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現代豫劇《常香玉》的編劇楊林先生

  • 由 溯雪鴻文 發表于 足球
  • 2022-02-05
簡介楊林是河南省戲劇界一位成就較高、影響較大的青年劇作家,是河南省唯一包攬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文華劇作獎、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三項國家級大獎的編劇,他創作的話劇《紅旗渠》,現代京劇《霸王別姬》,現代豫劇《常香玉》《謝延信》成為

楊林是誰扮演的

楊林,生於上世紀60年代初,河南省林州市人,國家級編劇,市藝術研究所副所長。楊林是河南省戲劇界一位成就較高、影響較大的青年劇作家,是河南省唯一包攬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文華劇作獎、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三項國家級大獎的編劇,他創作的話劇《紅旗渠》,現代京劇《霸王別姬》,現代豫劇《常香玉》《謝延信》成為戲劇界的經典作品,在全國觀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用“跌宕起伏”形容楊林走過的路,不過分:

——13歲輟學學戲,10年戲曲演員生涯,剛唱成“臺柱子”,嗓子卻“失聲”了;

——轉行當戲劇導演,卻因不夠圓融的性格屢屢碰壁“被下崗”;

——當過江湖響器手、澡堂洗衣工,十餘年顛沛流離,生活這齣戲讓他備嘗艱辛……

用“一飛沖天”形容楊林寫下的戲劇,不過分:

——一劇成名。楊林重返戲劇創作的第一部作品,現代京劇《霸王別姬》就一舉奪得了中國戲劇最高獎——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這部戲不僅完成了楊林的傳奇迴歸,而且讓已撤銷10年的廣西京劇團恢復了建制,並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重點省級京劇院團”,在業界有“一部戲救活一個劇團”之說。

——屢創精品。話劇《紅旗渠》讓楊林二度捧回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現代豫劇《常香玉》獲得第十二屆中國“文華大獎”和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現代豫劇《謝延信》獲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楊林是目前河南省唯一包攬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文華劇作獎和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三項國家級大獎的編劇。

走進楊林,你會發現,他是一個有戲的人,人生如戲,戲亦人生。

冥冥之中,楊林和他的戲劇有一種內在的情緣。

寫現代豫劇《常香玉》,常香玉學戲的經歷,彷彿也在寫他自己。

常香玉決心跟爹爹學戲,被族人逐出家門。臨行前,爹爹問她:“咱這一走,你可連個家都沒有了,你不會怪爹吧?咱這一走,你可連個姓都沒有了,你不會恨爹吧?咱這一走,你可連個祖宗都沒有了,你不會埋怨爹吧?”

常香玉回答:“爹,我不怪你,我不恨你,我不埋怨你。”

13歲的楊林從林縣(今林州市)大山裡走出,輟學入戲行時,和父親也有相同的對話。

那是1974年的夏天。瘦弱的楊林和父親起了個大早,翻過幾個山頭,準備到公社乘車去劇團。正走著,父親停住腳步,坐了下來,把楊林叫到跟前。

“去劇團就不能上學了,你不後悔?”

“不後悔。”

走了沒多久,父親又坐了下來。

“學戲可苦呀,你怕苦嗎?”

“不怕。”

“這條路可不好走呀,你不後悔?”

“不後悔!”

走到一處路口,父親靠著一棵柿子樹,久久地看著兒子。

“你去劇團,可連小學文憑都沒有了,你可別埋怨我呀!”

“不埋怨。”

就這樣,楊林入了戲行,也把一生交給了戲劇。

楊林寫現代京劇《霸王別姬》,其中也有自己的影子。

學了戲,迷上戲,憑著勤學苦練和對戲劇的感悟,楊林很快脫穎而出,唱成了縣裡不大不小的角兒。1982年,楊林由林縣豫劇團調到焦作豫劇團,由此翻開了戲劇事業新的一頁。然而,此時命運給躊躇滿志的楊林開了個大玩笑:忽然“失聲”了。對一個戲曲演員來說,嗓子破了,就意味著演唱生涯的結束。

年輕的楊林第一次體會到了命運二字的“重量”。

據楊林回憶在《霸王別姬》裡,有一個“水神爺”的角色。這個角色以前由劇團一位名角兒扮演,因為喝了別人給的水,導致嗓子“失聲”,再也唱不成戲了。後來,那位名角兒就給劇團燒了一輩子開水,團裡的人只喝自己燒的水。最後,那位名角兒死在了自己的水壺邊。楊林說,“水神爺”就有他的影子。

正如那位“水神爺”,雖然嗓子“失聲”卻始終沒有離開劇場一樣,楊林也沒有因嗓子“失聲”而放棄自己的戲劇夢想。不久,楊林考上了河南省戲曲學校導演專業,從更高的角度反觀戲曲,有了對戲曲更多的思考。

在這裡,楊林如醉如痴地閱讀了大量文學作品。他的作家夢也由此萌發。

畢業後,楊林如願成為一名戲劇導演。然而,不夠圓融的性格令他備受打擊,楊林離開了原單位,開始四外漂泊。紅白事給人吹響器,但沒幹多久又摔斷了腿,楊林一家人的生活就靠妻子每個月600多元的工資維持著。那段日子,楊林多花2角錢買份報紙都會感到慚愧。1998年,春節將至,楊林甚至連買肉的錢都沒有。由於生活所迫,楊林背起行囊去鄭州找當澡堂老闆的同學,做了一名洗衣工。

從演員到導演,從導演到洗衣工,生活的落差、世事的艱辛、人間的冷暖,磨鍊了楊林的意志。得失之間,取捨之間,楊林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他認為,這些經歷,不是苦難,而是人生的財富,更是創作的源泉。

任何坎坷,都不曾讓楊林放棄對戲劇的熱愛。讀他的劇本,你會深切感受到,很多人物身上都有他的內心獨白。

2001年,他創作了現代京劇《霸王別姬》,講述了一位擅演虞姬的京劇團女團長為振興劇團重排大戲《霸王別姬》的故事。為請曾經反目的名角兒師弟回團,女團長不惜屈尊去唱堂會,在重回舞臺夢想即將實現之際,她毅然把角色讓給了弟子青衣……楊林說:“戲”是一顆帶有魔力的種子,誰親近它,它就會植根於誰的心靈。

《霸王別姬》奠定了楊林在中國戲劇界的地位。2004年,楊林接受了河南豫劇一團的邀請,創作了劇本《常香玉》。楊林說,透過劇本還原大師,最關鍵的是對於大師靈魂和精神的尋找和表現,這也是最難的。楊林選擇了一種新穎而獨特的結構方式:全劇以常香玉生命彌留之際的回顧倒敘展開,讓老年香玉與青年香玉跨越時空,同時出現在戲劇舞臺上,用詩化的風格,展開人物的心靈絮語,揭示人物深層的情感世界,敘說大師的精彩人生,為再現大師風範和魅力找到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和切入點。老年香玉與青年香玉在往昔場景和當代場景間靈活轉換,不僅把戲曲藝術的寫意性發揮到了極致,而且在這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中,一個形象鮮活的常香玉被栩栩如生地還原在了舞臺之上。

寫話劇《紅旗渠》的過程,是楊林的一次圓夢之旅。楊林說,這是獻給父親的一部作品。

楊林的父親是“文革”前的大學生,做過鄉村教師,當過演員,後來一直在林縣豫劇團做編劇。楊林說,父親幾乎經歷了修建紅旗渠的全過程。對於紅旗渠,楊林的父親和林縣的普通百姓一樣,懷著十分特殊的情感,除此之外,他還從藝術創作者的角度,對紅旗渠有著特殊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楊林創作一部反映紅旗渠的劇本,是父親最大的心願。

當父親帶著極大的遺憾離開人世時,楊林才驟然明白《紅旗渠》在父親心中的分量,該劇本完成於2011年,以獨特的視角和全景式的敘述方式描繪了林縣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開鑿“人工天河”的歷程。此劇由河南省話劇院搬上舞臺,演出後受到業內人士和觀眾的一致好評,被業界稱為一部劃時代的話劇。紅旗渠所賦予的時代精神,在今天依然震撼人心。

目前,楊林創作了以山東省壽光縣原縣委書記王伯祥為原型的山東呂劇《百姓書記》。這部戲劇描寫了一位縣委書記在時代的關鍵時刻做出的選擇——義無反顧帶領全縣百姓在沒有路的地方探索出了一條致富之路,讓一個原本貧窮落後的壽光縣迅速崛起於齊魯大地,並發展成為享譽全國的“蔬菜之鄉。今年已經70歲高齡的王伯祥看了劇本後對楊林說:你寫活了王伯祥,你說出了我的心裡話啊!

很多人說楊林是主旋律作家,楊林說,社會有陰陽兩面,他更願意把美好的事物呈現給大家,更願意發現人性之美,並將其放大。楊林說,作為一名藝術創作者,這是責任,更是心願。

其實,人性之美無處不在。楊林講述了親身經歷的兩件事。

一是在戲校讀書時,一次在鄭州一家書店買書,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後發現,所有的錢加起來還比書的定價少了五分錢。售貨員把書先給了他,讓他方便時再把五分錢送過來。售貨員說:“我相信你。”時至今日,這句話依然溫暖著楊林的心。

另一件事是,在楊林貧困潦倒時的一個冬天,他乘長途汽車趕夜路外出辦事,半夜下車後才知道這趟車只是把他放在了城郊,離他要去的地方還有一段不短的路程。黑夜裡,伸手不見五指,楊林感到了孤寂、迷茫,還有莫名的擔憂。與楊林一起下車的一位當地農民和他一路嘮著嗑步行了兩個小時。走到目的地後,楊林才知道,此地與這位農民的家是相反的方向,這位農民是專程送他的。楊林說,這位農民是尋找和別人一起私奔的妻子未果後回家的,錢又在車站被偷了。可就是這樣一位正處於極度失意落魄之中的人,卻如此無私、質樸地向一個陌生人伸出了友愛之手,其散發的人性的溫暖和光芒,值得我們歌頌。

看淡榮辱天地闊,真水無香道在心。楊林說:“用善待他人的心態去對待萬事萬物,世界也必定會反饋於人的。”

現代豫劇《常香玉》的編劇楊林先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