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足球

眼疾模糊了世界 他卻點亮心燈

  • 由 華夏時報 發表于 足球
  • 2022-02-03
簡介1998年,突如其來的一場洪水,導致楊旭明一家唯一的經濟來源被毀掉,楊旭明決定改變靠天吃飯的生活方式,他帶著妻子和年齡尚小的三個孩子奔赴烏蘭浩特,用長輩傳授的切糕手藝開啟了創業之路

阿力得爾屬於哪裡

眼疾模糊了世界 他卻點亮心燈

楊旭明在展示他自制的切糕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道

在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的阿力得爾蘇木,有一家叫“楊家豆包店”的店鋪。每天一大早,隨著豆包店內熱騰騰的粘豆包出鍋,滿屋飄香,門外,等待買豆包的人已排起了長隊。

58歲的店主楊旭明是阿力得爾蘇木混都冷嘎查的村民,誰也看不出來,動作嫻熟、戴著厚厚鏡片的楊旭明是一名視力四級的殘疾人,靠著做豆包,楊旭明夫婦年均收入10萬餘元。同時,經過多年的打拼,夫妻倆買了轎車,住上了樓房。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不僅自己實現了小康生活,還總想著如何能夠帶動身邊的百姓也富起來。

“目前算是淡季,我們夫妻倆就可以忙得過來,9月份開始進入旺季,到時候我們就會僱一些人來幫忙。”楊旭明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稱,他們會優先選擇低收入家庭的殘疾人。

近年來,隨著豆包生意的興旺,經營門面不斷擴大升級,在豆包經營旺季,楊旭明總是要僱用本地勞動力,教授他人手藝,與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遠走他鄉謀求創業

1963年3月,楊旭明出生在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的阿力得爾蘇木,作為家中的第一個孩子,楊旭明被父母寄予了全部的希望。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楊旭明的眼睛總是模模糊糊看不清,直到小學五年級,他就已基本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當時,家中的經濟條件很差,根本配不起眼鏡,為此,楊旭明向一長輩借了一副眼鏡,勉強上學。直到初中,家裡賣了一頭豬,父母拿著到手的100多元錢,為楊旭明配了一副眼鏡,眼鏡度數是1200度,已是當年當地眼鏡店能配出的最高度數。

即便如此,楊旭明依然看不清黑板,無奈之下,他選擇了離開學校,回家種地掙工分。然而,由於視力的原因,他根本分不清壟、看不清苗。

“由於視力原因,大家都以為我架子大,不跟人打招呼,其實,即便是從對面走過,我也看不清誰是誰。”楊旭明告訴記者,此後,他也曾找醫生看過眼睛,但是,醫生明確表示,他屬於先天性眼疾,當時的醫學水平無法治療。

據記者瞭解,楊旭明家中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老大,為了不給大家增添負擔,他就那麼在家裡摸索著度日,直到結婚生子。

1998年,突如其來的一場洪水,導致楊旭明一家唯一的經濟來源被毀掉,楊旭明決定改變靠天吃飯的生活方式,他帶著妻子和年齡尚小的三個孩子奔赴烏蘭浩特,用長輩傳授的切糕手藝開啟了創業之路。

妻子是個聰明能幹的人,很支援丈夫的決定,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夫婦倆來到烏蘭浩特開啟了他們的新生活。

“那時候,我倆手裡就有東拼西湊的100元,用於買原材料,剩下的全靠我家老楊,我們家老楊的視力不行,但傳統切糕手藝掌握得不錯,為了多賣點熱乎的切糕,我們凌晨12點就起來做,4點去早市上賣。”楊旭明的妻子說,夫妻倆一同奮鬥,“楊家切糕”就這樣“問世”了。

不過,由於視力的原因,楊旭明在做糕的過程中經常受傷,有時候去拿暖壺,卻因看不清而將暖壺打倒,一壺開水都澆在了腳面上,頓時起了大泡,如今還落有傷疤。而這樣的傷疤,楊旭明的身上還有很多。

即便如此,幹一行愛一行。楊旭明在切糕製作上認真鑽研,並且挑選綠色安全的原材料,同時他也看到了豆包的市場潛力,開始研發粘豆包等相關產品,果然銷量直線上升,夫妻倆已經應付不來市場供需,於是把弟弟妹妹接過來幫忙。

經過一段時間,弟弟妹妹決定單立門戶,自行創業,楊旭明並沒有阻攔,而是給予了很大的支援和幫助。短短几年,夫妻倆培育、鼓勵、幫助創業的人超過了10人。

“阿力得爾蘇木旺客來蛋糕店的老闆常雙就是我的徒弟,看著這些年輕人創業發展得這麼好,我也很自豪。”說到這裡,楊旭明忍不住笑了。

榮歸故里返鄉置業

生意做得順風順水,但是,楊旭明一直心繫家鄉。

楊旭明說,“我是農村人,我的根在農村,我既然能在城市帶動這麼多年輕人發展,回家也可以”。

2016年,楊旭明在烏蘭浩特的房子被佔用,藉此機會,在18年後,楊旭明夫婦回到了老家阿力得爾蘇木,他們在蘇木本街中心買了一塊地,建立了標準化加工廠。蘇木殘聯為了鼓勵殘疾人創業,2017年,為楊旭明申請了5000元的創業補助金。

如今,楊旭明傳統手藝的切糕生意紅火,楊家粘豆包的名氣也是越來越大,成為了阿力得爾蘇木家喻戶曉的特色商品,切糕、豆包都賣到桃合木、烏蘭毛都、大石寨等周邊鄉鎮。

“這是淘米池,把玉米和黃米按一定比例在這裡混合淘米,這是加工機器,把淘好的米倒入加工成麵粉,用開水和麵後在發麵炕醒發6到8個小時,這是蒸箱,蒸好的切糕放到冷藏室冷凍1到2個小時,最後將包裝好的切糕送到顧客手中。”楊旭明向記者介紹他的食品生產車間時,不忘仔細講述每一道製作工序。

據記者瞭解,楊旭明家的豆包和切糕都精選綠色、優質的黃米、玉米、紅豆等原材料,經過嚴格、安全、精湛的工序出來的“金疙瘩”讓楊旭明在家鄉出了名。

“旺季的時候,每天的銷售量最高能達到五千元。”楊旭明稱,雖身殘,但自強。

其實,就在十幾年前,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楊旭明的眼睛一度可以透過手術恢復視力,但是,當時三個孩子都在上學,家中條件不允許,如今,孩子們都已成家立業,經濟條件也寬裕了,楊旭明卻由於患上了二型糖尿病以及年齡的原因無法再進行手術,而這,也成了楊旭明此生最大的遺憾。

不過,值得楊旭明欣慰的是,他用大半輩子的努力獲得了家鄉人民的肯定和信賴,完成了撫育兒女的心願。

“今年我打算再招幾個貧困人員,特別是像我一樣有殘疾,但是有理想、踏實、持之以恆的人,我不僅可以傳授手藝,而且還可以提供廠房,以我最大的能力去幫助想創業的貧困群眾。”楊旭明稱。

楊旭明不僅以精湛的手藝“蒸”出了一條致富路,同時,為殘疾人就業、創業開闢了一條綠色通道。

Top