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汝州訪古』——大千世界常光明!探訪小屯鎮大明寺

  • 由 古韻汝州 發表于 足球
  • 2022-05-15
簡介大明寺留下的史料很是匱乏,除了寺址上僅存的《重修大明寺記》盤龍碑額一方外,另有閻嘉言所撰寫的《清福寺碑記》一篇,收錄於道光《直隸汝州全志》內

錫福是什麼意思

『汝州訪古』——大千世界常光明!探訪小屯鎮大明寺

『汝州訪古』——大千世界常光明!探訪小屯鎮大明寺

劉孟博/文圖

大明寺又名清福寺、東慈氏寺,位於汝州市區東南三十里許,小屯鎮時屯村與西王莊村相交的朝川河畔。大明寺歷史悠久,清道光《直隸汝州全志·古蹟·寺觀》卷九記載曰:“清福寺,舊為大明寺,元至正壬午建,嘉慶七年重修,改今名。”查閱史籍可知,至正壬午年為元順帝至正二年(1342年),如此算來,大明寺距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該寺自元代建立之後,歷代皆有重修,清嘉慶七年重修之時,始改名為清福寺。

『汝州訪古』——大千世界常光明!探訪小屯鎮大明寺

考“大明”一詞為佛教常用詞彙,在佛經中有廣泛使用,佛學中“摩訶”一詞,其基本意思是“大”,“明”為究竟光明,真如佛性為眾生本有的大光明。而佛教中經常提到的明王,如不動明王、大威德明王、孔雀明王,明者光明之義,以智慧而名,有以智力摧破一切魔障之威德。《真偽雜記》卷十三曰:“明者光明義,即象智慧。所謂忿怒身,以智慧力摧破煩惱業障之主,故云明王。”因“大明”一詞在佛教中,表法意義深遠,故各地以“大明”為名稱的寺院很多,其中以揚州大明寺最為著名。然而到了清代,由於統治者對“大明”一詞的忌諱,全國各地的大明寺均被改名,清人閻嘉言在所寫的《清福寺碑記》中對此便有提及,“汝南有寺曰大明,考其碑碣,修於前明。命名義取尊王,然在爾時為尊王,在今日為反。古資福,而適作之孽,甚不可也,爰同眾議,易號清福。”

『汝州訪古』——大千世界常光明!探訪小屯鎮大明寺

歷史上,大明寺在民間還被稱為東慈氏寺,這主要是為了在方位上區分三臺山周圍的另外兩座寺院,分別是汝南街道辦事處陳莊村的中慈氏寺,蟒川鄉嚴和店村的西慈氏寺。慈氏,乃佛教菩薩名,即彌勒菩薩。圍繞在三臺山北麓的三座寺院,在名稱上均被冠以慈氏之名,它們之間究竟有著什麼樣的聯絡,隨著大明寺和西慈氏寺的被毀,已經成為難以解開的謎團。個人推測這三座寺院,在歷史上某一時期,很有可能為同一僧團所管理,或這三座寺院,均為彌勒菩薩的道場,因此上才有了東慈氏寺、中慈氏寺、中慈氏寺的名稱。

『汝州訪古』——大千世界常光明!探訪小屯鎮大明寺

清代大明寺的名稱,雖然經地方士紳商議後,改名為清福寺,然而當地民眾對此似乎並不認可,仍沿用大明寺一名至今。經過走訪瞭解到,大明寺故址面積很大,由於衰落較早,其歷史規模已無從可知。村民傳說清末民初,大明寺內曾發生過一場大火,經此災禍之後,寺中尚餘前殿一座,解放後因修公路被毀。大明寺被毀後,每年農曆二月初五的古剎會並未中斷,恢復宗教政策後,周邊村莊的善男信女,為使一方古剎香火得以延續,捐錢捐物在大明寺故址旁,重建簡易佛殿一所,使得法輪復轉,寶鏡重光。

『汝州訪古』——大千世界常光明!探訪小屯鎮大明寺

大明寺留下的史料很是匱乏,除了寺址上僅存的《重修大明寺記》盤龍碑額一方外,另有閻嘉言所撰寫的《清福寺碑記》一篇,收錄於道光《直隸汝州全志》內。據道光《直隸汝州全志·耆碩》卷六記載:“閻嘉言,字勵行,住存汝裡,廩生。植行端方,淹貫經籍,尤善詩詞,教授生徒,成名者四十餘人。七十二歲,赴千叟宴,欽賜御詩一首,貢緞二疋,紅絹一端,春綢一端,萬年藤杖一條,荷包二對。歸裡後猶好學不倦,人稱‘耆筵老人’。”

閻嘉言作為一鄉名宿,門人弟子眾多,晚年更是有幸參加乾隆皇帝召集的千叟宴,京華之行,禁宮筵飲,可謂殊榮備至。嘉慶七年,重修大明寺之時,被稱為耆筵老人的閻嘉言,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這在當地士紳的發言中,應當是很有分量的。“吾以為不若因佛院為書院,其勢較便,鄉村有寺,目為官所,公事會於斯,學館設於斯,仿古裡塾、黨庠之遺意。”因此重修一新的大明寺,不但在其一手策劃下改名為清福寺,同時在寺內很有可能設有私塾或義塾,方便周邊的青年子弟前來讀書學習。另據道光《直隸汝州全志》記載,大明寺內曾設有社倉三間,至道光二十年,寺內的厫房依然尚存。

『汝州訪古』——大千世界常光明!探訪小屯鎮大明寺

附:清福寺碑記

清·閻嘉言

佛寺興於漢,明帝始迎佛法入京師,暫置鴻臚寺,後遂沿襲。凡奉佛之所,鹹名為寺,以資福也。福之所在,人爭趨焉,上有好者,下必甚。通都大邑,莫不宏敞壯麗,金碧輝煌,窮鄉僻壤,制雖狹小,而莊嚴供奉,以為祈福地者,所在皆然。

夫五欲三戒,息滅為宗;寶筏慈航,接引為事。伊古以來,尊而信者有人,辭而闢者有人,究之信者於佛無所益,闢者於佛無所減。蓋其精神意氣,有不可磨滅於天地間者,豈以是為顯晦哉!昔朱子欲毀天下佛院為書院,以崇學校,以育人才。吾以為不若因佛院為書院,其勢較便,鄉村有寺,目為官所,公事會於斯,學館設於斯,仿古裡塾、黨庠之遺意。籍佛堂勝地以肄業,暮鼓晨鐘發人深省,安在機趣不勵以禪宗,而儒風遂敗於因果乎?則傾圯者葺而新之,是亦福利之一徵與。

汝南有寺曰“大明”,考其碑碣,修於前明。命名義取尊王,然在爾時為尊王,在今日為反。古資福,而適作之孽,甚不可也,爰同眾議,易號清福。佛法有靈,上以護國,下以庇民,皇清之祚福無疆,如來之壽福無量,庶民之錫福無極矣。

——汝州劉孟博摘錄自道光《直隸汝州全志·古蹟·寺觀》卷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