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人世間》裡那個“不招人待見”的老太太

  • 由 光明網 發表于 足球
  • 2022-03-08
簡介”《人世間》是張凱麗和導演李路合作的第四部電視劇作品,而原著作者梁曉聲,更是張凱麗很喜愛的作家,作為一個成功塑造過不同年齡階段女性角色的演員來說,張凱麗卻少有的面對角色犯了愁

叫欣欣的是什麼電視劇

現實題材藝術作品最重要就是“真”

去年春節假期,剛參加完春晚錄製的張凱麗,便前往長春開始了電視劇《人世間》的拍攝。

這部日前完播的現實題材電視劇,收官日實時收視率達到了3%,創下了央視一套近五年來的收視新高。愛奇藝站內熱度值突破10000,豆瓣評分8。1分。這部2022年的開年之作,再次驗證了現實題材影視作品的影響力。

飾演劇中重要角色“曲秀貞”的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張凱麗,以其對人物出色精準的塑造,引來全網好評。

《人世間》裡那個“不招人待見”的老太太

《人世間》劇照。圖/受訪者提供

有人說,從劉慧芳(《渴望》)到吳惠芬(《人民的名義》)再到曲秀貞(《人世間》),張凱麗踩中了中國電視劇發展過程中的多部重要作品,是圈中“運氣最好的女演員”。

事實上,早在多年前,張凱麗就開始思考現實題材影視作品創作的問題,在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她也會將自己的思考形成提案與委員們分享。

“導演,這個角色不能著急”

“說實話,接到劇本看到角色之後,我就知道這部作品一定能火。”張凱麗對中國新聞週刊說,“但我沒想到會火成這樣。”

《人世間》是張凱麗和導演李路合作的第四部電視劇作品,而原著作者梁曉聲,更是張凱麗很喜愛的作家,作為一個成功塑造過不同年齡階段女性角色的演員來說,張凱麗卻少有的面對角色犯了愁。

“梁曉聲筆下的曲秀貞,定位是個馬列主義老太太,聽這個定位就特別概念化和臉譜化,尋常普通的幹部形象,我們還可以透過日常的觀察和接觸找到樣本,但是馬列主義老太太,在身邊的樣本太少了。”張凱麗說。

在角色塑造有難度的情況下,張凱麗遇到了目前影視行業普遍出現的問題——“檔期”。

“藝術創作有它自身特定的規律和方式,不是簡單工業生產線上的產品,但是很多作品受到成本和專案結題時間的限制,就必須要趕著拍攝和製作,這就造成了演員四處串場子走過場,製片方急功近利地趕時間,最終出來的產品質量就會大打折扣。”

由於拍攝地點在長春,在最初的溝通中,導演李路曾提出將張凱麗的戲份集中,統一拍攝完成,但張凱麗拒絕了。

“導演,這個戲不能急,你要給我時間,我好好把握一下這個人物。”李路接受了老搭檔張凱麗的建議,就這樣,拍攝《人世間》的過程中,張凱麗前後去了9次長春,這在普通電視劇的拍攝中是很難實現的。

《人世間》裡那個“不招人待見”的老太太

《人世間》劇照。圖/受訪者提供

在張凱麗看來,演員廣義的採風並不是簡單的去基層走馬觀花式的觀光,而是要有充足的時間前往拍攝地感受氛圍和生活,最終體會和把握角色的內涵,也為日後人物更豐滿的呈現提供更多可能。

曲秀貞一出場,就讓觀眾看到了張凱麗作為演員富有張力的一面。頤指氣使、高高在上的領導腔調,一下子讓人們看到了曲秀貞和周秉昆之間的矛盾衝突。

曲秀貞在醬油廠,明明是掛職卻一絲不苟,讓廠長也無可奈何,上下都不合群卻依然我行我素,頂著壓力磨鍊年輕人,也會刀子嘴豆腐心,給車間改善環境。如果說男主角周秉昆的剛毅性格來自父親,處世觀念來自親友和鄰里的影響,那麼他日後對這個世界更深層的理解,在逆境中保持進取的人生觀,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曲秀貞的影響。想要塑造好這樣一個女性角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觀眾表示,上一次見到這麼“不招人待見”的幹部老太太,還是《編輯部的故事》裡的牛大姐。

她不是主角卻尤為重要,她自帶光環同時又與時代相融,威嚴又接地氣、嚴厲中透著慈愛、幽默卻不失尊嚴,隨著劇情發展,人們看到了曲秀貞的底色和演員塑造形象的魅力。在曲秀貞去世下線的那一集中,滿屏的彈幕都是“捨不得”。

為了找到曲秀貞的感覺,張凱麗想到了自己童年隨父母插隊的經歷,她還記得在父母回城後,曾在村子中幫助過他們一家的村民進城辦事,都會住在自己家裡,張凱麗的母親和鄰居的長輩也都曾是政工幹部,對工人階級有著很深的感情,這些都成為她尋找角色的樣子中的重要抓手。

張凱麗清楚地記得,當年村裡的小夥伴來城裡看她,分別時她在車站的小賣部給每個小夥伴買了一塊花手絹。送別了小夥伴後,身無分文的張凱麗連4分錢的車票都買不起,只能在大雪中一路走回家。

在《人世間》的劇情中,曲秀貞由醬油廠調到製糖廠,不捨的年輕人專門跑去看她,再度相見時曲秀貞難掩激動和開心,分別時,她將珍貴的紅糖送給了年輕人,令人動容。

不知那個曾經在大雪中徒步回家卻充滿喜悅的小姑娘,是否又被張凱麗想起並加入了創作。

但在觀眾的心中,那個外冷心熱、說一不二的馬列主義老太太,被張凱麗演活了。

《人世間》裡那個“不招人待見”的老太太

《人世間》劇照。圖/受訪者提供

戲裡戲外存一個“真”字

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德祥看來,《人世間》之所以受到觀眾的普遍熱愛,是因為它與觀眾達成了強烈的情感“共振”,“作品所展示的生活情境與觀眾所經歷的生活實際達成了一種呼應,如影隨形地映照著現實生活。作品裡的人物就好像是你身邊的人,抬頭不見低頭見,一回生,兩回熟,三回就得跟著人物走,不知不覺就被帶到《人世間》了。所謂的生活質感,就是真實性、生動性、鮮活性,就是讓觀眾感同身受的那種生活的溫度、氣息和人情,說到底,是一種親切的、樸實的、生活的煙火味道。”

對於張凱麗來說,現實題材藝術作品最重要的就是一個“真”字。“現實題材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和古裝劇中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不同,他們是活生生存在於我們身邊的人,每個觀眾身邊可能都有作品中類似形象的真實參照,演員的表演是真是假,是過力的失常還是乏力的做作,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來。”

“現在和曾經不一樣了,人們收看影視作品不再是從單一渠道獲取,有非常寬泛的選擇餘地,一個角色3分鐘沒有讓觀眾對你產生一點點好感,他們是一定會換臺或者走開的,塑造人物角色永遠都不要企圖矇混過關。”

“當成功塑造好一個形象的時候,演員就和觀眾更近了,觀眾就會給予演員們更多的親近感,和觀眾這樣的關係,也會利於演員更好地感受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狀態和思維方式。”

“演員的職業特殊性就要求我們在戲內塑造不同角色的同時,在戲外一定要身體力行成為一個道德修養線上的人。只有這樣,觀眾才會真正支援和尊重一名藝人,對你不離不棄,為你的角色喝彩,關心你的生活和日常,作為一個演員,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張凱麗說。

有人問過張凱麗,演了這麼多年戲,是如何保持對錶演的新鮮感的,張凱麗的回答很簡單:“我只想一件事,就是對得起觀眾,這可能是唯一的支點。我做的這件事有那麼多人在看,我想讓他們說‘你是行的,你沒有糊弄我們’,想著這個就會對錶演這件事充滿敬畏。”

在張凱麗看來,在文藝院團考核和各大獎項評獎的過程中需要制定更加嚴格的標準,倒逼文藝工作者認真推出好的作品,而不是靠影響力就能輕而易舉透過考評、獲得獎項。

“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要真的沉下心來搞創作,踏踏實實精雕細琢作品,不能只想著賺快錢。”

《人世間》裡那個“不招人待見”的老太太

《人世間》劇照。圖/受訪者提供

現實題材的作品需要多方推動

一連多部現實題材影視作品獲得了人們的喜愛和市場的好評後,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張凱麗思考的事情就不僅僅是自己的表演能否被認可的“小事”了。

“不可否認,電視劇《人世間》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央視一套晚間黃金時間播出,讓更多人能看到該劇,所以傳播平臺至關重要。”張凱麗說。

在張凱麗看來,電視臺應當拿出更多的時段、網際網路平臺應當拿出更多的空間向現實題材作品傾斜。尤其是在網際網路平臺端要進行現實題材作品的推廣,應當適度降低現實題材電視劇的付費觀看價格,而採用其他方式來彌補平臺的利益收益。

“讓利給觀眾,讓更多人有慾望有條件去觀看,劇院、影院應拿出更多時段及場次,安排給現實題材戲劇、電影作品,而稅務部門也應該相應降低稅收比率進行激勵。”

近年來,網路現實題材的產出總數和整體佔比都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影片平臺成為現實題材作品的重要供給來源。從內容端來看,現實題材愈發垂直細分,呈現多樣化特徵,覆蓋日常生活、青春成長、謳歌英雄等多個維度,與此同時,網路現實題材作品,無論是內容品相還是使用者口碑,都呈現欣欣向榮的姿態。

不久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釋出了2022年1月全國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當月透過備案劇目共44部、1424集,其中有23部現實題材作品,佔比52。3%,可以看出當前電視劇市場和網路劇市場均被現實題材所主導。

從當下的市場趨勢來看,無論社會如何變遷,科技如何發展,現實題材都必將會是內容創作的重要方向。

作為映照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現實題材藝術作品對於大眾來說實則是剛需。如何持續創作和產出優秀的現實題材藝術作品?張凱麗將把自己的提案帶到全國政協會議中,充分吸納委員們的建議。

(作者:胡克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