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年輕一代“託”起托盤小鎮

  • 由 中國青年報 發表于 足球
  • 2022-03-14
簡介隨著蕪湖市主城區東向發展,蕪湖縣縣委、縣政府決定在花橋鎮復興村工業集中區規劃設立新蕪經濟開發區綠色包裝產業園,打造智慧托盤小鎮,以推動木質包裝及托盤加工行業規模化生產,小鎮總投資額已達17

什麼是托盤業務

01:21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讓一個4萬人口的小鎮圍著轉的“托盤”,究竟蘊藏多大的產業能量?

此托盤非餐飲行業上菜的“托盤”,而是用於集裝、堆放、搬運和運輸貨物的載具。在物流載具行業,托盤和集裝箱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且二者往往搭配使用,相輔相成。它有多種形狀,由木頭、金屬、塑膠等不同材質構成。現代物流,任何一件商品的運輸都離不開它。

蕪湖智慧托盤小鎮所在的灣沚區花橋鎮,托盤產量佔全國9。2%,產值佔全國10%,產品主要銷往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地,托盤成為該鎮的特色支柱產業。

2014年,中國托盤國際會議在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前身為蕪湖縣)召開,亞洲托盤系統聯盟、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托盤專業委員會專門授予蕪湖縣“中國托盤第一縣”和“中國托盤生產加工基地”稱號。2020年召開的第15屆中國托盤國際會議上,蕪湖智慧托盤小鎮獲“中國托盤第一鎮”稱號。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創二代”的入局,昔日傳統的托盤產業向著智慧化、環保創新方向轉型升級。

年輕一代“託”起托盤小鎮

年輕一代“託”起托盤小鎮

托盤產品展示。

“偶然”發端的產業蘊涵巨大能量

60後的張立波是當地最早入行的托盤業元老之一,他至今工作在一線,在廠房巡查、探討業務、和年輕人交流是他工作的常態。

上世紀80年代,蕪湖縣的一批村辦企業外出購買小徑木材,隨後加工成“墊倉板”(墊在倉庫的地面上,達到通風防之效)銷售給蕪湖市的工業企業,這是該縣木質包裝及托盤產業的雛形。

“托盤這一概念起源於二戰時期,美軍在戰略軍需配送時就用到了托盤。隨著大物流時代到來,托盤的舞臺也到來了。”張立波說。他至今記得,1986年剛入行時,不懂什麼是托盤,偶然一次業務中,他用家鄉的木材製作了一批可以通風的木製墊倉板,拉去上海闖市場,賺到了第一桶金,“這是民間市場自發形成的製造產業,家家戶戶跟著開始做托盤”。

2000年以後,隨著全國外貿出口量激增,蕪湖縣的木質包裝及托盤企業開始逐漸增多,並初具規模。張立波白手起家創辦的新竹包裝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集設計、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木托盤生產廠家之一。

“剛創業那幾年,總是思考,這個小產業怎麼才能做大?沒想到,現在不僅做的人多了,還延伸了很多業務範圍,越來越被這個製造行業的魅力所吸引。”張立波說,老一輩創業者觀念也要隨時更新,近幾年來,他先後引進自動化機械裝置,並建成一系列現代化標準廠房,用以生產多種規格材質不同的托盤。

張立波舉例,一個工業商品,其包裝費用大概佔商品成本的30%,包裝行業每年的營業額就有2000億元左右,這就不難理解,小鎮內的托盤行業和上下游企業為何能解決數千人就業問題。

他補充道,一個托盤的市場售價為100到500元不等,市場前景巨大。2004年,自己公司生產了49個立體倉庫的托盤,一次就創下了一個億的銷售額。就在去年12月,公司發了價值94萬美元的木托盤和塑膠托盤到印尼,供給當地企業倉儲使用。由於工期緊,全體人員加班生產了3個月,並用薄膜和蛇皮袋將產品包裝好。僅從工廠發貨就用了5天半時間,25輛運輸大卡車開往上海的碼頭。

記者瞭解到,2020年,灣沚區各類托盤產量達3045萬片,產值32億元。隨著蕪湖市主城區東向發展,蕪湖縣縣委、縣政府決定在花橋鎮復興村工業集中區規劃設立新蕪經濟開發區綠色包裝產業園,打造智慧托盤小鎮,以推動木質包裝及托盤加工行業規模化生產,小鎮總投資額已達17。75億元。

基礎設施建設是增加小鎮活躍度、集聚小鎮人氣的源動力。為滿足小鎮企業和員工生產、生活需要,小鎮還規劃建設一處集辦公、商務、商業、休閒娛樂、餐飲賓館為一體的“三產”綜合配套服務中心。

“創二代”破解產業升級瓶頸

“不得不說,托盤生產作為傳統制造業,在環境保護、規模集約化、技術創新方面還存在一定痛點。”花橋鎮副鎮長程文成介紹,各級政府著力打造企業服務平臺,為入園企業提供前期手續代辦、中期建設協調、後期運營諮詢等全方位服務,協調金融機構滿足企業融資需求,引導企業集聚、合作。每季度釋出全國托盤行業指數,為企業發展研判風險、方向。

目前,入駐小鎮的企業有34家,但創業主體多是60、70後,只有10餘個企業的負責人是80後。近兩年,小鎮逐漸意識到托盤產品偏低端、產業鏈不全的狀況,力促資源消耗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智慧化轉型,在此過程中,80後、90後創業青年發揮了重要作用。

年輕一代“託”起托盤小鎮

機器人造托盤。

在小鎮龍頭企業——亞太通用托盤包裝有限公司院內,堆放了一摞摞被攪碎壓縮後的塑膠袋、廢棄地膜等“垃圾”。“一週時間,我們公司能‘吃’掉上百噸廢棄物。”公司部門負責人夏則榮介紹起自家的“神器”——電焊生產機器人。經過機械臂一番揮舞、挪騰,每間隔不到80秒,一個新型木塑托盤就誕生了。

2012年,該公司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歷時6-7年成功研發了新興木塑托盤一體成型技術,以工業廢料和生活垃圾為原料,經過來料清洗、破碎、溶解、磨壓成型等十多道工序,變廢為寶,讓工農業廢棄物在托盤行業有了“用武之地”。產品一經推出,吸引了各方的目光。

夏則榮說,木塑托盤重20公斤左右,與傳統木托盤和鐵托盤相比較輕,成本減半,但效能和載重都是一樣的。目前,該公司銷售的產品八成是木塑托盤,每年大約處理各種廢品廢料近5000噸。“一顆長了30年的樹,其木材只能做七八個托盤,使用木塑托盤,每年可保護上萬畝森林免遭砍伐,也解決了困擾政府已久的農業地膜處置難題。”

80後汪俊是研究生學歷,之前從事生物製藥工作,2013年返鄉創業,和家人合夥成立久恆包裝科技後不久,萌發了“租賃托盤”的思路。

他們自主研發併為包裝箱注入定位晶片,在全國68個城市建立網點,實現一箱托盤可以被多次使用、重複利用。公司技術人員透過物聯網App的後臺,實時定位產品在市場上的執行狀況,每過一段時間,將流散在全國各地的托盤進行回收、整理。

年輕一代“託”起托盤小鎮

共享托盤週轉箱。

“這是一種‘共享包裝’理念,讓托盤迴圈起來。一個迴圈包裝箱可以靜載3-5噸托盤。以往,可能發了一套托盤給一家企業,對方用完了,就將托盤廢棄了。”汪俊表示,公司還開發物聯網App、採用雲技術,打造共享物聯雲系統,一方面降低客戶的包裝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助力綠色環保事業。

他告訴記者,隨著系統日趨完善,公司對於全國的供應鏈資訊將有更準確的研判,真正讓“托盤們”飛起來,讓迴圈包裝箱一直在路上,精準服務客戶。

在老一代創業者張立波看來,企業有了造血功能,才能帶動和解決就業,讓百姓富裕起來,讓小鎮的生產、生活、生態齊頭並進。年輕創業者們要運用生態新技術、網際網路思維,敢打敢拼,為這個行業的持續發展蓄力護航。“‘託’起這個小鎮的,還得是年輕一代。”

年輕一代“託”起托盤小鎮

年輕一代“託”起托盤小鎮

托盤生產材料和成品。圖片均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磊攝

(實習生 汪濤 對本文亦有貢獻 影片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拍攝、剪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