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教你如何與壓力做朋友

  • 由 融入時尚元素 發表于 足球
  • 2022-07-16
簡介因為說到底,壓力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尼格爾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壓力?你如何承受和化解壓力?在《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一書中,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提出:壓力就是你在乎的東西發生危險時引起的反應。這個定義足夠大,可以涵蓋交通阻塞引起的沮喪和失去事物的痛楚。它包括感到壓力時的想法、情緒、生理反應,以及你選擇怎樣應對壓力情境。這個定義也強調了有關壓力的一個重要真相:壓力和意義無法分割。對不在乎的事情,你不會感到壓力;不經受壓力,你也無法開創有意義的生活。“在這本書中,你將學習到的策略來自成百上千項的調查、與我交談過的數十位科學工作者的智慧,你會了解他們最吸引人的研究。”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本幫你與壓力共存的實用指南。擁抱壓力會使你面對挑戰時更主動,運用壓力的能量,而不是被其耗得油盡燈枯。它幫你將壓力重重的窘境轉變為社會交往的機會,而不是離群索居。最終,它提供新的方式,引領你在痛苦中找到意義。

《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是暢銷書《自控力》的姊妹篇。本書以“在壓力下好好生活”為基礎,目的是轉化人們的思考方式,與壓力共舞,與壓力成為好朋友,過上更有意義的生活。

書 評

真正有害的不是壓力,而是“壓力有害”的觀點

我有一個朋友,出生在一個小縣城。在小縣城的價值觀裡,最好的前途當然是吃“皇糧”或當官。所以她順從父母的意願,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學政治學,又從千軍萬馬中殺出重圍,當上了首都的公務員。

旁人眼中,這樣的生活順風順水,沒什麼壓力,她自己卻覺得,每天寫材料的生活,處處透著彆扭。雖然她已經百般壓抑,內心卻總有個聲音在提醒她,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真正的生活在別處。聲音有時很小,卻怎麼也沒法忽略。於是幾年後,她忍無可忍,頂著父母的壓力,順應內心,跳出別人眼中光明的生活,成為一位自由作家。

自由作家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收入不穩定,前途不明,需要跟各種編輯打交道,找活,還需要經常面對別人“你是不是找不到工作”的目光。我問她還好嗎,她說很辛苦,而且經常焦慮。我問她:“那你後悔嗎?”她說:“不,再辛苦,也比以前快樂。”

《新週刊》策劃過一期專題,叫做“逃離北上廣”,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大家都覺得在一線大城市,房價虛高,工作壓力巨大,生活沒一點幸福感,不如逃到二、三線城市去安放青春,過一種閒散的生活。可是沒過多久,“逃離北上廣”的口號變成了“逃回北上廣”,因為大家發現,相比於小城市的沉悶和無聊,他們更願意去忍受大城市的壓力。你能從北京、上海地鐵擁擠的人流裡看到壓力,也能看到希望。

這幾年,我遇到過很多人,從舒適安逸的生活中脫離出來,去勇敢地面對未知。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人面對壓力,並非簡單地趨利避害。他們身上有另一種東西,被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歸納為人類“實現潛能和自我價值的衝動”。這種衝動,近乎本能,驅使著他們不斷向前,而人的潛能總是在挑戰中逐漸被髮掘。

這個過程,無可避免地伴隨著壓力,但他們並沒有想從壓力中逃開。

該怎麼看待壓力呢?我們以前的觀點認為,壓力是可怕的,是各種心理問題的罪魁禍首。壓力會導致焦慮、抑鬱、強迫、拖延、酗酒、離婚……因為所有的痛苦都伴隨著壓力。

本書作者卻要為壓力平反,說真正有害的不是壓力,而是“壓力有害”的觀點。作者的視角脫離開壓力的框架,談思維模式,談壓力下的成長,談投入和人生意義。當她從生活本身來探討壓力時,總是能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關於一條河的故事:

居住在下游的村民還記得,很多年前,救起第一個落水者的地點。一些老人仍記得那時救助落水者的裝備是多麼陳舊,過程是多麼複雜。他們說,有時河裡打撈個人就要花費數小時。

近年來,儘管溺水者的數量急劇增加,但是下游好心的村民對此的反應卻讓人欽佩。他們的營救體系無與倫比:在湍急的河流中,從發現溺水者到將其營救上來只需要20分鐘——許多甚至不到10分鐘。只有很少的人在援助到來之前溺水而死——與過去相比,方法已有了很大的改進。

與下游村民交談時,他們驕傲地講起建在河邊的新醫院,隨時待命的營救小船隊,統一調配人力的全面健康計劃,以及大量冒著生命危險隨時準備跳進湍急河水中搶救溺水者的高素質人員。下游村民說,雖然代價很高,但有什麼比搶救危險中的生命更重要的呢?

只是,很少有人問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上游老有人落水?”

這是一本探討壓力上游的書。如果說河的下游是壓力導致的情緒問題和行為問題,壓力的上游,正是更高貴也更積極的人性。

“我心有猛虎,在細嗅薔薇。”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少年派從把老虎視為威脅,到與老虎發展出了一種共生關係,最終相互依靠,共達彼岸。本書所描述的壓力相處之道正同於此。因為說到底,壓力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沒有必要,也沒有辦法逃離。我們願意承擔壓力,是因為我們在不斷接受挑戰中獲得成長,在努力中實現自己的潛能和價值;我們願意承擔壓力,是因為總有那些我們愛和愛我們的人,讓我們為之奮鬥;我們願意承擔壓力,是因為壓力的背後,正是生活的意義。

文 動機在杭州

作者簡介

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是斯坦福大學備受讚譽的心理學家,也是醫學健康促進專案的健康教育家。她為專業人士和普通大眾開設的心理學課程,包括“自控力科學”和“在壓力下好好生活”,都是斯坦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歷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

作為一名健康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管理壓力,並在生活中做出積極的改變。多年來,透過觀察學生們是如何控制選擇的,她意識到,人們關於自控的很多看法實際上妨礙了我們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當做一種美德,可能會讓初衷良好的目標脫離正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