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順昌之戰,南宋名將劉錡大破金兵鐵浮屠柺子馬,當是中興首功

  • 由 意在娛樂 發表于 足球
  • 2021-06-09
簡介此日辰時,金兀朮指揮金兵攻打順昌城,劉錡命宋軍堅守不出

劉錡上去是誰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國大將金兀朮率領大軍進犯中原,南宋守臣望風而逃,不到一月的時間,南宋的中原地區和陝西幾乎全部淪喪。

此時,東京副留守劉錡正在赴任途中,聽到金兵南侵,東京(開封)失守的訊息,他本可以原路返回,但出於高度的愛國熱情和軍人責任感,他毅然率眾北上抗敵,棄舟陸行,先敵6天來到順昌。

順昌(今安徽阜陽)是淮北平原小城,北瀕潁水,南有淮河,東接濠州(今安徽鳳陽)、壽州(今安徽壽縣),西接蔡州、陳州,是屏障淮河的要口,通汴梁的交通要道。

當時距離東京不遠的陳州(今河南淮陽)已被攻佔,順昌已成為宋金對峙的前沿陣地。放棄順昌,就等於放棄淮北,所以,儘管順昌無險可據,劉錡還是選擇順昌作為戰場。

順昌之戰,南宋名將劉錡大破金兵鐵浮屠柺子馬,當是中興首功

順昌之戰從五月二十五日開始,到六月十二日金軍撤兵,持續進行了18天。

五月二十五日正午,金軍前哨3000騎兵在順昌城郊受到宋軍伏擊,擒獲金軍千戶兩人,得知金將韓常和翟將軍部屯駐距城30裡的白龍渦。劉錡乘其不備,派兵千餘人夜襲其營,斬獲甚眾。第二天,雙方再戰,宋軍又殺死金兵千百人。宋軍初戰告捷。

五月二十九日,金葛王完顏褒(即後來的金世宗完顏雍)、龍虎大王突合速率軍匯合韓、翟兩部共三萬多人,渡潁水迫近城下。

劉錡大開城門,使出疑兵之計。金軍摸不著頭腦,不敢冒進,只是在遠處放箭。宋軍與之對射。宋軍居高臨下,有城牆、羊馬垣掩體保護,所用的破敵弓和神臂強弩威力大、射程遠,金軍不敵,漸漸後退。宋軍迅速派出步兵持長槍、大斧猛衝,金軍不支,向潁水潰退。破金鐵騎數千,溺死的敵人不可勝數。

六月二日晚上,電閃雷鳴,劉錡抓住機會,再次派閻充率銳卒500夜襲金營,大敗金軍。

坐鎮開封的金軍統帥金兀朮聞訊,親率十萬大軍,晝夜兼程,行軍千里,用了不到七天時間到達順昌城下。

六月九日決戰開始,金兀朮拿出了看家法寶“鐵浮屠”和“柺子馬”。“鐵浮屠”是金兀朮一手打造的金國最精銳的重灌鋼甲騎兵,自出道來,還沒有敗績。

順昌之戰,南宋名將劉錡大破金兵鐵浮屠柺子馬,當是中興首功

鐵浮屠

順昌之戰,南宋名將劉錡大破金兵鐵浮屠柺子馬,當是中興首功

方大戰時,兀朮被白袍,乘甲馬,以牙兵三千督戰,兵皆重鎧甲,號“鐵浮屠”;戴鐵兜牟,周匝綴長簷。三人為伍,貫以韋索,每進一步,即用拒馬擁之,人進一步,拒馬亦進,退不可卻。——《宋史。劉錡傳》

敵又以鐵騎分左右翼,號“柺子馬”,皆女真為之,號“長勝軍”,專以攻堅,戰酣然後用之。自用兵以來,所向無前。——《宋史。劉錡傳》

劉錡沉著應對,審時度勢,制定了“集中兵力,擒賊擒王”的戰術,就是避開韓常等弱敵,集中兵力,專攻金兀朮的鐵浮屠和柺子馬。為此,劉錡對戰地條件、作戰時機、攻擊目標都做了精心選擇,對戰士、兵器進行了合理配置,持長槍的挑敵人頭盔,拿巨斧的專砍敵馬腿。

此日辰時,金兀朮指揮金兵攻打順昌城,劉錡命宋軍堅守不出。

等到下午,烈日暴曬鐵甲,金兵人疲馬乏之際,劉錡派五千精兵從南門出擊,把敵人引到南門。南門前雖比較開闊,但地勢起伏不平,不利於騎兵作戰。

兩軍短兵相接,白刃近戰開始了。戰鬥中,宋軍將士奮勇爭先,“以槍標去其兜牟,大斧斷其臂,碎其首”,上砍敵頭,下砍馬腳。統制官趙樽、韓直身中數箭仍殊死奮戰,有計程車兵甚至赤手空拳,抱著敵人一起滾下壕溝。“統制官趙撙、韓直身中數矢,戰不肯已,士殊死鬥,入其陣,刀斧亂下,敵大敗”。

順昌之戰,南宋名將劉錡大破金兵鐵浮屠柺子馬,當是中興首功

最後金兵“棄屍斃馬,血肉枕藉,車旗器甲,積如山阜”,金兀朮的精銳部隊“什損七八”,金兀朮移駐城西,打算改攻城戰為包圍戰。

六月十日,大雨,劉錡再次派人夜間劫營。

六月十二日,金軍因河水暴漲,衝溺人馬,只得退回開封,順昌之戰結束。

金兀朮大軍壓境之時,“戈甲耀日,望之無際”,順昌軍民一片恐慌。有些將士提出棄城而逃,而劉錡堅定守城思想,他下達命令:“吾意已決,敢言去者斬”。為了打消眾人的顧慮,他下令“鑿舟沉之,示無去意”。

順昌之戰,南宋名將劉錡大破金兵鐵浮屠柺子馬,當是中興首功

為了激勵將士,鼓舞士氣,他又下令“置家寺中,積薪於門,戒守者曰:‘脫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敵手也。’”劉錡以“寺門積薪”來表明其全家與順昌共存亡,極大鼓舞全軍鬥志,“於是軍士皆奮,男子備戰守,婦人礪刀劍,爭呼躍曰:‘平時人欺我八字軍,今日當為國家破賊立功。’”

後來朱熹評價說:“劉錡順昌之捷,亦只是投之死地而後生”。

順昌彈丸之地,城小牆矮,無險可據。金兀朮看到順昌城曾趾高氣昂地說:“我用靴尖就能踢倒順昌城”,這也反映出了順昌城備較差。

劉錡沒有氣餒,而是積極備戰。為了加高城牆,劉錡讓人把痴車(古時一種搬運巨石大木的車)輪轅埋在城牆上,拆民戶門板遮掩。又構築羊馬垣作為外圍防禦工事,羊馬垣又稱羊馬牆、羊馬城,作戰時宋軍隱蔽在城上和垣門射箭,不易被金兵射到。這樣順昌城就有了兩道防護牆,形成縱深,儘可能不讓金軍逼近順昌城牆。

為了斷絕敵援,使金兵失去戰地後勤支援,劉錡實行堅壁清野,焚燬數千家民房(事後都有補償)。

劉錡治軍嚴明。劉錡這支隊伍來自王彥的“八字軍”和解潛部下以及他以前掌管的馬軍,成分複雜,人數不足兩萬。經過劉錡不到五年的調教,這支隊伍成為軍紀嚴明、戰鬥力強的宋軍主力之一。

宋軍駐守順昌時,“城中肅然,無雞犬聲”。即便在決戰時,宋軍秩序井然,“城上鼓聲不絕,乃出飯羹,坐餉戰士如平時”。

正是由於劉錡隊伍軍紀嚴明,對老百姓秋毫無犯,因此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軍民關係十分融洽。

知府陳規獻計獻策,在後勤上提供充足的保障。老百姓紛紛蒸好大饃送到軍中,此饃長一尺半,有三斤重。士兵餓了削一片就可充飢,睡覺時還可當枕頭用,士兵都稱它為“枕頭饃”(至今是阜陽名吃)。

順昌之戰,南宋名將劉錡大破金兵鐵浮屠柺子馬,當是中興首功

阜陽枕頭饃

老百姓組成的義勇為宋軍刺探情報、做前導、撒毒藥,還有不少義勇在城外結寨,策應宋軍。

順昌之戰獲勝起著主導作用的還是主帥劉錡。“將帥者,心也;群下者,支節也。”劉錡起到了全軍靈魂的作用。

劉錡沉著應戰,審時度勢,靈活運用諸多戰術,加上對各種兵器的組合和配置,出奇制勝,以少勝多,使宋軍首次在平原地區重創金軍。

《孫子兵法》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劉錡周密考慮了敵我雙方的條件,針對敵眾我寡、金兵體力耐力優於宋兵等情況,制定出了“以逸待勞”的作戰方針。這一作戰方針得到很好地貫徹執行,使宋軍“以逸待勞”的優勢在順昌之戰中始終保持。

最典型還是決戰,早晨天氣清涼,劉錡就閉關自守,“軍皆番休,更食羊馬垣下”,宋軍是“逸”。而金兵長途跋涉千里,七個晝夜沒有解甲,在戰場上是“士馬飢渴”,加上烈日暴曬,鐵甲灼人,已是人困馬乏。就在此時,下午兩點多的時間點,宋軍出門反攻,一舉成功。

宋人羅大經說:“守城不劫寨,是死守爾”。劉錡並沒有一味死守順昌,而是以攻代守,主動出擊。

順昌之戰總共有6次戰鬥,有4次是宋軍主動出擊的。這四次出擊時間都選擇夜間,因為夜間騎兵的優勢得不到發揮,便於宋軍步兵發揮近戰優勢。

這四次夜襲都受到了奇效,數百人宋軍的奇襲,能牽動數萬金兵的騷動,每次夜襲後,金兵都被迫遷移營地,金兵被宋軍搞得神經緊張,體力疲竭(賊眾分番假寐馬上,深懼官軍夜擊之)。連續不斷的奇襲,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積小勝為大勝,達到了以攻代守的目的。

因此,宋人羅大經把劉錡順昌大捷的原因,歸結為“以數千人摧兀朮十萬眾,是劫寨之力也。”

金兵不僅善於野戰,攻堅戰也是其拿手好戲。“金人攻城,長於用炮”,為了避其所長,劉錡派曹成等詐降金兵,讓金兀朮誤以為劉錡是貪圖安逸的紈絝子弟(此處存疑,兩人以前交過手),產生輕敵思想,把攻城的鵝車炮具放棄不帶,使金兵攻城威力大減。

此外,《阜陽縣誌》還記載著劉錡“染馬誑敵”的故事。據傳宋軍只有800匹戰馬,為了迷惑敵人,劉錡派人把這800匹戰馬染成同一顏色,來一個“環城跑”;然後洗掉再染上另外顏色,如此迴圈反覆,就讓宋軍戰馬倍增。至今,阜陽城內還有三處“染馬池”。

劉錡還根據天氣炎熱,金兵人馬飢渴的情況,佈置多層次的“毒陣”:在潁水、水塘、水井撒毒,在草地上撒毒,用毒藥煮豆撒在戰場上。這些施毒手段,讓金兵防不勝防,許多戰馬紛紛倒斃,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多年以後,金兵對“劉西廂”“用毒”還心有餘悸。

從劉錡“設奇用詐”來看,劉錡是古代“超限戰”頂尖高手。

順昌之戰打得最精彩的,還是“集中兵力,擒賊擒王”的戰術。傳統作戰講究是:先弱後強,先小後大。而劉錡反其道而行之,趁著士氣旺盛,集中精銳兵力,猛攻敵人中堅,“兀朮一動,其餘無能為也”。從戰鬥的結果來看,劉錡果真是高人一籌。

順昌之戰的勝利,不管是歸於“置於死地而後生”,還是“以攻代守”或“設奇用詐”也好,這些都是劉錡“神機武略”高超軍事才能和智慧的體現。

金兵耐寒不耐熱,夏季本是休戰季節,金兀朮卻打破常規,在順昌之戰中,大受暑熱之苦。酷熱天氣也讓金兵武器裝備受到影響,弓不勁,馬不肥。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金兵戰鬥力的發揮。

金軍統帥金兀朮狂傲輕敵,指揮失誤也是金軍失利的一大原因。

金兀朮和劉錡不是第一次交手,金兀朮在劉錡身上是吃過大虧的。十年前的富平之戰,劉錡孤軍奮戰,力退金軍王牌之師金兀朮部,從區域性戰鬥來看,劉錡是絕對的勝利者。

順昌之戰,南宋名將劉錡大破金兵鐵浮屠柺子馬,當是中興首功

中國有句話叫作“敗軍之將,何可言勇”,在劉錡面前,你金兀朮有什麼狂傲輕敵的資本?

在戰鬥指揮中,金兀朮沒有知己知彼,制定出正確的作戰對策,而是處處後手,最後無計可施,敗下陣來。

中興第一功

劉錡以二萬之兵,在平原小城,大敗金兀朮十餘萬精銳騎兵,創造了古代軍事史上的奇蹟。

這是南宋和金作戰的第三次大捷,首創了在平原地區擊敗金軍的記錄,金軍“自言自入中原十五年,嘗一敗於吳玠,以失地利而敗;今敗於劉錡,真以戰而敗”。金人此戰敗得心服口服,不得不承認,“自過南朝來,十五年間,無如此戰,必是外國起鬼兵來,吾輩莫敢當也”。

順昌大捷,南宋朝野為之振奮,在順昌大捷的鼓舞下,此後的兩個月中,宋軍各路軍馬連續取得了二十多場大小勝利,收復了許多名城重鎮。但宋廷無意北進,金人也無力南侵,第二年,雙方簽訂了“紹興和議”,宋金對峙的局面至此形成。

作為一位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劉錡生不逢時,雖戰功卓著,卻屢次受到張俊、楊沂中等人的排擠中傷,但他仍以國事為重,國難當頭,義無反顧地挑起保衛國家的重任。

順昌之戰,南宋名將劉錡大破金兵鐵浮屠柺子馬,當是中興首功

劉錡墓

他在抗金生涯中,除形勢不利而主動退兵外,大多戰勝。在“中興十三處戰功”中,除了順昌大捷,還有他指揮的柘皋之戰和皂角林之戰。而順昌大捷從戰爭規模、殺敵數目、影響和意義來看,都是其他戰功不能比擬的,所以說順昌大捷當為“中興第一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