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陳銘,別讓你女兒長大後變成程開顏

  • 由 滿倉大兄弟 發表于 足球
  • 2022-06-22
簡介孩子寫作業到半夜,陳銘要去找老師理論

陳銘女兒叫什麼名字

事情就是這麼巧,《奇葩說》陳銘與顏如晶這場巔峰對決的辯題,與同一天晚上播出的《大江大河2》的劇情,碰上了。

他們的辯題是:孩子的作業太多,總是寫到半夜,我該不該跟老師理論。

而《大江大河2》的劇情告訴我們,陳銘這場輸得不僅不冤,而且還輸得非常及時。

陳銘,別讓你女兒長大後變成程開顏

陳銘參加《奇葩說》

陳銘的持方是“該跟老師理論”。他的觀點大致有三個:首先,找老師理論的目的是為了溝通和調整,是不是作業太多了,是不是孩子的效率太低了等等。

其次,陳銘引述了他老婆的觀點,說孩子經常寫作業到半夜,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影響發育。

第三,從小寫作業經常到半夜,長大了就會養成一看書就困的反應,而學習是終生的。

陳銘的第二條和第三條論點,可能未必科學嚴謹,但作為父母的一種擔憂,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

尤其陳銘最後還補了一句。他說他女兒今年剛好上一年級,如果將來她長期寫作業到半夜,自己一定會去找老師們理論。

陳銘,別讓你女兒長大後變成程開顏

陳銘參加《奇葩說》

《奇葩說》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能夠啟發思考,而思考的結果又會作用於行動上。因此,陳銘不是一個人。他放出的這句狠話,很可能會代表一部分父母的真實想法。

當天晚上播出的《大江大河2》,恰好就是陳銘這句狠話的一般將來時。

程開顏,是男主角宋運輝的老婆。她三十歲左右,剛剛調入東海市教育局工作。

上班第一天,程開顏就接到了一個任務:要寫一份不少於2000字的評比通知,第二天中午之前交上去。

程開顏以前是做幼教工作的。她沒寫過這麼長的通知,心裡很牴觸。晚上跟媽媽通電話的時候,程開顏就抱怨這個事。

然後程開顏的媽媽就在電話裡說:“小輝不是跟你們局長很熟嗎,讓他去打個招呼呀。”

陳銘,別讓你女兒長大後變成程開顏

《大江大河2》程開顏父母

你看,這不就對上了嗎。

孩子寫作業到半夜,陳銘要去找老師理論;程開顏寫這份通知勢必也要到半夜,媽媽就想讓女婿去找領導理論。

當然,陳銘強調的是“總是”,孩子總是寫到半夜他才去找老師的;而程開顏父母是孩子一遇到困難他們就想出手。這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

可是在父母眼裡,子女甭管多大年紀永遠都是孩子,因此偶發與常態在父母眼裡並無明確界限。

區別是,有些父母只是心裡這麼想,只是牽掛;而有些父母會落實到行動上,會無休無止且事無鉅細地保護。

程開顏曾經想學做一道魚頭豆腐湯,可她看著媽媽做了幾個月都沒學會。並不是因為笨,而是因為媽媽不讓她上手,稍有不順就想代勞。

在媽媽的寵愛下,程開顏不僅缺乏動手能力,更缺乏動腦能力和抗壓能力。

程開顏的“作業”,上級早就把材料交給她了。可她在辦公桌前坐了一整天,卻不知道寫通知的素材就在那份材料裡。

程開顏的父母打算藉助宋運輝的職權,幫自己的兒子調動工作。程父本打算找合適的機會再說,可是程開顏沉不住氣,不僅打亂了老爸的計劃,還跟老公產生了嫌隙。

她是一些人眼中的“好媳婦”。她好看、聽話、工作穩定,可她的婚姻岌岌可危。

陳銘,別讓你女兒長大後變成程開顏

《大江大河2》程開顏

程開顏也並不是一個人。她的哥哥程千里,在情商和抗壓能力方面還不如她。

程千里在金州廠換了好幾個部門,哪個部門都待不下。程家父母卻從來不在自己兒子的身上找原因。

程父原來是廠領導,可以隨意給兒子調動部門。後來他退休了,這才把主意打到了已經調去東海當副廠長的女婿身上。

宋運輝也不是沒幫過大舅哥的忙。可是,程千里就連在宋運輝親手創立的新車間當一個專職副書記,就這麼個閒職他都幹不好,都能跟工人吵起來。

這一兒一女,基本都是被父母的溺愛給毀了。

顏如晶在結辯時說,孩子寫作業到半夜,父母看到的是孩子的勞累,甚至看到的是孩子的發育會被影響,可是孩子自己看到的卻是作業本身。

孩子寫作業到半夜,那是孩子在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而這份從小鍛鍊抗壓能力的意願,卻被父母的愛給壓制住了。

陳銘,別讓你女兒長大後變成程開顏

顏如晶參加《奇葩說》

顏如晶在這場辯論裡全程落後,最後正是靠著結辯時的這個觀點成功翻盤。

可是這件事有一點點諷刺的地方在哪呢?

顏如晶沒孩子。

她沒當過父母,所以她很難設身處地地感受父母心。紙上談兵再精彩,也不如實戰。

所以陳銘儘管輸了,但他依然能夠贏得相當一部分為人父母的觀眾的支援。

當晚另一道親子關係的辯題,與陳銘和顏如晶的這道題有異曲同工之處:男孩子想穿裙子去幼兒園,爸媽該不該阻止他。

第一反應肯定是該阻止。男孩沒個男孩樣,那還了得?

可是這道題的核心在於“阻止”,是你要採取什麼方式,而不是態度。

當父母想要對孩子表達反對態度的時候,是動用家長的權威進行阻止,還是利用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幫孩子提前預估風險,讓孩子主動放棄一些念頭?

陳銘,別讓你女兒長大後變成程開顏

劉擎教授參加《奇葩說》

哲學教授劉擎說,你讓一個孩子去幹什麼事,最大的動力就是禁止他。

這其實說的就是叛逆心理的產生。

父母動用家長權威去禁止孩子做某事,孩子就容易產生叛逆心理,或者他會一直在心裡惦記著這個事,等到將來自己翅膀硬了再進行報復性彌補。

但如果家長能用自己的人生閱歷幫孩子預估風險,比如男孩子想穿裙子去幼兒園,家長就問他,如果小朋友們笑話你怎麼辦,如果小朋友們都來撩你的裙子你又該怎麼辦?

你這麼一說,無非是有兩種結果。

一是孩子說我樂意,我堅持。然後你要告訴他,那你可不要回家哭鼻子喲。

你這樣說,就是在教孩子從小學會承擔選擇的代價。這是成年人經常會遇到的問題,但許多成年人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就是因為小時候家長保護得太好,遲遲受不到這方面的鍛鍊。

另一種就是孩子自己放棄了,而自己放棄是不會產生叛逆心理的。

家長經常幫助孩子練習推演結果的能力和評估風險的能力。這是與學習能力和抗壓能力同等重要,可以讓人受益終生的能力。

陳銘那道題也是如此。

陳銘,別讓你女兒長大後變成程開顏

蔡康永參加《奇葩說》

蔡康永說,家長不該找老師理論,而是該問問孩子,我有什麼可以幫到你的。

如果孩子不讓你插手,你就先別急著插手。先看看再說。

如果孩子希望你插手,你也要和先他一起分析,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那樣做又會有什麼結果。

這兩道辯題共同指向的一個底層邏輯是:家長到底該成為孩子的導師和朋友,還是該成為孩子的飼養員和主人。

你要是這麼一想,答案就很清楚了。

父母要在家裡建立一個成員之間平等交換意見的氛圍,不以家長自居,更不以被孩子說服為恥。

父母要成為橋兩邊的欄杆,讓孩子們不至於掉到河裡去,但中間這座橋還是要讓孩子們自己一步步去走。

這樣的家庭氛圍,才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才能讓他們將來能夠自立於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