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蒙娜麗莎》來上海了?龍華中路地鐵站新建一座“博物館”,讓人走過路過無法錯過!

  • 由 文匯報 發表于 足球
  • 2022-07-26
簡介今天(6日),“地鐵遇見普拉多”展覽在上海地鐵712號線龍華中路站站廳揭幕,現場展出“世界四大美術館”之一普拉多博物館珍藏的29幅最具代表性作品,讓來往市民遊客感受西方藝術魅力

蒙娜麗莎在中國展出過嗎

《蒙娜麗莎》來上海了?龍華中路地鐵站新建一座“博物館”,讓人走過路過無法錯過!

大洋彼岸的西班牙馬德里,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坐在普拉多博物館內,盯著《宮娥》看了整整一天。深秋的上海龍華中路地鐵站,來去匆匆的年輕人一瞥牆壁上懸掛的復刻版畫作,放慢腳步駐足。不同時空、不同狀態的兩人因為同一件藝術品產生了聯絡:“畫面中的未知世界,讓人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

藝術,已經不再侷限於“鎖”在展館空間,她正走向廣闊室外草坪,也走進人潮洶湧的交通樞紐。今天(6日),“地鐵遇見普拉多”展覽在上海地鐵7/12號線龍華中路站站廳揭幕,現場展出“世界四大美術館”之一普拉多博物館珍藏的29幅最具代表性作品,讓來往市民遊客感受西方藝術魅力。

“阿根廷的街角,墨西哥的公園草坪,但只有在上海,才可以實現博物館進地鐵站的設計。” 展覽發起人易瑪這樣說道。的確,上海的包羅永珍讓每一件藝術品都能覓得獨特“棲息地”,“美美與共”的精神寄託推動藝術氛圍融入尋常百姓家。藝術承載空間變了,不變的是至善至美的追求。

《蒙娜麗莎》來上海了?龍華中路地鐵站新建一座“博物館”,讓人走過路過無法錯過!

深藍牆貼、等比例還原,博物館“闖入”地鐵站

易瑪怎麼也沒有想到,曾經逛過了無數遍的普拉多博物館,可以與中國地鐵站發生“碰撞”。深藍色“渲染”龍華中路站,29幅大小不一的畫作懸掛於牆壁上。走走停停,回憶湧上心頭。

怎樣在地鐵站“造出”一個博物館?

原來,地鐵2號口暫時關閉,1號口直通正大樂城,兩個出口之間的區域正好形成了一個“凹形”半封閉空間。上海地鐵利用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開闢出600平方米的空間佈置展覽。 “我們希望能夠使中國觀眾彷彿瞬間置身普拉多博物館展廳,與經典作品零距離、面對面。” 申通地鐵集團黨委黨建工作部部長吳昕毅介紹,地鐵內部牆壁與支撐柱均貼上了深藍色牆貼,這不僅是普拉多博物館主體配色,還營造出典雅氛圍。

《蒙娜麗莎》來上海了?龍華中路地鐵站新建一座“博物館”,讓人走過路過無法錯過!

不同於普拉多博物館內的昏暗靜謐,人來人往的地鐵站本就十分敞亮,藝術作品更是依靠“打光”。每幅作品前,擺設著至少一盞射燈,面積最大的作品甚至用上了三盞,從而生動呈現畫中色彩與細節。同時,這些畫作還採用鋼絲以一定角度進行固定,看上去並不完全貼著牆面,以打造更好的視覺效果。這29幅作品均按照原作的比例大小還原,為了複製得“一模一樣”,普拉多博物館還特地寄來顏色校正卡,在製作過程中逐一比對,避免色差影響觀感。

沿著逆時針方向前行,易瑪一眼就看到了《卡戎穿越冥河》。畫作所表達的堅定內心不懼困難,曾一度給予她精神力量,“再次重逢”令其感慨萬千。“這些作品不僅僅是幫助開闊眼界,更是希望用藝術影響生活、充實人生際遇。”

流動的“車站美術館”,這是易瑪提出的概念,為的是讓人人可以把博物館“裝回家”。在每幅畫的旁邊均貼上了二維碼,為來去匆匆的行人提供線上觀展方式。“藝術作品從櫃中走向展廳,從線下走向線上,覆蓋面更廣,作品也更鮮活。”

不僅要做地鐵裡面的文化,更是打造“地鐵文化”

無論是“中外詩歌地鐵展”,還是“雙城記”活動,這些文化展覽都選在了“南京東路”、“徐家彙”等人流量大的知名站點。

獨闢蹊徑選擇龍華中路站是為何?吳昕毅介紹,這裡是7號線與12號線的換乘站,每天有大約7萬的客流量。而站點毗連西岸藝術區,且想要前往上海知名展館都會在此處換乘。“雙向引流”由此而來:有欣賞習慣的市民自然而然被吸引,無意經過的人們也能被喚起好奇心,從而走進更多場館。

《蒙娜麗莎》來上海了?龍華中路地鐵站新建一座“博物館”,讓人走過路過無法錯過!

可以說,這是普拉多博物館與中國公共空間結合的“首秀”。在此之前,普拉多博物館曾以戶外展覽的形式在阿根廷、西班牙等國家進行展陳,也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小型專業性鑑賞會。只有在上海,普拉多博物館才能真正與尋常百姓建立“紐帶”。近悅遠來,這樣的城市品格為眾多文化提供了分享平臺,也讓友好城市爭相與上海產生聯絡。

地鐵,已經不再單是通勤工具,更是讓人走過路過都可以有所收穫的“精神樂園”。單調的兩點一線出行,也能變成有溫度與情懷的文化之旅。無意間經過龍華中路站的一名乘客,站在了《桌上的布、鹽罐、鍍金高腳杯、派、壺、裝有橄欖的瓷碟以及燒野禽》,他驚喜地發現,畫中的瓷器竟然是中國製造。“我掃描了二維碼,看到這位有些陌生的畫家介紹,感覺打開了我的視野。”聽到音樂、看到作品,哪怕只有一個美好的細節,也能讓來往行人有所觸動,在潛移默化中根植美的基因。

上海地鐵,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軌道交通網路,自2013年起一直在建設地鐵的同時開展“城市第二空間”的公共文化建設。每年,來自國外的知名設計師都會走訪上海地鐵站交流感想、提供靈感。“我們不僅要做地鐵裡面的文化,更是打造專屬的地鐵文化,為這座城市增添活力。”吳昕毅說。

相關連結:“地鐵遇見普拉多”展覽作品一覽

1。 《自畫像》阿爾布雷希特·丟勒

2。 《蒙娜麗莎》列奧納多·達·芬奇(工作室)

3。 《卡戎穿越冥河》喬吉姆·帕蒂尼爾

4。 《稅吏與他的妻子》馬里納斯·凡·雷莫斯維勒

5。 《以手捫胸的騎士》埃爾·格列柯

6。 《查理五世在米爾堡之戰中》提香

7。 《瑪麗·都鐸,英國女王,費利佩二世的第二任妻子》安東尼奧·莫羅

8。 《唐卡洛斯王子》阿隆索·桑切斯·科埃洛

9。 《伊莎貝爾·克拉拉·尤金尼亞和卡特琳娜·米凱拉公主》阿隆索·桑切斯·科埃洛

10。 《桌上的布、鹽罐、鍍金高腳杯、派、壺、裝有橄欖的瓷碟以及燒野禽》克拉拉·佩特斯

11。 《視覺》佩德羅·帕勃羅·魯本斯,老揚·勃魯蓋爾

12。 《畫家一家》雅各布·喬登斯

13。 《友第德在赫羅弗尼斯的宴會上》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

14。 《靜物:洋薊、鮮花和玻璃容器》胡安·凡·德·哈曼·伊·里昂

15。 《神話人物和村民的舞蹈》佩德羅·帕勃羅·魯本斯

16。 《靜物》弗朗西斯科·德·蘇爾巴朗

17。 《醉漢們》,又名《巴克斯的勝利》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開茲

18。 《槍林》,又名《佈雷達的投降》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開茲

19。 《戰神》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開茲

20。 《宮娥》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開茲

21。 《紡織女工》,又名《阿剌克涅的寓言》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開茲

22。 《陽傘》弗朗西斯科·德·戈雅·盧西恩特斯

23。 《飄雪》,又名《冬》弗朗西斯科·德·戈雅·盧西恩特斯

24。 《穿衣的瑪哈》弗朗西斯科·德·戈雅·盧西恩特斯

25。 《半陷沒的狗》弗朗西斯科·德·戈雅·盧西恩特斯

26。 《艾瑪利亞·德·亞諾·多特雷斯,畢爾奇斯伯爵夫人》費德里科·馬德拉索·昆茨

27。 《歐羅巴山的曼科爾沃運河》卡洛斯·德·阿埃斯

28。 《休憩》,又名《龐貝風光》勞倫斯·阿爾馬·塔德瑪

29。 《熙德》羅莎·博納爾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