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新中國70年與發達國家的門票

  • 由 環球網 發表于 足球
  • 2022-04-07
簡介他們是歐洲: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匈牙利,克羅埃西亞拉美:巴拿馬,哥斯大黎加,智利,烏拉圭,千里達及托巴哥亞洲:中國,馬來西亞非洲:模里西斯可能大家覺得意外了,模里西斯作為一個非洲國家,居然經過不斷的篩選後到現在還能倖存,沒錯該國201

羅馬尼亞經濟發達嗎

新中國70年與發達國家的門票

此文很長,但絕對值得你認真讀完!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了,說一些想法。

1999年國慶50週年閱兵的時候,我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七位;

2009年國慶60週年閱兵的時候,我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三位;

2019年國慶70週年閱兵的時候,我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二位;

那麼下一次在2029年舉行閱兵儀式的時候,我國就是世界第一了,換句話說,這次國慶閱兵慶祝儀式,是我國最後一次是世界第二的身份舉辦。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讓普通人能夠正常的活下去

相信我的讀者80後,90後是最多的,我是80後,在中學讀書的時候,我注意到了教科書上的一個數據,那即是1949年的時候,中國人的人均壽命只有35歲。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看到這個數字是沒有什麼感覺的。

畢竟那是我出生以前幾十年的事情了,某種意義上跟看秦漢,唐宋,明清的歷史沒啥區別。

後來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一個事實,那就是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都是30後,出生於20世紀30年代,那麼他們的成長時期就恰好經歷了中國人均壽命只有35歲的黑暗時期。那麼再進一步,如果當時全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5歲的話,那麼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除非非常幸運,否則很大的機率有兄弟姐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死掉了。

再一回想,我從小到大,似乎只見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很少幾個兄弟姐妹,而那個年代怎麼可能兄弟姐妹這麼少呢?

想到這個我突然感覺到一絲恐怖。

後來問了我父親和大伯,我才知道,我的奶奶在1930年代出生,包括她在內,本來總共有14個兄弟姐妹,竟然只有3個人(2女1男)活到了成年。

我爺爺家還好,包括他在內有6個兄弟姐妹活到了成年。

我們沒事可以多和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聊天,問一下他們本來有幾個兄弟姐妹,多體會下他們經常說“現在生活好了”“你們生在福中不知福”具體是什麼含義,也體會下教科書上人均壽命35歲這個數字背後的恐怖。

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的50年代,我的父母出生了,他們的兄弟姐妹全部都活了下來,並且現在全部健在,2019年的今天,他們成了夕陽紅老年旅遊團的主力,在北京,山東,江浙,重慶,湖南,雲南等地旅遊。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在這片土地上,生下來並且安然的活到老年並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50後們才是中國第一批兄弟姐妹一般都可以平安長大的一代。

實際上,今天很多事情,在我們爺爺那一輩都不是理所當然的,比如一夫一妻制度,1950年5月1日頒佈的《婚姻法》才真正的第一次正式確立,從此在中國範圍內,姨太太之類的名詞就走入歷史。民國時期雖然法律上是一夫一妻,但是納妾依然盛行。也就是說,在我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成人之後,整個中國社會才第一次真正進入了一夫一妻時代。

2:

未來二三十年,全世界是不是隻有中國才能成為發達國家?

誰能拿到發達國家門票?

我把時間跨度擴大到了20-30年,是為了更清楚的看清未來的變化和趨勢。

我在之前的文章裡面反覆說過,中國肯定會成為發達國家,我相信這個沒有太大疑問了,在十九大的報告裡面對中國的未來是這麼寫的:

“第一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這個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具體是什麼意思,官方沒有說明,但是我們都知道,在以往,我國三步走的目標是這樣的: “要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也就是在以前的表述裡面,基本實現現代化等同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也就是說,由於各方面建設的順利推進超出了預期,因此把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提前了15年。當然這次官方並沒有把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發達國家聯絡起來,但是我認為意思還是清楚的,如果發達國家的門檻都進不去,談何“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呢?

所以我認為在官方的表述裡面,發達國家的時間表是在2035年,也就是到現在還有16年的時間。當然了我認為這個時間點肯定會提前實現。

原因很簡單,2000年以後中國科技實力開始實現大突破,中國不會造不能造的東西在快速減少,以前被視為只有先進國家才能掌握的科技,例如消費電子產品CPU,艦載機,四代機,航空母艦,高速子彈頭列車,LCD顯示屏,噴氣式民航客機,載人宇宙飛船,空間站,特高壓電網,都在過去的十幾年突破了,而且還形成了大規模的產業化,只要你是211/985的理工科學生,你幾乎肯定有同學在上述產業的公司工作。

中國在很多技術領域的突破時間,其實比你想象的要近的多,基本上都是最近十年左右突破的。

比如高鐵,你現在已經司空見慣了,並且覺得全中國都有高鐵了,中國國家鐵路局將中國高鐵定義為設計開行時速250公里以上(含預留)

實際上中國第一條高鐵開始商業化運營是哪一年呢?

2008年8月1日開通的時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際鐵路是第一條公認的、沒有爭議的高鐵。

也就是說,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召開前大約一個星期,中國才真正的有了第一條高鐵。

當然了,也有認為2003年投入運營的秦沈客運專線是中國第一條高鐵,其設計時速為250公里,不過一般認為其是高鐵試驗田,其線路設計標準和後面的高鐵道路體系有差距,且初期跑的是中華之星列車,也並非後來的高鐵技術體系

再比如特高壓電網,其定義是1000kV及以上交流電網或±800kV及以上直流電網。

2009年1月7日,世界首條商業運營的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在中國正式投產,全長645公里。

2010年07月08日,由中國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範工程,正式投運。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送電距離最長的直流輸電工程。

2010年,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雲南—廣東、向家壩—上海兩個國家級示範工程建成投產,中國也第一次擁有了特高壓直流輸電商業運營線路。

當然了這兩條線路誰是中國第一條,我查了下感覺挺有趣,《南方電網報》說雲南-廣東是第一條,上海的媒體說向家壩-上海是第一條,我又查了下央視拍的《四十年四十個第一》 20181229 特高壓輸電工程,裡面只說2010年建成第一條,但是沒有說是哪一條。

而在科技部發的通稿裡面,是這麼寫的:“2010年自主建成了雲南—廣東、向家壩—上海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示範工程,投運以來一直保持穩定可靠執行。”

把兩條放在一起說,沒有說誰是第一條。

不管怎樣,我們可以記住,2009-2010年中國才第一次擁有了商業化運營的特高壓輸電線路,距離今天也就是10年左右的時間。

中國不斷實現重大科技突破的趨勢還會繼續,因此一定會提前實現2035年的目標。

接下來我們看下,中國的崛起是不是具有唯一性?

什麼意思呢,那就是未來20年,甚至30年,以至於更長的時間,是不是隻有中國才有可能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發達國家目前是沒有統一的定義的,但是一般而言,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CIA發達國家定義總體最為靠譜,本文只取其共同點,既被這兩者都認同才算是發達國家。

世界銀行只認定“高收入經濟體”,按照世界銀行2015年的標準:人均GDP高於12736美元為高收入國家,這個標準作為發達國家的標準顯然太低了。

聯合國只定義了“人類發展指數極高國家(HDI)”,但是這個指標只包括預期壽命,人均國民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三個維度,一些石油國家例如科威特,沙特,巴林,還有一些國家例如羅馬尼亞,俄羅斯等HDI都很高,這些國家顯然和發達國家有距離。

新中國70年與發達國家的門票

不管看哪個機構的認定,人均GDP都是硬指標,也是發達國家的必要條件,你人均GDP低就意味著財富的盤子小,絕無成為發達國家的可能。

我上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官方網站,下載了1990年到2018年全球各國GDP的資料,這個時間跨度有28年。

我把2018年人均GDP在8000-3萬美元之間的經濟體選出來,全球總共有47個經濟體在這個區間,比想象的要空曠,接著我們發現,這個區間裡面已經有不少發達經濟體了,於是我們把這些經濟體去掉,總共有9個:

包括立陶宛(1。9143萬美元),斯洛伐克(1。958萬美元),希臘(2。041萬美元);

捷克(2。285萬美元),愛沙尼亞(2。299萬美元),葡萄牙(2。319萬美元);

中國臺灣(2。497萬美元),斯洛維尼亞(2。623萬美元),塞普勒斯(2。834萬美元)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立陶宛,斯洛伐克,希臘是發達國家人均GDP的下限,大約1。9萬-2萬美觀。這9個經濟體之外,我們還要再去掉1個阿魯巴,這個地方在加勒比海,是荷蘭的海外領地,人均GDP為2。547萬美元,鑑於荷蘭已經是發達國家,因此該地不納入計算。

好了,接下來我們還剩下37個經濟體,這些地區就是成為潛力股,當然了,我們發現沒有印度,這個不是看不起印度,印度2018年人均GDP才2036。2美元,還需要付出很長時間努力才能成為潛力股。類似的還有越南,2018年人均GDP只有 2551。12美元,離人均8000美元的潛力股區間下限還要再奮鬥十幾年。印度和越南,離成為潛力股都還有較長的距離。

以下是37個“潛力股”經濟體的排名:

新中國70年與發達國家的門票

新中國70年與發達國家的門票

接下來就是面臨如何篩選真正的種子選手的問題,這37個國家很多資源型經濟,但是有的國家除了資源型經濟以外,其他產業發展也比較順利,可以說在不斷轉型,那麼如何篩選呢?

我們用人均GDP的增長速度來進行排名,對比三個資料:

一個是2018年人均GDP對比1990年人均GDP的倍數;

一個是2018年人均GDP對比2000年的倍數;

一個是2018年人均GDP對比2010年的倍數,

排名只取前25位,因為靠後的說明增速很慢了,時間維度一長,我們就可以看出誰發展最為穩定。

我們非常簡單的,把37個經濟體中最近28年,最近18年和最近8年三個時間段的增速都排名前25名的經濟體用紅字標出來,這說明這些經濟體在過去的接近30年一直增速名列全球前茅,而且總體增長比較穩定。

新中國70年與發達國家的門票

我們非常吃驚的發現,原來從1990年-2018年,這37個潛力股經濟體裡面,中國並不是人均GDP增長最快的國家,至少赤道幾內亞還排在中國前面,2018年的人均GDP是1990年的33。49倍,中國僅次於赤道幾內亞排第二位為27。66倍。

原因並不複雜,赤道幾內亞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發現了石油,一舉成為該國支柱產業。當然瞭如果我們看最近八年(2010-2018年)的增長,赤道幾內亞連前25名都排不進去了,其明顯的表現出高度依賴資源,發展後勁不足。

好了,我們只取三個時間段的增速都排在前25名的國家,這下範圍又大大縮小了,37個經濟體只剩下了16個,分別是:

中國,巴拿馬,馬爾地夫,塞席爾,羅馬尼亞,格瑞那達,哥斯大黎加,模里西斯,保加利亞,波札那,智利,沙特,馬來西亞,波蘭,烏拉圭,匈牙利。

以上16個都可以稱之為“穩定增長”的經濟體,看起來未來有希望進入發達國家。

我們可以看到,五個發展中大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俄羅斯,土耳其,他們雖然都在37個潛力股國家名單裡面,但是卻不在16個穩定增長的經濟體名單裡面。

實際上最近的2010-2018年,八年的時間裡面阿根廷的人均GDP只增長了12%,這已經是五個大國裡面表現最好的了,墨西哥的人均GDP只增長了5。93%,其他三個國家,俄羅斯八年間下滑了0。7%,土耳其下滑了10。8%,巴西更是下滑了20。8%,

除非這些國家發生了什麼大的變革和奇蹟,否則未來二三十年看不到任何邁入發達國家的希望。

然後恭喜這16個發展中國家,在過去的28年裡面一直獲得了比較快速的增長,在37個潛力股中脫穎而出。我們討論的是未來20-30年他們是否可能邁入發達國家行列。

當然,我們為了防止漏掉“潛力股”,我們把37個經濟中雖然沒有實現穩定增長,但是人均GDP比較高(2018年人均1。2萬美元以上,3萬美元以下)的國家也篩選出來,總共有8個:

巴林,阿曼,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巴貝多,克羅埃西亞,安地卡及巴布達,千里達及托巴哥,帛琉。

那麼16個穩定增長國家+8個高GDP慢增長國家加起來就是24個國家了,從47個經濟體到37個經濟體到24個經濟體,範圍越來越小了。

這個時候你也應該發現了,進入發達國家原來這麼難,即使這24個經濟體在未來二三十年實現全員升級成發達國家,總數也才24個而已。

我們繼續進行排除:

首先我們排除掉波札那,理由很簡單,2018年人均僅為8137美元,而且該國經濟結構單一,高度依賴鑽石產業,在長達28年的時間裡面,該國的經濟增長是16個“穩定增長”國家裡面最慢的,2018年僅僅是1990年的2。96倍,和2010年相比也僅僅增長了28%,要達到發達國家2萬美元的門檻遙遙無期。

然後我們排除掉七個旅遊業小島國:

馬爾地夫,塞席爾,格瑞那達,巴貝多,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安地卡及巴布達,帛琉,這些國家太小了,馬爾地夫44萬人(2019年1月),塞席爾9。6萬人(2017年),帛琉2。18萬人(2017年)格瑞那達11。2萬人(2017年),巴貝多28。1萬(2017年),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5。7萬人(2017年),安地卡及巴布達9。1萬人(2017年)。

這些國家都是島國,面積也很小,離先進地區交通不便,而且高度依賴旅遊業,農業,漁業,同時人口太少,難以建立旅遊業和農業/漁業之外的產業結構。當然,他們是可以憑藉旅遊業或者資源成為高收入國家的,像塞席爾就是2018年非洲人均GDP最高的國家,高達1。647萬美元,畢竟人口就這麼點兒。但是,

發達國家必須擁有資源,旅遊和農林牧漁之外的先進產業。

目前被CIA和IMF雙重承認的發達國家小國也有,那就是聖馬利諾,只有3。3萬人,該國位於義大利境內,到發達國家交通方便,主要產業是銀行業、電子產業和陶瓷產業等,完全有別於這些旅遊業單一經濟國家。

然後我們要排除掉沙特,由於沙特的經濟單一,從1990年—2018年間的增速,沙特是這16個“穩定增長”國家裡面倒數第二慢的,只比波札那快,2018年僅僅是1990年的3。05倍,我對比了下IMF有2018和1990年資料的29個發達國家,平均是2。7655倍,也就是在全球石油需求不斷增大,光是中國崛起就創造了數億噸的進口市場的背景下,

沙特28年總計的人均GDP增速只是比發達國家稍稍快一點。

從長遠看,沙特如果不改變經濟結構,經濟問題也會不斷放大。類似的還可以排除阿曼和巴林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雖然人均GDP都在兩萬美元以上,但是都不在16個“穩定增長”的國家行列,增速比沙特還慢。

好了,我們又排除掉了1+7+3總共11個國家,這樣看來,全球人均GDP 8000美元到3萬美元這個區間,就只剩下了13個國家,他們可以稱之為種子選手了。

他們是歐洲: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匈牙利,克羅埃西亞

拉美:巴拿馬,哥斯大黎加,智利,烏拉圭,千里達及托巴哥

亞洲:中國,馬來西亞

非洲:模里西斯

可能大家覺得意外了,模里西斯作為一個非洲國家,居然經過不斷的篩選後到現在還能倖存,沒錯該國2018年人均GDP 1。128萬美元,位居非洲第二位(僅次於旅遊小國塞席爾),該國也是個小國,2018年僅有126。56萬人。但是該國的產業結構可不只是旅遊業和農業。

在中國駐模里西斯大使館的官方主頁上,有該國的經濟結構的詳細介紹:

“模里西斯已發展成為非洲表現最好的經濟體,形成了製糖業、服裝出口加工、旅遊業和金融服務業四大支柱產業。”

該國的金融服務業竟然成為了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其金融保險市場自由、開放。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經批准可以在模里西斯註冊營業;銀行利率放開,由各商業銀行自行決定;無外匯管制,當地貨幣盧比可與外幣自由兌換。2016年金融服務業總產值為466。14億盧比,佔GDP總量的10。7%。

模里西斯是一個以印巴裔人口占主體的國家,2017年居民中約69%是印巴人後裔,27%是克里奧爾人(非洲人及歐非混血兒),2。3%是華裔(絕大多數是廣東梅縣籍的客家人),1。7%為歐洲人後裔。

在世界銀行2018年10月31日釋出的“2019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模里西斯在全球190個國家排名中上升5位,位列第20名,在非洲國家中穩居榜首。

新中國70年與發達國家的門票

我們暫時保留模里西斯成為發達國家的可能性,雖然可能性也很低,但是可以作為非洲唯一的希望,要不然非洲一個也沒有了有點尷尬。

可能有人問,哎那個南非呢?不是說以前很發達嗎?2018年南非的人均GDP只有6377。29美元,連本文8000美元的潛力股及格線都沒有達到,這個國家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

好了,接下來我們看剩下的12個國家,其中拉美有5個,分別是巴拿馬,千里達及托巴哥,烏拉圭,智利,哥斯大黎加。

最讓人吃驚的是418萬人口的巴拿馬,該國28年增速,18年增速和8年增速均位列拉美第一位,尤其是最近八年,巴拿馬2018年人均GDP比2010年增長了95%,幾乎接近中國112%的水平,最近8年的人均GDP增速在37個“潛力股國家”中增速僅次於中國。

該國1999年從美國手裡收回巴拿馬運河所有權之後,進一步刺激了經濟快速發展,發展出了運河航運、金融服務、科隆自貿區轉口貿易和旅遊業等主要支柱,同時以美元作為法定貨幣。

全球有大量船舶註冊為巴拿馬籍貫,同時由於金融業的開放,也是大量跨國公司的區域總部註冊地。2018年人均GDP 1。568萬美元,預計還會繼續快速增長。

但是運河航運,金融服務,自貿區轉口貿易,旅遊業,而且經濟上總體高度依賴美國,怎麼總覺得該國的經濟結構怎麼跟香港這麼像,只不過香港是高度依賴中國大陸。

例如科隆自貿區是僅次於香港的世界第二大免稅貿易港和西半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是巴拿馬經濟支柱之一。

剩下的拉美其他四個國家,2018年人均烏拉圭1。716萬美元,千里達及托巴哥1。622萬美元,智利1。608萬美元,哥斯大黎加1。163萬美元。

這些國家說實話,成為發達國家希望不大。

我們先看經濟結構就很清楚:

以烏拉圭為例子,該國2019年第一季度出口商品價值20。4億美元,

其中牛肉出口4。31億美元,是第一大出口商品;

木材出口3。16億美元,是第二大出口商品;

乳製品出口1。38億美元,名列第三;

大米出口7700萬美元,名列第四;

汽車零部件出口4300萬美元,下降12。7%,名列第五。

本質上還是個靠賣資源發財的小國家,全國人口只有339萬人,

第一大出口市場是中國,第二大出口市場是巴西。

2018年烏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6%,今年預計不到1%。

千里達及托巴哥(簡稱特多)以石油天然氣經濟為支柱,該國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經濟以能源開發和加工為主,能源產品產值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40%,能源出口約佔出口總收入的70%,該國經濟增長速度有限,在37個潛力股國家中都不屬於16個“穩定增長國家”行列。

智利也是類似,其國民經濟的最大支柱是礦業,2018年全年智利貨物出口754。82億美元,其中銅就佔了幾乎一半,達到364。95億美元,實際上智利除了銅還有其他礦產,例如中國的天齊鋰業就在智利投資,獲取智利的鋰金屬資源。

其他如農林牧業產品出口額為177。17億美元,同比增長15。2%,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智農林牧業產品最大買家,出口至中國的該類商品金額佔同類商品出口額比重為20。8%;美國位居第二,佔比17。0%。智利的車釐子想必大家都聽過。

今年中美貿易戰就直接影響到了智利,因為中美是智利最大的兩個貿易伙伴,2019年6月,智利出口總額53。04億美元,就下降了15。5%。

倒是哥斯大黎加這個國家經濟結構工業化程度有點讓人吃驚,2018年,工業部門產品出口額為80.86億美元,佔貨物出口額71.6%,較2017年同比增長8.2%。近十年來工業產品出口額保持在貨物出口額的60%以上。

新中國70年與發達國家的門票

其中,精密儀器和醫療裝置出口佔據主導地位,主要是美資製造業。這是個只有500萬人口的小國,總覺得其路走的比智利和烏拉圭要對,但是其工業品出口高度依賴外資製造業,其本土的科技和本土產業並沒有發展起來是個問題。

但是其人均GDP 2018年是1。174萬美元,明顯低於拉美其他4個潛力股國家,不過過去8年其人均GDP增長了42%,處於較快水平。

所以拉美是四個選手看起來,巴拿馬可能性最大,智利,烏拉圭,特多三國經濟結構單一,高度依賴國外市場,成為發達國家可能性不高,倒是哥斯大黎加的工業化程度不錯,如果其能走出從引進外資到本土產業崛起的道路,長期增長潛力看好,但是其人均GDP基數在上述國家中最低。

然後是歐洲的

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匈牙利,克羅埃西亞五國,

說實話這些國家只要政策得當,成為發達國家的機率和希望都非常大,他們都加入了歐盟,成為了歐洲一體化的一分子,資本,勞務,人員等流動都無障礙,

同時可以接受大量來自西歐先進國家的製造業,服務業和旅遊業外溢。

值得注意的是,28個歐盟國家,除了這五國之外,其他23個都是CIA和IMF認定的發達國家。

下圖是匈牙利媒體釋出的2018年歐盟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分佈圖,匈牙利增速歐洲第二5。1%(僅次於逆天開掛的發達國家愛爾蘭),羅馬尼亞第三4。6%,波蘭第四4。1%,保加利亞差一點,排第六位也有3。3%,相比之下克羅埃西亞在這五個國家裡面增長最慢為2。6%。

新中國70年與發達國家的門票

2018年人均GDP是匈牙利1。59萬美元,波蘭1。543萬美元,克羅埃西亞1。4816萬美元,羅馬尼亞1。229萬美元,保加利亞9267美元。

總體來說匈牙利和波蘭人均較高,增速也較快,進入發達國家是比較穩的。另外這兩個國家還有個優勢,就是地理位置和西歐發達國家比其餘三國更近,波蘭和德國接壤,匈牙利和奧地利接壤。要知道德國和奧地利的鄰國,除了波蘭和匈牙利全部是發達國家。

羅馬尼亞,克羅埃西亞和保加利亞要想成為發達國家還需要努力。

這五個國家我去過四個,應該說直觀感受上其發展程度和其人均GDP幾乎是對應的。

羅馬尼亞經濟增速還是挺快的,是16個“穩定增長”國家之一,其2018年人均GDP比2010年增長了50%,增速在37個潛力股國家中位居歐洲國家第一位,2018年經濟增速也有4。6%,比保加利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國更有戲。

保加利亞是因為人均太低才9000多美元,而且五國中距離西歐發達國家最遠。

而克羅埃西亞是因為增速太慢,該國2018年人均GDP還不錯達到1。4816萬美元,但是還比不上2008年的1。5892萬美元高,2018年經濟增速也僅有2。6%,預計要2020年才能恢復到2008年的水平,該國高度依賴旅遊業,同時政府的債務,以及腐敗問題離歐盟的水準還有差距。

而且保加利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個國家,2018年是歐盟國家中出生率最低的兩個國家,保加利亞(8。9‰)和克羅埃西亞(9。0‰),同時人口減少速度在歐盟都排在前三位(減少最快是拉脫維亞,但是其已經是發達國家了)。

因此克羅埃西亞成為發達國家的前景,和保加利亞類似。

最後是亞洲的中國和馬來西亞了。

以馬來西亞國際貿易與工業部會同馬投資發展局公佈的該國2018年度投資為例(含國內投資與外國直接投資)。

2018年,馬投資發展局在製造、服務和第一產業領域共計批准投資總額504。2億美元(以馬幣兌美元約1:4計,下同),製造業、服務和第一產業領域分別投資額分別為218。5億美元、258。5億美元和27。25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業投資與2017年相比大幅增長了37。2%。

產業領域來看,製造業投資主要集中在石油、石化行業(32。9%)、基礎金屬產品(13。1%)、電子電器產品(11。2%)、紙業、印刷和出版(5。4%)、化學產品(5。0%)、橡膠製品(4。6%)等。

其中,中國、印尼、荷蘭、日本及美國是馬製造業外來投資的最主要貢獻國,5國佔批准的製造業總外資投資額的76。4%。中國在馬製造業獲批投資額最大為49。3億美元、其次是印尼22。5億美元、荷蘭20。75億美元、日本10。25億美元、美國8億美元。中國投資了40個製造業專案,連續第3年成為馬製造業投資最大外資來源地。

也就是馬來西亞2018年218。5億美元的製造業投資中,外資佔145。03億美元,本土資本佔了大約73。47億美元,可見其本土製造業也在蓬勃發展。

2018年馬來西亞經濟增長率達到4。7%,人均GDP達到1。094萬美元,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我們應該樂見未來在東南亞出現又一個發達國家,儘管其還是有各種風險。

好了,我們最後盤點下全球的這最後13個種子選手,

未來20-30年內進入發達國家最穩的第一梯隊:中國,匈牙利,波蘭,巴拿馬,

第二梯隊:馬來西亞,羅馬尼亞;

第三梯隊:克羅埃西亞,保加利亞,

第四梯隊:烏拉圭,智利,模里西斯,千里達及托巴哥,哥斯大黎加,

實際上把這五個國家放在第四梯隊很客氣了,他們的單一經濟結構很可能導致他們永遠成不了發達國家,也就是哥斯大黎加工業化程度最高,但是其本土工業太弱,比起有底蘊的歐洲國家有差距,因此不適合放在第三梯隊。

而第二和第三梯隊國家也存在很大的無法成為發達國家的風險,例如保加利亞基數較低,2018年僅有9000多美元,克羅埃西亞則是發展停滯化風險,馬來西亞有種族風險,羅馬尼亞經濟基礎一般2018年人均為1。23萬美元,雖然經濟增速快,且能否持續發展未知。

我們繼續看,中國崛起的特殊性

1:只有中國有潛力成為高等級發達國家,具有唯一性

上面的四個梯隊,有沒有發現其中的規律,在未來最有可能成為發達國家的第一梯隊+第二梯隊6個國家中,有3個在歐洲(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1個(巴拿馬)在拉美,2個在亞洲(中國,馬來西亞);

3個歐洲國家(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高度依賴西歐發達國家產業轉移,1個拉美國家巴拿馬經濟高度依賴美國。

剩下亞洲兩個國家,一箇中國,一個馬來西亞,而中國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出口市場,同時中國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外資投資國。

也就是除了中國以外的5個國家,本質上也還是依靠“離中美歐三個大國地區很近,可以方便的獲得資金,產業,市場和技術”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而由於沒有先進的領先世界的本土製造業和服務業,他們(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巴拿馬,馬來西亞五國)即使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註定也是中低段位水平,類似於立陶宛,斯洛維尼亞,斯洛伐克,拉脫維亞之類的水平,國家的經濟具有對“大國地區”的依附性。

我之前分析過蘋果的2019年全球百大供應商,沒有一家的總部在上述五國,而如果按照工廠的話,只有馬來西亞有17家蘋果供應商的工廠,其他四國一家工廠都沒有。

再看2019年全球百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也沒有任何一家的總部在上述五國,只有一些供應商的工廠分佈在這些國家。

這裡面只有中國的崛起和邁入發達國家,將是依靠本土先進產業和本土市場為主,並且大批本土產業能夠領先全世界,具備在發達國家中繼續向高段位國家晉級的可能性。

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出統一帶來的好處,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五個國家都加入了歐盟組織,大大提高了獲取歐盟先進國家資金,技術和勞務流動的便利性,使得他們總體成為歐盟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

其實在中國內部也是一樣,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存在,實行先進地區和落後地區的發展平衡戰略的話,那麼中國相當多的地區永遠成為不了發達地區,也達不到現在的生活水準。無需多言,把我國邊境地區的邊民的生活水平和鄰國比較一下即可,就隔著一條國境線,產業方式也沒有差多少,為啥生活水平有這麼大差異?

我的老家地處西部,就在60年代三線建設中,從遼寧撫順,北京,上海三個城市分別搬遷來了幾家大的工廠,隨之而來則是數千名工人和家屬的湧入,在本市形成了幾個普通話區域,他們中絕大部分都徹底紮根在了這裡,極大的帶動了本地的工業化程序。

2:中國成為發達國家提供了更多的門票選擇,為什麼西方國家不喜歡中國道路?

中國成為發達國家,更是會起到為人類開闢新道路的作用。

除了中國之外,過去的70年進入發達經濟體行列的有限幾個成員,例如韓國,日本,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立陶宛,斯洛維尼亞,拉脫維亞,新加坡…。。都是在西方體系下,遵從美國人的道路。

而巴拿馬,波蘭,匈牙利這三個核心發達國家後備選手,巴拿馬和波蘭都是高度依賴美國或者親美的,匈牙利也是西方式道路和北約成員。

中國將是全球唯一一個頂著美國的巨大壓力進入發達國家俱樂部,同時採取非西方制度的國家。

我總有一種感覺,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為全球其他國家邁向發達國家之路設定了無形的陷阱和障礙,想成為發達國家,需要獲得西方的允許,實行的是“門票制度”。

一個非常典型的現象是,最近幾十年新的發達經濟體,幾乎都對美國或者說西方國家付出了重大利益。

香港和澳門之前在西方國家直接治理之下

臺灣是對抗中國大陸的最前沿,韓國是冷戰最前線,日本也是冷戰前線基地且有美軍駐軍,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且親美。

歐洲的新發達國家:立陶宛,斯洛伐克,捷克,斯洛維尼亞,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都改變了之前的政治體制,而且這六個國家全部加入了北約,成為壓縮俄羅斯空間的前線,相信大家現在還對多年前中國電視新聞上頻繁出現的“北約東擴”還有印象。

另外就是人口不到100萬的前英國殖民地小國塞普勒斯,該國也加入了歐盟。

他們似乎都透過為西方國家提供利益,從而獲得了“允許”進入發達經濟體行列的門票,得到了大量的資本,產業和技術轉移,實現了國家的發展,代價就是必須服從和加入西方的體系。

新的發達經濟體,基本都出現在冷戰最前線,而離美國最近的拉美,這麼多年了反而一個新的發達國家也沒有,是巧合嗎?

其實只要美國想,他可以資金,技術,市場和產業轉移讓某些國家實現較大的發展,例如1999年美國把巴拿馬運河交還給巴拿馬,就大大促進了巴拿馬自身的發展,相信已經有人做了很多這方面的研究。

想想也是,全世界大部分最先進的技術,資金,產業和武裝力量都在西方國家手中,你的國家要想快速發展,很方便的獲取技術,資金和產業,必然就是向西方看齊,為其提供戰略利益,服從其體系和框架。李敖說臺灣是為美國當看門狗獲得了發展機會是有道理的,高價購買美國武器裝備,作為美國的棋子遏制中國都是為美國提供利益。

那要是如果手裡沒有戰略利益可以提供給西方的國家,就普遍比較尷尬了,很難拿到門票。

西方甚至不需要遏制你,只需要不向你提供資金,不向你提供技術,不向你轉移產業,不為你提供市場,那成為發達國家就近乎不可能。如果再故意遏制和制裁你的話,基本上成為發達國家可能性就極低了。

畢竟甚至連中國這樣有十幾億國民勤奮又聰明的大國,工業化起步也要依靠來自蘇聯的成套工業體系和從歐美大批迴國搞出兩彈一星的一流科學家,後面如果沒有改革開放,關起門發展,無法吸收和學習國外先進技術,也就沒有今天的成就。中國尚且不能關起門搞發展,更何況其他中小國家?

當然了,等中國進入發達國家之後,全球的發展中國家無疑有了新的希望,他們第一次有了西方國家之外的先進技術,資金和產業來源,西方不再是發達國家的唯一門票提供方,讓廣大發展中國家有了新的選擇,從中國那裡也可以獲取發達國家門票。

我認為中國在民族性上更具有天下大同精神,對發達國家門票的定價應該不會比西方苛刻。而這無疑將降低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利益獲取度,讓他們手裡的無形門票貶值,無怪乎西方國家對“中國道路”持反感態度,這不光是意識形態問題,更是利益問題。

以上是這個國慶假期的一些研究和思考,成為發達國家很難,但是我們不僅能夠做到這一點,造福十四億中國人民,而且還能為全人類做貢獻,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道路和成為發達國家的可能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