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今天,你雞娃了嗎?

  • 由 白丁書院 發表于 足球
  • 2022-09-18
簡介“雞娃”“青蛙”“普娃”“牛蛙”“奧牛”“英牛”“英奧混血牛”“自雞”能脫口說出這些名詞意思的家長,估計都是常年混跡在“雞娃圈”中高手

雞娃大戰什麼意思

今天,你雞娃了嗎?

你雞娃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欣賞一首網友作的一首打油詩:

今天,你雞娃了嗎?

再問一個問題,下面這些名詞都是什麼意思?

“雞娃”“青蛙”“普娃”“牛蛙”“奧牛”“英牛”“英奧混血牛”“自雞”

能脫口說出這些名詞意思的家長,估計都是常年混跡在“雞娃圈”中高手。

雞娃者,意為“給孩子打雞血”,不停地讓孩子去學習、去拼搏;

青蛙者,普通人家的普通孩子,也叫“普娃”;

牛蛙者,指某一方面或多個方面非常優秀的學生,如數學成績好的叫“奧牛”,能看英文原版著作的叫“英牛”,兩項兼具的叫“英奧混血牛”;

自雞者,指家長們自己先學習,從而能夠匹配教育孩子的水平;

……

今天,你雞娃了嗎?

前些年流行“虎媽”“狼爸”“鷹爸”,現在流行“雞娃”“牛蛙”“青蛙”“自雞”“素雞”……

魔幻而又現實!

今天,你雞娃了嗎?

這些流行詞的背後,是家長對教育的焦慮!最近熱播電視劇《陪你一起長大》就很直觀地上演了一幕幕真實的“雞娃”大戲。

很多家長都能從這些詞和影視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有些家長嘴上說不焦慮,不用給孩子那麼大的壓力,但私底下又默默給孩子報了個班,成了“暗雞”。

正所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為了孩子的未來,很多家長已經提前佈局規劃:

考進頂尖高校→就得讀頂尖中學→就得讀頂尖小學→在有頂尖小學學區房的基礎上,不斷“雞娃”成為“牛蛙”!

雞或不雞,是一種選擇。但不是每個家庭都擁有這份選擇的權力。

有頂尖小學學區房的家庭畢竟是少數,換句話說,

相對富裕且高知的中產家庭才有“雞”的可能。

從2017 年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中就可以窺見這場教育“軍備競賽”裡的真相。

今天,你雞娃了嗎?

從調查資料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全國中小學階段每生每年家庭教育支出為 10374 元,佔家庭總支出的 15。6%,隨著學段的升高,教育支出逐漸增加,高中階段的教育負擔率最高。

分城市型別來看, 一線城市生均家庭教育支出最高,教育負擔率也排名第一。

除了顯性的校內外學費支出,以擇校為代表的隱性教育投資同樣不可忽視:

今天,你雞娃了嗎?

從這些調查資料中我們就可以發現雞娃大戰的真相:

中國家庭的教育投入越來越高了,教育競爭的核心已經不在受教育的機會,而在於更高要求的教育質量。

這也與十四五提出的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不謀而合,或者說,國家是看到了當前人民的需求。畢竟,中國已有3320萬戶“中產家庭”,未來中產人數還會持續增加。

雞娃現象的出現,是新一代城市中產高度重視教育的結果。

然而,僧多粥少的現實下,各種焦慮情緒蔓延,君不見,家長群裡的各種秀娃,君不見,學區房的居高不下,君不見,各種補習學校賺得盆滿缽滿……

雞還是不雞?對高收入的家庭就是肯定句,對低收入家庭就是疑問句。

在雞娃的“戰鬥”中,有人已經坐上快艇,提前到岸,有人還在奮力往前遊,身上背滿了各種證書和獎狀,有人一開始就隨波逐流,即便奮力游到岸邊,也有可能被焦慮和抑鬱的大浪淹沒。

在這樣競賽中,能夠順利上岸的終究只是鳳毛麟角,大部分雞娃家庭依然處在“父母‘雞’得很辛苦,孩子學得很吃力”的困境中。

這個困境能破解嗎?不能!或者說很難。因為大家心裡都明白,如果你不

“雞”,你連岸都看不到。

但是誰又管過“雞”的感受和想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