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六盤山清流入黃河

  • 由 金臺資訊 發表于 足球
  • 2022-10-12
簡介”1990年,固原各地啟動流域治理工作,村裡的老支書找到在城裡做生意的王成吉說:“溝裡放牛羊,沒有一棵樹,僅有的黑刺也被人挖了當柴火,大家都怕得罪人,沒有人願意幹,你能不能回去

怎樣的黃河填形容詞

六盤山清流入黃河

利用小流域治理庫壩水灌溉,把撂荒地變成增收沃土。

大河浩蕩,清流奔湧。六盤山孕育的每一條河,終都匯入黃河母親的懷抱。

清水河、葫蘆河、涇河、渝河和茹河,滋養流域,潤澤沃野,承載百萬人口的美好生活夢想。

從過去守不住水、保不住土的黃土旱塬,到現在泥不下山、水不出溝的多彩流域,翻開固原的發展長卷,生態文明建設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固原市生態環境保護10年答卷,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成為全社會共識。

治得流域無濁水

六盤兒女,治理小流域,保護水土,矢志不渝。

32年前,29歲的王成吉,一頭扎進固原市原州區開城鎮小馬莊一條荒蕪的小山溝,再也沒有離開過。

時光荏苒,王成吉從而立之年到花甲之年,用一頭白髮換來滿眼碧翠。

“我清楚地記得,剛到柳溝那年,我的孩子7歲。”1990年,固原各地啟動流域治理工作,村裡的老支書找到在城裡做生意的王成吉說:“溝裡放牛羊,沒有一棵樹,僅有的黑刺也被人挖了當柴火,大家都怕得罪人,沒有人願意幹,你能不能回去?”

“人這一輩子,得乾點有價值的事。”躺在自己經營的賓館裡,王成吉的腦海裡一遍遍回放老支書的話。

他心裡明白,治理小流域需要資金投入,又絕了牲畜“口糧”,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承包整條溝後,就把麻煩承包下來了。”柳溝流域是開城鎮河泉、小馬莊、羊坊、彭莊、雙泉5個村的牧場,王成吉承包後的第一件事,在溝裡挖了一孔窯洞,抱著鋪蓋卷從城裡的樓房搬到山裡的窯洞,杜絕牛羊進溝。村裡的牛羊沒處放牧,惹了眾人。

大家都是左鄰右舍,有很多人不理解王成吉這種“不近人情”的做法。雖說被人戳脊梁骨,但王成吉覺得自己一定能幹成,相信有一天大家會理解的。

植樹成為考驗王成吉的第二道難題。柳溝黃土層不足10釐米,下面是紅膠土,頭一天用鐵鎬挖的樹坑,被太陽一曬,像石頭一樣硬。溝裡沒有水,栽植的樹苗,不是夏季被幹死,就是冬季被凍死。

“別人都是擠破頭往城裡走,你往溝裡鑽,怎麼想的?”王成吉放棄城裡舒適生活,到荒溝植樹,惹得家人不高興。他將家裡僅有的10畝水地育苗,失去生活來源,妻子一氣之下離他而去。

“沒有人相信我能在荒溝裡把樹栽活,我自己也有些迷茫,經常問自己,這樣做值不值,自己的決定到底對不對?”夜深人靜時,他獨自坐在山樑上借酒消愁,大哭一場後,擦乾眼淚,第二天翻起身,接著幹。

好心的村民給他出主意:“先種草改變土質,再植樹。”王成吉聽了後,夏季挖坑修帶子田,秋後有了雨水,滿溝撒播苜蓿。

沒有多餘的樹苗,王成吉剪來柳樹枝,從老榆樹下掃籽,自己育。

這樣一邊種草、育苗、栽植,荒地慢慢被草覆蓋,深得牛羊都看不到。山坡變綠,土壤改善,溝裡滲出了水,讓王成吉看到繼續幹下去的希望。

1999年,隨著國家退耕還林還草、封山禁牧政策實施,沒有放牧的干擾,王成吉造林的信心大增。

王成吉在家裡挖了一個魚塘,又在朋友幫助下從外地販賣木材,用賺來的錢,支撐綠化和家人生活。租賃推土機,耗時3年,在溝裡建起一座小型水壩。

春來冬往,在面積3700畝的柳溝裡,王成吉種下的槐樹、杏樹、榆樹、松樹,一棵接一棵成長起來。涓涓細流,在水壩裡蓄積,滋養成片蘆葦。王成吉在春秋兩季取水壩水澆灌栽樹,冬季割蘆葦製作草蓆、草簾,一年收入四五萬元,造林與生活形成良性迴圈。

“我只知道一道大溝,兩邊34條小溝,一道溝一道溝栽植,但具體種了多少棵樹,已經記不清了。”已經是兩鬢斑白的王成吉,因為長期使用鐵鍬,造成兩個肩膀一高一低,皺紋早早爬上他黝黑的額頭。他早期栽種的樹,最粗的直徑有50釐米,林子密得人都進不去。

在固原市生態建設和小流域治理中,像王成吉這樣為了治理一條溝、綠化一座山的“改山治水”人有很多,他們默默無聞地為家鄉生態建設增綠添彩。

固原地區屬於我國北方農牧交錯生態脆弱區,對氣候變化反應敏感,歷史上演替變化大,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較弱,自然恢復時間較長,抵禦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能力薄弱,屬全國重點水土流失區。

“固原市水土流失面積曾經達到2781。16平方公里,境內清水河、祖厲河是黃河上游主要輸沙河流,對入黃泥沙有較大影響,加劇了寧夏、內蒙古河段淤積。”固原市水務局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長馬進國介紹。

生存的地域無法選擇,但發展的方式可以改變。

固原市根據小流域多的實際,將小流域作為水土治理單元和經濟開發單元,實行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溝、坡、梁、峁、塬綜合治理,改土、治水、林草和道路四項工程同時推進。

各縣區以流域為基本單元,針對不同山形、溝渠、流域、土質等要素特徵,堅持自然恢復、人工修復並舉,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綠、一條溝渠一條溝渠治、一條河流一條河流整、一個流域一個流域攻。

“種樹就像養娃娃,每一個工序每一道環節都要精細化管理,把死亡率降至最低。”彭陽縣自然資源局高階林業工程師楊鳳鵬,為了在荒山陡坡把樹栽活,和造林隊一起修建隔坡水平溝、整平地,攔住雨水後栽樹,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固原市集眾家所長,總結出“山頂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繫帶子、溝頭庫壩穿靴子”的小流域治理模式,應用推廣“88542”隔坡水平溝整地技術,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425平方公里,治理程度達到80。2%,年均減少入黃河泥沙2000萬噸以上。

“以每年治理水土流失300多平方公里的規模,加大了水土保持治理力度。”固原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綜合治理,共建成淤地壩760座,小型水保工程9。5萬座,總庫容2。74億立方米,修建生產道路987公里,完成水平梯田建設260萬畝,完成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90萬畝。

透過小流域治理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一座座荒山禿嶺變成了良田果園,水土流失狀況得到根本改善,實現了“洪水不下山、泥沙不出溝、暴雨不成災”的綜合防護功能效果,實現山變綠、地變平、水變清、路暢通。

躬身源頭得活水

仲秋,六盤山進入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樹葉五彩斑斕,山間雲霧繚繞,將連綿山巒裝扮成一幅絢麗畫卷。

50年前,賈旭的父親賈金松到六盤山,和一群20多歲的年輕人一起,把荒山變成了綠山。當時,森林覆蓋率為23%。

接過父親手中的鐵鍬,賈旭這代人又把綠山變成了林海,他也成為一名“林二代”。

賈旭的童年是在六盤山林場度過的,跟著父親輾轉3個林場,經歷林業職工用煤油燈照明,用木材取暖的歲月。

“每天看著父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單調生活,就想離開林場。”雖然有藍天、白雲、綠樹相伴,但林場枯寂的生活,讓賈旭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

“我幹了一輩子,到你這一輩,就得繼續下去,把林子守好。”2000年,從部隊退伍回到六盤山二龍河林場,父子相見的第一天晚上,賈金松給賈旭講當年他們上山造林的情景,賈旭給父親講述部隊故事。

“因為山大溝深,來回吃飯不方便,帶著乾糧和水壺,提著半桶水,把苗子泡到水裡,背到山上造林,沒有水只能啃幹饃饃……”從父親的講述中,賈旭真正理解,六盤山對於父親他們來說,意味著一生情懷。

“這是我人生的始點,也將成為我奮鬥的開始。”賈旭對自己出生的六盤山有了全新的認識。經過努力,他如願成為一名林業職工,與堅守在林業崗位的父親成為同事。

近10年來,隨著生態建設進一步推進,六盤山實施了林分改造工程和保護工程,在已經長成的純林中,栽種一些其他樹種,增加樹種多樣性,這是賈旭他們這一代六盤山人要做的事。

“為了提高樹木質量,選用的樹苗都是耐寒、耐旱、抗病性好的鄉土樹種,裝車運到造林點栽植。”隨著造林和防護技術在不斷進步,造林成活率達到90%以上,已經是寧夏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龍潭國有林場場長的賈旭覺得,和父親他們相比,無論是工作條件還是造林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兩代六盤山人的努力下,六盤山森林覆蓋率從23%增長到現在的64。5%。然而,林子密度提高,樹木長成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成為賈旭這代林業人最大挑戰。

“確保林子安全的重擔就落在我們這代人身上。”賈旭說,父親他們幾十年前種下的樹,如今已全部成才,成了守護西北的綠色屏障,還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生態資源,這讓他感到驕傲。

六盤山橫貫陝甘寧三省區,總面積為385。35萬畝的生態功能區,發揮著西北內陸地區水汽調節、阻擋風沙東進、協調黃河水沙關係等重要功能,是維持黃土高原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

在林業人一代接一代躬身守護下,這裡發育了黃河一級支流和二級支流,年徑流量5。29億立方米,滋養著陝甘寧3省18個縣區800多萬人口,成為黃土高原的“綠島”和“水塔”。

造得青山郭外斜

9月的月亮山,草木葳蕤,獸躍禽飛,煙霧縹緲,山巒若隱若現,猶如仙境。

“之前,山上一片焦黃,大風起,土飛揚。現在,青山連綿,霧隨風動,越來越溼潤。”西吉縣月亮山林場職工張漢民在月亮山度過42年,見證山色鉅變。

固原市境內山多川少,溝壑縱橫,曾經“山是和尚頭、缺水貴如油、風吹黃沙走、降雨泥水流”的山川面貌,是老一輩人深藏的記憶。

1980年,張漢民初到月亮山林場時,月亮山是當地牧場,土層遭遇牛羊踐踏,到處是裸露的沙礫石塊。溝裡沒有水,林場職工吃水,需要到幾公里外的新營鄉拉井水。

“隨著封山禁牧、退耕還林政策實施,牛羊不讓上山,開始修建水源涵養林。”1999年,37歲的張漢民和張輝等工人,採用肩扛人背的方式,上山造林。挖樹坑,一鎬下去,碰到石頭火星亂濺。

“6年後山就綠了,惹得放牧人眼饞,經常晚上趕著牛羊偷偷進山。”張漢民等人按照每人看護3000畝,白天造林,晚上睡在山上守護。

起早貪黑護林的習慣,伴隨張漢民職業生涯,直到現在。

“現在溝裡一攔截,就能蓄上水。”近10年來,月亮山上的樹木長成林,潺潺流水出現在各條溝道,造林成活率達到80%以上。10多萬畝的月亮山水源涵養林,讓葫蘆河從季節性河流變成“四季河”。

59歲的新營鄉白城村村民夏宗興生在月亮山下,長在葫蘆河源頭,親歷早期“一家人洗臉用一碗水”的艱難,他深感現在環境變美的不易,於是一把年紀的他又換了一個身份,與張漢民、張輝等職工一起護林。

黨的十八大以來,固原市圍繞植綠增綠,把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統籌起來,把種、育、管、護結合起來,持續實施“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黃河流域寧夏段國土綠化、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區域造林綠化等工程。

“以每年綠化造林60萬畝以上的規模,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推進工程化、標準化、專業化、區域化造林,森林草原植被全面得到恢復,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向好。”固原市自然資源局國土修復科科長楊宏斌介紹。

如今,固原市森林覆蓋率由“三西建設”之初的1。4%提高到現在的27。28%,森林面積430。55萬畝。2020年至2022年,固原市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專案21個,建設規模3200平方公里,概算投資37。7億元。

護得清流入黃河

清水匯流,青山環抱,群鳥飛舞,隆德縣城因渝河治理而變得宜居美麗。渝河發源自六盤山,出寧夏,經甘陝,入黃河。清流、清涼兩條支流,在渝河流經的城邊匯入三里店水庫。

“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馬鈴薯澱粉加工企業直排汙水入河,流入水庫,日積月累,發酵變臭,把整座水庫汙染。”隆德縣水務局副局長張慧敏介紹,沿岸的生活汙水、生產汙水直排,因黑臭水流入鄰省,引發糾紛。

控源截汙、河庫共治、生態修復,隆德接連打了三場渝河治理攻堅戰,封堵渝河沿線27處直排口,關閉13家萬噸以上澱粉加工汙染企業,清理水庫發臭淤泥80萬立方米,取締河道非法採砂場、黏土磚廠14家。

“各部門聯動共治,沿河修建壅水壩、蓄水淨化池,增加礫石河床、溢流堰、土堰,種植香蒲、水蔥、鳶尾等水生植物,把8小時的水流,延緩成168小時的自然淨化。”張慧敏說,透過自然曝氣和植物吸附降解,脫氮除磷、淨化水質。

治理讓渝河再現“芳華”,水質由2015年的劣V類提升到現在Ⅱ類,流域綠化覆蓋率達到33。1%,道路、庫區、河道綠化覆蓋率達到93%,呈現一河流水,一條特色風景線的美麗景象。

“沿河兩岸配套修建健身步道,河道有水草,有飛禽,成了老年人晨練最愛去的地方。”渝河下游的聯財鎮恆光村,黨支部書記高軍元說起渝河變化,連聲稱讚。

舊貌換新顏,渝河治理模式得到生態環境部肯定。

10年來,固原市按照“水裡的問題岸上治,岸上的問題流域治”思路,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對清水河、葫蘆河、涇河、渝河、茹河進行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打響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對飲用水源、黑臭水體、工業廢水、城鄉汙水進行治理,共建成汙染防治專案60多個,馬鈴薯澱粉企業和作坊由425家關停到19家。

清水河實施生態景觀建設、中小河流治理、防洪治理、水環境綜合治理等工程,打出截汙治汙、清淤疏浚、拆違護岸等“組合拳”,透過多年持之以恆的建設,2017年12月,固原清水河國家溼地公園透過驗收,成為固原市首個“國家溼地公園”。

條條支流,匯成大河。白鷺翱翔,荷花起舞。如今的固原“五河”脫胎換骨,水質全面達標,國控斷面優良水質比例由2015年的20%提高到現在的87。5%,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100%,黑臭水體消除率100%。

好山好水富民久

一任接著一任幹,一代接著一代幹,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堅持,實現治理一方水土、發展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群眾。生態改善、小流域治理,讓產業迎來發展的春天。

“一天收入100多元,還能照顧到家裡。”西吉縣王民村村民沙哈妹,在蔬菜基地務工,從春播到秋收,務工收入過萬元。

今年,西吉縣王民鄉將二口水庫、李馬河水庫的水引上山,將小灣、王民兩村6000畝山地改造成高效節水農田,種植西芹、萵筍等冷涼蔬菜,畝產值達5000元,帶動周邊村民100多人就近就業。

“原來地陡、路遠,一年辛苦下來,收入一二百元,老百姓不願意種,撂荒上千畝。”小灣村黨支部書記王紅武說,利用流域內蓄積的庫壩水,發展設施農業,讓荒地變成增收沃土。

王民鄉地處大山深處,土地以山旱地為主。為了改變現狀,高質量發展產業,王民鄉充分利用小流域治理成果,引水上山,將山旱地變成水澆地,帶動村民發展產業增收。紅太村種植的1300畝水澆地,一年多收入500多萬元。

彭陽縣打造的大美梯田和50多萬畝桃樹、杏樹為依託的花海、綠水青山生態旅遊主線,形成了“花海”和“梯田”生態景觀,全年接待遊客60萬人次,實現社會綜合收入2。4億元。

固原市將小流域治理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發展林果經濟、林下經濟、庭院經濟。去年,固原市林草產業產值達13億元,提供農民可支配收入955元以上。

統籌生態“顏值”和產業“綠值”,挖掘綠水青山的生態功能、經濟優勢、資源潛力和產業價值,圍繞生態鏈佈局產業鏈,促進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提質增效。

透過實施引黃入固、聯蓄聯調、單庫利用、尾水利用等工程,新增水量1億立方米以上,在此基礎上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實現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推動農田變良田。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新徵程上,固原市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著力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以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描繪天藍、水清、山綠、土淨、民富的美好圖景。(記者 王玉平 剡文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