系列作品。

近兩年,喜劇綜藝市場經歷了一段波折的探索期,《認真的嘎嘎們》《笑起來真好看》《金牌喜劇班》等節目層出不窮,而《歡樂喜劇人》《笑傲江湖》等老牌喜劇綜藝也日漸式微,選拔綜藝咖、喜劇人成為喜劇市場的一樁要事。

無奈大多嘗試都效果平平,真正藉此推出的喜劇作品和人才,並沒有成功走向大眾。

當知名喜劇廠牌團綜成為新的風口,喜劇綜藝破圈的命題再次登上考卷,這場沒有標準答案的考試,大家都奮力前行。

團綜的風口,

各家廠牌表現大不同

喜劇團綜成為新的風口,其實並不意外。在內地演藝圈,以一個固定團體為主角打造的團綜本就在綜藝市場上佔有一席之位,只不過多發展於偶像團體之間。

眼下,喜劇廠牌的構架逐步完善,德雲社、本山傳媒、開心麻花、笑果文化、大碗娛樂等知名喜劇廠牌紛紛以各自擅長的喜劇品類圈中粉絲群體,與此同時,各大喜劇廠牌正在走出單一的喜劇表演形式,擁抱影視劇、電影、綜藝,推出“喜劇+”打法。

國民度、話題度、影響力的優勢下,觀眾呼籲喜劇廠牌創辦內部人員參與的團綜,也順理成章。

從目前的表現來看,出於喜劇品類的不同,各大喜劇廠牌的團綜內容也呈現出差異化。

喜劇廠牌團綜,走向多元,拒絕內卷

最早試水團綜的德雲社,與嚴敏進行合作,團綜走的是真人秀和相聲競演並行的節目模式,由郭德綱徒弟們一路猜謎解釦進行積累分數,最終再回到相聲舞臺進行表演。其特色是內部考核、戶外遊戲的融合為底,相聲表演的

主要

喜劇業務為核心,滿足觀眾看相聲、追綜藝的不同需求。

《象牙山愛

團》和《麻花特開心》皆是真人秀貫徹始終,但將喜劇表演充分融入真人秀的遊戲環節。

《象牙山愛逗團》打造的是旅遊採風+職業體驗節目方式,為嘉賓深度定製多個職業體驗,從中讓喜劇人們走入生活,進行即興創作和表演,節目旨在用多個維度觀察展示社會行業的各種生態,在喜劇之外頗具民生化。

喜劇廠牌團綜,走向多元,拒絕內卷

《麻花特開心》的特色是打造出十二個從生活中改編的劇情故事,藉此為嘉賓們提供考驗,他們需用獨有的喜劇天賦和內容元素,創造出帶有真情實境的綜藝喜劇。

各檔團綜模式不同,但整體上都具備城市旅行、不同職業體驗等元素。《象牙山愛逗團》將此作為核心打法,《德雲鬥笑社》第二季曾深入酒店內部,各位嘉賓擔任保安、服務員、按摩師等職務;《麻花特開心》走上集市、校園探討親子關係和生意經,觀察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人際關係。

喜劇廠牌團綜,走向多元,拒絕內卷

顯然,正能量和積極向上的普世態度,是各家團綜的核心內容。而這種城市旅行+職業體驗的模式,與《奔跑吧》《極限挑戰》等戶外綜藝的核心頗為相似——固定的常駐嘉賓團,在全國各地透過遊戲環節深入民生話題。

這樣的打法頗為常見,但對於喜劇廠牌團綜來說,卻也十分適用。

他們在節目上通往全國各地城市,讓喜劇廠牌不僅僅侷限於他們生存的土地和環境——相聲表演離開德雲社的小園子走向全國,東北喜劇脫離黑土地。

而以當下戶外綜藝的改革方向來看,正能量、生活化、接地氣等特色,無疑是綜藝市場主流的趨勢。

搞團綜,困難和挑戰不可忽視

喜劇團綜在近些年成為新風口,與綜藝市場的發展深深相關。

當下,以喜劇作品經驗為主的喜劇類綜藝已經不再是此型別的主流,在喜劇上進行細分,深耕不同喜劇品類是主要方向。

喜劇廠牌團綜,走向多元,拒絕內卷

沈騰、岳雲鵬、賈玲、李誕等喜劇人,原本便是在綜藝節目中進一步打出知名度的綜藝咖頭部選手。

在《歡樂喜劇人》《笑傲江湖》等喜劇競演類綜藝繁榮生長期,沈騰、岳雲鵬、賈玲均藉此走上一線喜劇人

位置

,而隨著綜藝節目的模式多元化,《奇葩說》《吐槽大會》等又讓李誕、馬東等透過語言類節目,激發了米未的喜劇基因,打出了笑果廠牌國民度。

各家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喜劇綜藝品牌是必然選擇。而當他們各自帶著自己的廠牌團綜和觀眾見面,喜劇類綜藝節目因有頭部喜劇廠牌的創新而升級發展,喜劇廠牌也將藉此完善“喜劇+”的佈局,可謂是互利互惠的雙贏。

喜劇廠牌團綜,走向多元,拒絕內卷

尤其是,在觀眾開始懷念趙本山小品的時候,市場人才的稀缺成為難題,喜劇廠牌透過團綜實現成員上以老帶新,讓更多喜劇人擁有新的工作機會和露臉空間,也是雙向驅動使然。

而幾檔團綜推出,它們面臨的挑戰和困境也由此浮出水面。

團綜的核心目的顯而易見,一方面要加深觀眾對廠牌文化的認知,另一方面則是將觀眾的注意力從頭部成員分散至中腰部成員,為他們帶來更多曝光和知名度。

已經嘗試兩季的《德雲鬥笑社》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這兩個目標,透過節目觀眾對於郭德綱“雲鶴九霄”各字科的多位徒弟加深了印象,欒雲平、尚九熙、何九華、秦霄賢、閻鶴祥、楊九郎等藝人有了更為清晰的人物畫像,同時劉筱亭、高筱貝等德雲社演員也在節目中“跑龍套”,擁有不少鏡頭露臉機會。

《麻花特開心》播出兩期,李海銀、王成思等演員獲得大量鏡頭的加持,

讓觀眾記住了名字。

喜劇廠牌團綜,走向多元,拒絕內卷

透過團綜實現綜藝咖的以老帶新,是最理想的狀態。實際上,如今的環境並不是綜藝咖頻出的黃金期。

以德雲社為例,有秦霄賢作為新鮮血液成功打入各大綜藝節目,可見其之前在流量時代打通的演藝之路有所助益,相較來說,尚九熙、何九華等年輕演員,走上頭部演員的路程則更緩慢一些。

《麻花特開心》播出兩期,撐起話題的仍然是沈騰、馬麗、艾倫等頭部演員,李海銀等藝人要藉此進一步打出知名度,同樣要再透過更多鏡頭刻畫人物畫像,才能更多被觀眾看見。

更為重要的是,節目從小眾走向大眾,是最大的難題。

沈騰、馬麗、賈玲、岳雲鵬如今成為春晚的新常客,雖然他們的國民度不可小覷,卻不代表他們同樣能以影響力拉動綜藝節目走上爆款。

故而,即便他們參與著喜劇廠牌的團綜,最多也只是為節目本身增加吸引力,後續節目能走至何處,更大的因素還要依附節目本身。

因此,如何將團綜玩好、突出喜劇優勢,將是喜劇廠牌需要透過實踐來獲得經驗的共同挑戰。

好的一面是,對於各家廠牌團綜的誕生,喜劇廠牌之間呈現出互相支援、共同進步的積極心態。

《麻花特開心》製片人汪海在採訪中提到,《麻花特開心》雖在喜劇廠牌團綜繁榮期誕生,但並沒有刻意和其他喜劇廠牌進行競爭的心態,在他看來,各大喜劇廠牌各有所長,相較於德雲社的相聲、笑果的脫口秀,開心麻花在戲劇內容和戲劇表演更為擅長。

彼此之間拼得你死我活並不是喜劇團綜的目的,共同促成進步,為市場和觀眾誕生優質、多元、豐富的內容,才是大家應達成的共識。

這樣的態度已經落實到實際,《麻花特開心》的飛行嘉賓中,有本山傳媒的小瀋陽傾情加盟,李誕背後的笑果文化推出《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而米未推出的《奇葩說》《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也都有李誕跨平臺登上節目擔任常駐嘉賓。

頭部喜劇廠牌各有特色,但真正走上頭部的喜劇人卻寥寥無幾,彼此串場來來回回依舊是那幾位。而在這種互相支援、共同進步的態度下,喜劇團

在摸索的過程中更為包容和開放,真正走上正軌,想必指日可待。

縱然《德雲鬥笑社》曾以內卷為主題,打出“大餅卷一切”的口號,但實際上透過節目可以發現,真正的“內卷”,來自喜劇演員們自身的競爭力和影響力——而這需要他們用自身魅力來吸引觀眾,其中喜劇業務能力和代表作,無疑是保障喜劇演員職業生涯穩固發展的核心要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