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先生狂狷,卻具學識;先生狂傲,卻具風骨,聊文章:要觀世音菩薩

  • 由 靈楓歷史閣 發表于 足球
  • 2022-02-08
簡介劉文典上課之前,總會問學生今天來上課的人有多少

先生的傲使他的什麼

我是一個喜歡看書的人,帶著墨香的書頁,總是能陪我度過大部分的時光。

文字的魅力透過書頁散發出來,就像妙齡女子動聽的歌喉。

但到了現如今,好書好文章實在是不多了。

碎片化的閱讀,帶來的只剩下碎片化的文字;言論的不自由,留下的只有好書的減少和大同小異的文章。

先生狂狷,卻具學識;先生狂傲,卻具風骨,聊文章:要觀世音菩薩

一、

作家眼中的觀世音菩薩

劉文典是一個性格獨特的老師,抽菸喝酒,可謂是劉老師的一個重要標誌。

而劉老師的經典語錄,那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觀世音菩薩”。

一日課上,有學生問,如何方可做到文章優秀?

先生狂狷,卻具學識;先生狂傲,卻具風骨,聊文章:要觀世音菩薩

劉老答曰:“觀世音菩薩”。

何為觀世音菩薩?

觀,就是要多多觀察生活。

藝術雖然高於生活,但藝術也來源於生活。藝術的根就是生活,藝術離不開生活。藝術好比草木,生活則是土壤,草木離開土壤必然枯萎。所以,只有認真仔細觀察生活,方才能做出錦繡文章。

先生狂狷,卻具學識;先生狂傲,卻具風骨,聊文章:要觀世音菩薩

世,便是人情世故。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是一顆行星。有自己的軌跡,或是相交,或是分離,每次相交便是一次聯絡,每次聯絡都帶著或多或少的回憶,這便是人情世故。看書的是人,若想獲得共鳴,必然是離不開人情世故的。

音,便是詞句的韻律。

少兒啟蒙向來是用詩歌,原因多是詩歌具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有利於記憶。而文章也是這樣的,若是想要文章被長久的記住,定然是離不開音律的,朗朗上口才具有可讀性。

先生狂狷,卻具學識;先生狂傲,卻具風骨,聊文章:要觀世音菩薩

菩薩,指的便是心腸。

所謂作者,便是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我們用文字記錄美,記錄愛,也記錄恨,記錄生活。要想寫出大眾認可的文章,必然是要找到大眾認同的追求。長懷菩薩心腸,方可寫出救世之音。

二、

是狂人或是才人

劉文典的一生,給人最大的印象,大概就是狂狷。

有些話,有些佚事在人傳人,話趕話之中,就被傳得越來越大,很多事就失去了原有的來龍去脈,只剩下開頭或結尾。

先生狂狷,卻具學識;先生狂傲,卻具風骨,聊文章:要觀世音菩薩

劉老的狂狷,大概體現在授課上。

劉文典每每給學生上課時,總會提到莊子。而他最經典的開場白,必然就是:

“《莊子》,嘿,我是不太懂嘍,也沒有人懂。”

劉老的狂狷,凸顯在上課的規模上。

在大學上課的教師,最頭痛的,大概就是在大教室上課。一個教室洋洋灑灑坐滿了人,幾百人匯聚一堂,真真是一種令人歎為觀止的畫面。

但劉文典就一樣了。

先生狂狷,卻具學識;先生狂傲,卻具風骨,聊文章:要觀世音菩薩

劉文典的課堂,從來都不會超過三十個人。並非是因為他上課枯燥,或是學識淺薄。

劉文典上課之前,總會問學生今天來上課的人有多少。一旦教室內來上課的學生,超過三十人,劉老便轉身離去,留下眾學生獨自美麗,可謂是十分有個性了。

先生狂狷,卻具學識;先生狂傲,卻具風骨,聊文章:要觀世音菩薩

三、

狂放不羈卻是好學才子

劉先生的狂放不羈,很大程度上掩蓋了他的學識。但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劉文典的學識還是被大家認可的。

劉先生生於安徽,年少時便勤奮好學,深受各位老師的賞識。後來赴日本留學,也積極參加各種愛國運動。

等到先生回國後,便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個名門學府任教。

先生狂狷,卻具學識;先生狂傲,卻具風骨,聊文章:要觀世音菩薩

此時的劉文典,一門心思全撲在學問研究上,諸子的文獻,便是先生研究的重點。慢慢的,劉文典的學問和才識,便得到諸多名家的認可。

抗戰爆發之後,先生作為文人也自然有其風骨。

日本鐵蹄踏上中國的土地,企圖用文化,慢慢侵蝕掉中國人的抵抗力。為此,侵略者便多次邀請劉老為其講學。

先生狂狷,卻具學識;先生狂傲,卻具風骨,聊文章:要觀世音菩薩

文人風骨便是國將不國,我輩焉存?

劉文典帶著自己一身傲骨,逃出北平,一路輾轉,逃往西南,最後到達西南聯合大學,並在這裡開始自己多年的教學生涯。後來,離開西南聯大的劉文典,又輾轉到雲南大學任教。這一教就到了抗戰結束,全國解放。

先生狂狷,卻極具學識;先生狂傲,卻頗具風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