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武術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 由 車轍 發表于 武術
  • 2022-12-01
簡介但我還是要給智己L7的底盤動態表現打高分,這款車並沒有搭載空氣懸架,這一點確實引發了爭議,因為新勢力到了這個價位都會把空氣懸架列入“內卷專案”中

r20角是什麼意思

“隔靴搔癢”,這是試完智己L7之後,我最大的感受。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我們之前推送過一篇文章

(傳送門:《

就車論車的話,智己L7是一款有野心的車

》)

,解析過智己這首款車型身上的一些本領,從硬體設施來看,智己L7算是一輛頗有追求的新勢力高階車,只是它似乎沒有觸碰到目標人群的興奮點,一心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這次試駕的感受也印證了這一點。

既然之前關於其他方面已經說得夠多,這次就把試駕感受說得細一些。

新勢力中機械素質的佼佼者

幾個月前,智己L7創下了一項世界紀錄——連續漂移一場馬拉松的距離,當然是在溼地上。這個紀錄跟買這款車的人可以說是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僅僅是為了體現這車注重駕控的屬性,純噱頭。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我猜圍觀群眾看到智己L7創下這項紀錄,也會認為這紀錄沒什麼用,畢竟漂移這種極限操作,與普通駕駛者之間距離還是很遠的。甚至往深了分析,如果別家的什麼車型想要打破這項紀錄,大概也不是什麼難事,只是在於是否有必要而已。

但無論如何,智己就是想告訴大家,我這車駕控好。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我在試駕過程中沒有進行多麼激烈、極限的操作,更是沒有在公共道路上漂個移,只是按照日常能夠遇到的、用到的工況試了一回。就這,我已經感受到,智己L7確實是經過了精心調教的。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首先,不同的駕駛模式之間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光是電門響應的特性,你可以讓智己L7像賓士一樣優雅,也能像寶馬一樣踩多少有多少,我覺得電動車就該做到這樣。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但是,與之對應的,在動能回收系統的標定上,我卻認為還可以更好。

目前智己L7在動能回收系統上提供

三個級別

,全關的狀態下,滑行距離甚至比大多數傳統油車還長,低迴收力度下則非常接近傳統油車的駕駛感受,對於普通駕駛者而言非常友好。而力度較高的那一擋,反而讓我覺得力度不夠強,並且回收降速只能降至蠕行狀態,如果要停下來,還得駕駛者補一腳剎車。這就讓我沒辦法使用單踏板的開法來開了

(我是個單踏板模式的愛好者,我承認我是異類)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儘管如此,智己L7的動能回收系統能夠介入得非常順滑,臨界點非常清晰,乃至剎車系統與能力還是系統的聯合標定也做得很不錯。這就有點像保時捷、寶馬、極星等傳統大廠標定出來的水準了。

值得一提的是,智己L7採用的是跟我的Giulia同款的大陸MK C1線控剎車系統,智己L7的剎車腳感可比我的Giulia要好,可見智己的工程團隊確實有功底在。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我有一點不滿的是轉向回饋力度,跟電門響應一樣,智己L7的轉向回饋力可以在比較大的範圍內調節,但無論是最輕還是最重,手感都不太真實。這又要跟我的Giulia“夢幻聯動”一下了,我的Giulia雖然轉向力度非常輕,不少人也認為Giulia的轉向過於賊,手感不真實,但我反倒認為Giulia在輸入轉向訊號時,除了方向盤的回饋力之外,整個車身非常積極的響應增強了我對車輛動態的感知。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而智己L7嘛,車頭對於轉向訊號的響應也挺快的

(當然沒有Giulia那麼快)

,但就是整個車身欠缺了一點跟隨的動態。這或許跟智己L7偌大的體型有關,畢竟這是一輛接近5。1米的大車,而Giulia才4。6米多。

不過我們在之前的文章裡也有說到,智己L7搭載了轉向角達到12度的後輪轉向系統,比起賓士那需要花錢開通的10度還要大。

不得不說,後輪轉向的確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大車身所帶來的弊端,尤其是低速大角度轉彎的靈活性,但它終究只是一種“彌補”,不等同於有了後輪轉向,就能在任何時候都把這車當小車開。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但我還是要給智己L7的底盤動態表現打高分,這款車並沒有搭載空氣懸架,這一點確實引發了爭議,因為新勢力到了這個價位都會把空氣懸架列入“內卷專案”中。然而我卻認為空氣懸架是一種難以馴服的東西,空氣懸架能夠帶來跟多的想象力,卻也很挑戰底盤工程團隊的功力,萬一沒調好,很容易起到反效果。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而智己L7儘管沒有空氣懸架,但搭載了CDC連續阻尼控制系統,並且找來了威廉姆斯前瞻工程團隊來對底盤進行深度調教。儘管我們一向不會把這種類似於“保時捷工程調教”的包裝手法太當回事,但智己L7所呈現的底盤水準確實比前兩年高調打出“保時捷工程調教”的那款新勢力產品要好得多,好得多得多!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智己L7的底盤調教主基調是運動風格,它的確是偏硬的,尤其是運動模式下,底盤的支撐性會很足。但即便是最硬的模式,也依然表現得很有質感,不會硬得鬆散,反倒是對於路面的各種細微起伏都能處理得服帖。要知道試駕的車輛搭載的可是前245/40 R20,後275/35 R20規格的輪胎,這一看就對碎振處理很不友好。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再提一嘴隔音,這麼大的輪圈,這麼寬的輪胎並沒有給車廂的靜謐性帶來麻煩,智己L7在行駛中的隔音表現也相當不錯。

綜上所述,智己L7在動態體驗上給了我們一個不小的驚喜,雖然稱不上完美,但機械素質在一眾新勢力中相當突出,表現出了一種成熟大廠的水平。本來我對智己這個品牌乃至智己L7這款車都不怎麼感冒,但開過之後它給了我很大的好感。

可這又有什麼用呢?

儘管智己L7的機械素質很突出,符合他們所宣傳的運動賣點,但……這恐怕很難對這款車的前景有太大的幫助,因為這讓它更矛盾了。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要知道,智己L7這款車,擺在那,不開,就已經挺矛盾的了。5。1米的車身長度,3。1米的軸距,一看就很“行政級”,但當你打開後門,落座後排,卻沒有絲毫享受感——空間對不起3。1米的軸距,坐姿更是尷尬。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再從車上下來,仔細打量它的比例,你會發現它也跟這個尺寸的傳統豪華車不同,例如寶馬5系之類的。智己L7的A柱落點很靠前,直白地說,這不好看。這當然跟它是電動車,不需要很長的發動機艙來容納V8發動機是有關係的。再加上C柱的落點也比較靠後,這時候就可以想當然地認為智己L7把很多的長度都留給了車廂,然而並沒有。

這一切似乎都只是為了達成那項成就——0。21Cd的超低風阻係數。說得好聽些,智己L7是跟賓士EQS鑽了同一個牛角尖,但這終究是個牛角尖。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我雖然很喜歡智己L7開起來的感覺,但也說了,它不完美,而它最應該為駕駛妥協的就是車身尺寸,甚至把那很厲害的後輪轉向去掉。或許我該期待一輛智己L5,或者智己L3?然後接下來的問題就在於,如果存在這些定位更低的車型,智己還是否會花成本、花心思把底盤造好?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但更大的問題是,在中國市場,賣運動就是死路一條,這已經無需證明,或者說,這已經被很多“先輩”證明過了。所以在新勢力領域,我們也見不到幾個賣運動的。

不過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新勢力當中並不是沒有產品是有運動細胞的,特斯拉Model 3的駕駛感就非常運動,只是人家從來沒把運動拿出來講。

當然了,也有些車只是賣弄“動感”,但實際上還是舒適取向的,比如小鵬P7、極氪001等。總之,像智己L7這樣從一而終忠誠於運動的,別說新勢力,當今主流車幾乎沒有這麼做的了。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智己這麼做,能成嗎?

寫在最後

有個有趣的現象,各個新勢力品牌車主群體的標籤化比起大多數傳統品牌更強烈,也就是說,我們更容易從新勢力車主所選擇的品牌看出他們是什麼樣的人,比如,開蔚來的人多數是學歷高、又願意接受新事物的人,開理想的人奶爸屬性更強烈。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而我們今天說到的智己L7,按照我對這款車的理解,開它的人應該就是特別注重駕駛感受的。然而這卻好像是個偽命題,因為如果真的注重駕駛感受,你應該開Giulia。

(手動狗頭)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我的意思是,注重駕駛感受的人當今已經是非常少數了,這一小撮人在選車的時候大概不會非要在新勢力裡面選一個。結果就是,能被智己L7的亮點選中的人少之又少,即便它的亮點還挺亮的。但到頭來,智己L7的買家是否真的是被智己L7在駕駛感受上的亮點所吸引,這真的不好說。

試完智己L7之後,更覺得這車可惜了

相信大家會比較好奇智己L7與定價、定位相似的蔚來ET7相比有何具體差異,這個選題在規劃中,敬請等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