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羅馬帝國早期角鬥賽概況

  • 由 挖史人 發表于 足球
  • 2022-08-03
簡介但並不是所有的角鬥士都滿足於此,有些人認為,在學校訓練直至戰死的生活剝奪了他們自由的權利,甚至剝奪了成正式比賽開始之前,舉辦角鬥競賽的相關人員會書寫海報,通常畫在公共牆壁或建築物上

阿基利亞在哪裡

羅馬角鬥士研究者格蘭特稱:“

歷史上兩個最具破壞性的體系是納粹主義和羅馬角鬥士

”。殺戮與暴力一直是角鬥賽的同義詞,羅馬人對此熱衷追捧。角鬥賽風靡各地,帝國早期各地紛紛建立圓形競技場。

羅馬帝國早期角鬥賽概況

公元 80 年,弗拉維圓形競技場落成時,馬提雅爾寫了一本詩集,描述競技場中 5 萬名觀眾面前的場景。他在作品中列舉的事實,足以揭示弗拉維競技場上的暴力與血腥場面。聚精會神的觀眾面前展現了英雄與惡棍的形象。卡波霍勒斯被稱為野獸獵人,曾殺死 20 頭公牛,還有一頭來自帝國最北部地區的熊和一頭來自南部邊境的獅子,被譽為當時的大力士。卡波霍勒斯榮譽的背後是命懸一線的搏鬥,稍有鬆懈,就可能被野獸撕碎。

然而,並不是所有角鬥士都如卡波霍勒斯一樣幸運,大多數角鬥士在賽場上早早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在南義大利維奴西亞的發現的銘文上有 28 位角鬥士的死亡記錄,他們全部來自一個名曰蓋烏斯·薩爾維烏斯·卡皮託創辦的角鬥士學校。28 個人中 10 人還沒有參加正式演出就死於疾病和意外事故,16 人沒能熬過 7 場比賽,還有 3 人在 12 場比賽後死去。在其他銘文記載的死亡記錄中,8 場比賽後死的人一般在 23 歲;能熬過 11 場比賽死的多在 27 歲;死在 34 歲時,一般都經歷了 21 場以上的比賽。在龐貝城,1/4 的角鬥士擁有 10 年以上的比賽經驗,剩下的 3/4 都沒能熬過 10 年這個關口。每個角鬥士一年參加的角鬥場次數不多,但能夠倖存下來的少之又少。

毫無疑問,角鬥士是一個隨時隨有生命危險的職業,但羅馬城中的角鬥士卻不在少數。研究成果顯示,角鬥士的構成大約為三類:第一類,也是最多的,來自對外征服戰俘,構成角鬥士群體的大多數;第二類奴隸,大多是僱傭奴隸;第三類罪犯,其中有的是被判決送到角鬥場,有的則是皇帝下令強迫而來。後者一般發生在施虐狂卡拉古拉皇帝和他的繼位者克勞狄烏斯統治時期。除上述三種來源之外,角鬥士中還有極少一部分是自願選擇角鬥為職業的羅馬人,這些人自願加入角鬥士行列。在等級森嚴的羅馬社會,角鬥士仍被看作社會下層階級。

羅馬帝國早期角鬥賽概況

碑文記載,如果有人願意成為角鬥士,必須簽署一份合同,確認接受奴隸待遇。即便如此,角鬥士仍為炙手可熱的職業[6]。令人驚異的是,考古發掘證實了角鬥士中還有女角鬥士。據 2001 年揚子晚報記載,英國考古學家在倫敦附近的小城挖出一個古羅馬人的遺骸,透過分析,為兩位女果,石松被認為與圓形競技場有關,由此確認這座墳墓的主人是名角鬥士。歷史學家思萬恩敘述道:“

‘大多佛街女人’是這個地區非常有名的人,她很有可能是個職業角鬥士,她從羅馬帝國的某個地方來到了倫敦。她有很多追隨者,這些人死後都葬在了她的墓地周圍,人數多達 6000——7000 人,而當時這個城市的總人口估計只有 2 萬人,足見人們對她是如何崇拜

”。

墓葬的發現讓羅馬史研究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在羅馬帝國,女性也曾在競技場裡參與搏鬥廝殺。除了墓葬發現,在古代文獻中,女性在角鬥場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某女角鬥士扮成羅馬人的祖先——愛神維納斯;在另一個例子中,一名女角鬥士戰勝了一頭獅子。儲存至今最能證明女角鬥士存在的是一幅來自於哈利卡納索斯(Halicarnassos)的大理石浮雕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石雕描繪出兩個女人角鬥的場景,她們都穿著中等厚重的盔甲,其中一人左手握著劍。仔細觀察發現,她們穿著纏腰布保護胃,胸部是裸露的。她們的角鬥士名是用希臘語書寫的“亞馬遜”(Amazon)和“阿基利亞”(Achillia),用以紀念神話中著名的女戰士和特洛伊戰爭中最偉大的戰士阿喀琉斯(Achilles)。各種文獻對女角鬥士的記載較少,浮雕的時間及背景資料更加稀少,但卻證明了羅馬帝國時期女角鬥士的存在。女角鬥士的存在說明了這樣的事實:女角鬥士的出現反映了角鬥競技的廣泛性、參與性,也說明女角鬥士的出現逾越了性別障礙,增加了角鬥表演的觀賞性和娛樂性。在血腥的角鬥場上看到女性的身影,對於羅馬人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被選中成為角鬥士的人不能直接參加比賽,必須經過系統地訓練。初為角鬥士時,會被送入角鬥學校,在那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棄自己的名字,採用新的舞臺稱謂——“藝名”。帝國境內共有四座官辦的角鬥學校,由國家或皇帝出資運營,不存在任何私人學校的競爭。每個學校的裝置和工作人員非常齊全,有武器製造匠、醫生、廚師、按摩師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教練,他們大多是身經百戰的角鬥士,富有場上搏鬥經驗。在角鬥學校裡,角鬥士們首先要經過統一的訓練,開始時使用木製武器,一是有利於訓練戰鬥技巧;二是防止初學者傷己傷人。之後,根據角鬥士的體型及能力分角鬥種類。角鬥士主要有四種類型。

羅馬帝國早期角鬥賽概況

第一類色雷斯(Thracian)角鬥士,配備弧形彎刀和小圓盾;第二類薩莫奈特(Samnite)角鬥士,配備一把短劍,橢圓形的盾和帶帽簷的頭盔;第三類是三叉戟角鬥士(Retiarius)則輕裝上陣,配備漁網和三叉戟或匕首;第四類為魚冠角鬥士(Murmillo)則配備魚冠頭盔,長方盾和佩劍。

觀眾觀看角鬥賽樂趣來自於不同種類角鬥士們互相廝殺。無論怎樣完美的訓練,角鬥士所面臨的結局都是殘酷的、悲慘的,競技場上互相殺戮,非死即傷,所謂“成功的”角鬥士鳳毛麟角。然而,角鬥士依然是熱門職業,吸引各社會階層的人加入其中,但絕大多數來自社會底層。對於他們現有的生活來說,在角鬥學校中似乎比自由更好。角鬥士在角鬥學校有生活保障,不再有衣食之憂。學校管理者出於盈利目的,對角鬥士們“精心照料”,目的是讓他們來日角鬥場上一展雄風。角鬥士的飲食主要是豆子和大麥,以便使角鬥士在皮下更快地生成保護性的脂肪層。一旦他們在角鬥賽場上受傷,會有專門的醫生診治。

1993 年,在以弗所的角鬥士墓地挖出來的屍骨骨頭沉重、粗壯,表明當時角鬥士的肌肉非常強健;骨頭斷裂處癒合較好,說明角鬥士生前得到過治療。角鬥士一旦在場上成名,會受到女人的青睞,貴族的賞識。諷刺作家尤文納爾(Juvenal)描寫了一個虛構的場景,羅馬上流社會的女人帶著一個粗野的角鬥士私奔了。很明顯,這個女人為角鬥士危險的生活產生的魅力所吸引。成功的角鬥士還有可能恢復自由人身份或成為角鬥學校教練,在羅馬城中甚至可能成為“大明星”。整個帝國,羅馬人用角鬥馬賽克和壁畫裝飾自己的家居。日常生活用品上也有角鬥士的形象,比如,花瓶、油燈(如下頁圖所示)和餐具,甚至嬰兒奶瓶上也畫有角鬥士。人們認為,嬰兒用這樣的奶瓶,會喝到擁有角鬥士力量的牛奶。即使收穫了金錢與名譽,但角鬥士仍處於社會底層,生命由他人掌控,許多成名的角鬥士仍選擇繼續在角鬥場上搏鬥。與自由人身份相比,似乎角鬥學校中的生活更加穩定。但並不是所有的角鬥士都滿足於此,有些人認為,在學校訓練直至戰死的生活剝奪了他們自由的權利,甚至剝奪了成

羅馬帝國早期角鬥賽概況

正式比賽開始之前,舉辦角鬥競賽的相關人員會書寫海報,通常畫在公共牆壁或建築物上。這些海報一般都包含以下資訊:日期、主辦者、觀眾人數、著名角鬥士的名字,還有一些競賽的噱頭或者是一些特殊搏鬥[1]。比賽前夜,為了積蓄體力,角鬥士們會飽餐一頓,有些角鬥士迷甚至會花錢觀看角鬥士們吃飯。因為這有可能是一些角鬥士最後的晚餐。角鬥賽是一場死亡競技賽,獲勝者只有一個,失敗者的結局大多是死亡。那些不願面對死亡的角鬥士,在比賽前夜甚至會選擇自殺。在一場著名的角鬥比賽中,有 29 名角鬥士參加角鬥,第二天在比賽前。發現 29 人相互勒死。有一名角鬥士用了一種更可怕的自殺方式,去洗手間時,拿起一塊海綿[2],塞進自己的喉嚨,導致窒息死亡。對這些角鬥士而言,或許這樣的死亡方式比在賽場上被野獸撕成碎片好得多。角鬥士寧願自殺,也不願上場表演,或不願在眾目睽睽下遭殺戮或被猛獸撕咬,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角鬥比賽的殘酷與血腥。

比賽當天,分為上午中午和下午三部分。上午是一些遊行,主辦方的演奏隊伍宣傳所要進行競賽,其間也會有一些野生動物巡遊。科瓦略夫在《古羅馬史》中說:“第一次這樣大規模的觀覽被證明是舉行於公元前 186 年,因為在那一年羅馬運入了非洲的野獸”。豹、熊和鴕鳥,從四面八方被帶到競技場。帝國時期,羅馬人專門訓練各種兇猛的野獸相互廝殺、與角鬥士搏鬥、撕咬戰俘或用作展覽遊行。羅馬人這樣做是為了顯示帝國偉大,宣揚自己的征服能力。中午時,觀眾有兩種選擇,一是選擇去吃午餐,二是留在競技場觀看角鬥,當然更是為了使角鬥競賽血腥、刺激。這時的角鬥不屬於正式的角鬥競賽,而是處理罪犯、戰俘。按照羅馬人的傳統做法,安排被判罪的人在無任何防衛的情況下搏鬥,直至殺到一個不剩,實際上是一場人與人相互殺戮的搏鬥。塔西佗在《歷史》中記載,馬利庫斯在戰鬥中被俘,後來被拋給野獸。在羅馬城的壁畫中可以看到極其恐怖的場景(如下圖所示)——罪犯通常被綁在木樁上,任由獅子、老虎等野獸撕咬。如此血腥的馬賽克壁畫,作為家庭裝飾出現,一方面證明角鬥賽在帝國時期羅馬城很受歡迎;另一方面,則反映出羅馬奴隸主階級極度扭曲的人性。

羅馬帝國早期角鬥賽概況

角鬥士正式比賽一般在下午開始。斯圖亞特·A。卡倫在《羅馬帝國生活》中描寫了這樣的場景:“在搏鬥中,三叉戟角鬥士拿著漁網緩慢地繞行在對手身邊,試圖在對手刺向他前用三叉戟刺死對手,對手也試圖靠近,用盾牌阻擋三叉戟並用手裡的短劍刺向三叉戟角鬥士,然而沉重的頭盔不僅阻礙了他的聽力與視力,而且減少了新鮮空氣的供給,這意味著,與輕裝角鬥士相比,全副武裝的角鬥士更易疲憊”。角鬥表演過程中,沒有裁判、沒有規則、沒有時間限制,直至分出勝負。但如果打鬥時間過長,賽會暫時叫停比賽,給角鬥士補充水分、接受按摩的時間。一場比賽結束,不是所有的戰敗者都以死亡告終,有些角鬥士放下武器,跪倒在地,祈求一絲仁慈。對於勝利與否,真正的裁判是看臺上的觀眾。在競技中遵循“拇指原則”,如果觀眾豎起大拇指,表示可以放失敗者一條生路;如果拇指朝下對準場地,則是表達處死失敗者,失敗者噩運難逃。死掉的角鬥士被拖出場地,割開喉嚨,將屍體收拾乾淨後掩埋。

帝國早期,羅馬城內的角鬥比賽不斷翻新花樣,不僅有傳統的人與人、人與野獸、野獸與野獸的搏鬥演出,還把水引入鬥獸場,上演海戰、水戰。羅馬製造這種奇觀,主要目的是為了吸引觀眾,滿足觀眾的需求,進而不斷翻新花樣。多米提安舉行凱旋慶祝儀式時,安排許多競賽。在競技場中安排步兵對步兵,騎兵對騎兵的戰鬥在某種程度上,隨後換場地舉行海戰。忽然天氣驟變,暴風雨襲來,多米提安不容一人離開,自己披上羊毛外衣,卻不允許觀眾更改衣物,幾乎所有海軍戰士與觀眾在此喪命[3]。除多米提安外,另一位熱衷海戰的皇帝非克勞狄烏斯莫屬,為了使場面更加宏偉,甚至專門建造海戰場地。克勞狄烏斯在富齊努斯湖上舉行海戰,山中開一條隧道,工程始時並不順利,但最後終於完成。羅馬人不斷在角鬥場面上追求新奇,海戰發展絕非只是滿足觀眾觀看效果。羅馬城內舉辦奢華的表演是為了展示羅馬對外軍事能力,以及羅馬在文化上的領導作用。海戰的宏偉場面恰恰將羅馬海上作戰能力呈現在民眾眼前,即宣揚了帝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又能娛樂民眾,鞏固皇帝地位。

羅馬帝國早期角鬥賽概況

夜幕降臨,比賽結束,比賽的主辦者確認死亡人數,勝利者會贏得金錢、榮譽及自由。然而,角鬥士的處境並不像想象得那樣簡單。勝利者即是羅馬英雄的象徵,同時也是社會上最受鄙視的群體之一。羅馬社會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矛盾體:既讚美又看不起同樣的人。角鬥士即是這種人。在階級等級制度森嚴的羅馬帝國,角鬥士即使獲得自由,也無法得較高的社會地位,因此,很多角鬥士只能選擇繼續角鬥,直至生命終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