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千億“鈷茅”再度牽手LG化學

  • 由 國際金融報 發表于 足球
  • 2022-10-03
簡介倫鎳事件風波未平,華友鈷業則首度披露其期貨套保情況,4月23日,公司釋出《關於開展2022年度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告》,董事會同意公司及子公司開展生產經營所需原材料鎳、鈷、銅、鋰及大宗商品貿易的套期保值業務,減少因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和風險

lg化學做什麼的

千億“鈷茅”再度牽手LG化學

華友鈷業再與老朋友LG化學合作,佈局三元正極材料。但面臨碳酸鐵鋰電池對三元電池的反超,千億“鈷茅”將何去何從?

5月31日,華友鈷業釋出對外投資公告,控股子公司巴莫科技(或華友鈷業指定公司,後續協商調整)擬以514。06億韓元(約2。75億人民幣),認購LG化學全資子公司株式會社LGBCM發行的1028。12萬股。認購完成後,巴莫科技將持有LGBCM49%的股權,LG化學的持股比例則降至51%。

截至6月1日午間收盤,華友鈷業報94。73元/股,漲幅0。26%,總市值1157億元。

千億“鈷茅”再度牽手LG化學

建設年產6.6萬噸三元正極材料產能

LGBCM主要從事正極材料生產及銷售,成立於2021年11月3日,由於設立時間不足一年,尚沒有完整的財務報表。交割完成後,LGBCM將被打上華友的烙印,巴莫科技與LG化學擬推動其韓文名稱變更為株式會社LGHYBCM,英文名稱變更為LG-HY BCM Co。,Ltd。

千億“鈷茅”再度牽手LG化學

LGBCM擬建設年產6。6萬噸三元正極材料產能,總投資額為4371億韓元(約23。37億人民幣)。

事實上,華友鈷業與LG化學並非首次合作。早在2018年4月,雙方合資設立華金新能源及樂友新能源,分別負責生產鋰電三元前驅體與三元正極材料。

進入2022年,華友鈷業頻頻抱團頭部企業,加註鋰電全產業鏈。

5月25日,寶馬集團釋出訊息稱,將與華友迴圈就電池回收展開合作;另據4月28日公告,華友鈷業與淡水河谷印尼計劃合作,規劃產能為年產不超過12萬噸鎳金屬量的氫氧化鎳鈷產品;3月份,華友鈷業再度聯合青山控股,大眾中國也入局,擬共同佈局印尼鎳鈷資源開發,以及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一體化業務。

碳酸鐵鋰電池實現反超

但不斷擴大朋友圈背後,華友鈷業的隱憂逐漸顯現。

作為國內最大的鈷產品供應商,華友鈷業的新能源業務也以鈷鎳資源開發為支撐,延伸至三元鋰電材料製造。而鋰電池存在兩大主流技術路線,分別是三元鋰電池、碳酸鐵鋰電池。2018年,三元鋰電池發力,市佔率躍升至六成以上,超過碳酸鐵鋰電池,此後一直佔據主流。但這一現象再度發生扭轉。

根據動力電池應用分會資料,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159。59GWh,其中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81。69GWh,市場佔比51。2%,同比增幅251。7%,是三元鋰電池增速的4倍,實現反超。

中汽協此前披露,2022年4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為29GWh,其中三元鋰電池產量10。3GWh,佔總產量35。5%,磷酸鐵鋰電池產量18。6GWh,佔總產量64。3%。同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為13。3GWh,其中三元電池裝車量4。4GWh,佔總裝車量32。9%,同比下降15。6%,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8。9GWh,佔總裝車量67。0%,同比增長177。2%。

三元鋰電池與碳酸鐵鋰電池材料上最大的分野在於,後者不含鈷和鎳。鈷鎳價格飆漲之下,碳酸鐵鋰電池原料供應更加穩定,成本優勢突出。

對於三元鋰電池與碳酸鐵鋰電池之爭,華友鈷業相關負責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三元材料和磷酸鐵鋰各有優缺點,互為補充,不同的應用場景適用不同的技術路線。高鎳化是三元電池的發展方向,公司2018年啟動了印尼鎳鈷資源開發,第一個重大專案華越鎳鈷6萬噸紅土鎳礦溼法冶煉專案已於今年一季度全面投料試產,目前印尼鎳資源佈局正在深入推進。”

或是意識到另一技術路線的重要性,華友鈷業也在擴充磷酸鐵鋰業務。去年11月,公司公告,巴莫科技擬向華友控股收購其持有的聖釩科技100%股權,後者從事磷酸鐵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同月,華友鈷業與興發集團對外表示,雙方將在湖北宜昌合作投資磷礦採選、磷化工、溼法磷酸、磷酸鐵及磷酸鐵鋰材料的一體化產業,建設50萬噸/年磷酸鐵、50萬噸/年磷酸鐵鋰及相關配套專案。

逼空事件後套保浮虧

4月27日晚間,華友鈷業披露一季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32。12億元,同比增長105。66%,歸母淨利潤12。06億元,同比增長84。4%。對於業績增長,華友鈷業稱,主要原因是產品銷售單價、銷售數量增長以及巴莫納入合併範圍,營收以及毛利率提升帶動淨利上漲。

而3月份鬧得滿城風雨的倫鎳逼倉事件,也在華友財報上有所反映。截至一季度末,公司衍生金融負債為15。68億元,較去年同期暴漲1395。8%,主要原因是期末公司持倉鎳期貨套保合約形成的浮虧。

千億“鈷茅”再度牽手LG化學

3月7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鎳期貨價格飆漲,自29770美元/噸,觸及55000美元/噸,突破2007年4月51800美元/噸的歷史紀錄,盤中最高漲幅逾90%。3月8日,“妖鎳”再度現身,LME鎳價日內漲幅擴大至100%,一路突破幾大關口,直至漲破10萬美元/噸,兩個交易日大漲超240%

彼時市場傳言,由於俄鎳被踢出交易所無法交割,青山控股的20萬噸鎳空單可能交不出現貨,外資或利用LME鎳交易逼倉青山,進而索要其在印尼鎳礦的60%股權,青山控股浮虧將超80億美元。

與此同時,有報道指出,華友鈷業在LME積累了2萬噸鎳空頭頭寸,虧損額達6億美元。而華友鈷業正是青山控股的合作方,2021年3月,二者簽訂高冰鎳供應協議,青山控股將於2021年10月起的一年內,向華友鈷業供應6萬噸高冰鎳。外界猜測,華友的相關鎳專案會遭受波及。

3月8日、9日連吃兩個跌停後,華友鈷業釋出澄清公告稱,在鎳價持續走高的情況下,為了防控價格下跌風險,鎖定經營利潤,公司嚴格按照相關制度開展鎳套期保值業務。近期鎳期貨市場出現超異常波動,截止目前公司尚未出現被強制平倉的情況,風險可控。

但華友指出,鎳期貨未來走勢存在不確定性,存在可能導致公司套期保值業務出現虧損的風險。如今看來,一季報的資料證實了該說法。

耐人尋味的是,這場史詩級逼空大戰的傳聞主角瑞士大宗商品巨頭嘉能可,正面臨鉅額罰款。當地時間5月24日,嘉能可在官網稱,預計將支付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0億元)與美國、英國和巴西三國政府達成和解,以結束這三個國家有關部門對公司此前業務涉及賄賂和市場操縱行為的調查。

倫鎳事件風波未平,華友鈷業則首度披露其期貨套保情況,4月23日,公司釋出《關於開展2022年度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告》,董事會同意公司及子公司開展生產經營所需原材料鎳、鈷、銅、鋰及大宗商品貿易的套期保值業務,減少因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和風險。2022年,原材料套期保值業務的保證金佔用總額不超過80億元或等值外幣,大宗商品貿易不超過5億元或等值外幣。

募資173億分紅不到7億

受行業週期性影響,2015年上市以來至2019年,華友鈷業盈利水平波動明顯。公司分別實現淨利潤-2。46億元、0。69億元、18。96億元、15。28億元、1。20億元,同比變動幅度-269。22%、128。15%、2637。70%、-19。38%、-92。18%。

時至2020年,公司業績迎來反彈,當期實現營收211。87億元,同比增長12。38%,淨利潤11。65億元,同比增長874。48%。2021年,公司交出上市以來的最好年報,營收、淨利潤分別為353。17億元、38。98億元,分別同比增加66。69%、235%。

業績連年增長的源頭,是華友鈷業的大手筆資源佈局。自2003年起,公司開始在非洲考察和拓展業務,子公司已在剛果(金)主要礦產區建立鈷銅資源開發體系;2018年,開啟印尼鎳鈷資源開發佈局;2020年5月,啟動華科年產4。5萬噸鎳金屬量高冰鎳專案;2021年5月,啟動華飛公司年產12萬噸鎳金屬量氫氧化鎳鈷溼法冶煉專案。鋰礦方面,2017年,公司認購澳大利亞上市公司AVZ股份,開始佈局鋰資源;2021年12月,收購辛巴威前景鋰礦公司。

華友的擴張野心需要融資實現。Choice資料顯示,2015年公司IPO募資3。69億元,後續四次增發募資93。34億元,可轉債募資76億,累計募資金額愈173億元。

不過,華友鈷業上市7年來共分紅4次,合計分紅金額僅6。75億元,約佔募資總額的4%。對此,上述負責人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近年來新能源鋰電材料行業高速發展,公司處於快速擴張期,上游資源開拓和下游產能建設都需要大規模投入。分紅方案是綜合考慮了公司未來發展資金需求和股東回報義務。我們希望透過一體化產業鏈的打造,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構建更加突出的競爭優勢,從而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

雖然分紅不多,但原實控人卻一路減持套現,直至清倉。上市伊始,華友鈷業由謝偉通和陳雪華共同控制,謝偉通透過大山公司持股華友鈷業28。97%,陳雪華透過華友投資持股20。34%。

2018年初,限售股剛剛迎來解禁,兩名實際控制人便匆忙套現。2018年3月至7月,大山公司累計減持2144。35萬股,佔當時總股本的2。58%,減持價格區間為65。14元/股至77。38元/股,合計套現15。07億元。華友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當年則套現10。01億元。

2020年,大山公司繼續減持,套現4。75億元。時至2021年,華友鈷業股價大漲,大山公司則加快減持步伐,當年6月,大山公司將其所持華友鈷業6。8%股權、5。01%股權分別轉讓給陳雪華、杭州佑友,交易價格為88。92元/股,總價款分別約為73。34億元、54。03億元,合計127。37億元。

協議轉讓完成後,大山公司的持股比例僅剩下0。99%,2021年8月23日至25日,大山公司在三天內完成清倉,套現15。63億元。

至此,謝偉通透過二級市場和股權轉讓,累計套現逾162億元。華友鈷業實控人也由謝偉通、陳雪華變更為陳雪華,直接和間接持股21。69%,謝偉通僅透過華友控股持有公司0。47%的股份,幾近退場。

記者:胡安墉

編輯:王麗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